讀書評閱讀書籍分享:取其精華(1)《曾國潘傳》張宏杰
為什么在歷史上,很多人對曾國潘的早年評價,都是認為他比較愚拙,包括他門下的幕僚,左宗棠和李鴻章等人都曾提到過曾國潘資質平平,尤其是左宗棠對曾國潘的評價是充滿了否定,那么一個如此愚拙之人,又如何能通過科舉考試,得到皇帝的賞識,一路直升翰林院,接連升官呢。
首先看看曾國潘的家族,他的父親考了17次科舉,43歲才中秀才,這時候世世代代為農民的曾家才出了一個秀才。而曾國潘考了7次才中秀才,他的確不是屬于天資聰穎的那一類人,他自己也認識到自身的愚拙,但是他一生的態度都是以勤補拙,不偷懶,認準一個目標就死磕到底。
在曾國潘還未考取功名之前,有這樣一個笑話。
據說曾國藩每天都要背誦一篇文章,不完成任務絕不睡覺,有一次家中來了小偷,小偷藏于房梁上,準備等待曾家所有人入睡之后行竊,但是曾國潘因為當天的任務沒有完成,所以一直在背文章,小偷等得都睡著了,連睡了兩覺醒來,曾國藩還未背誦下來。
小偷氣得從房梁上跳下來,指著曾國藩罵道:“你這個傻子,背了那么久還沒背出來,我聽著都能背誦了。”于是小偷從頭到尾把這篇文章背誦了一遍,小偷越想越氣,最后摔門而去。
曾國潘前6次都沒考中秀才,為什么第7次就考上了呢?原因有二。
其一是曾國藩第六次考試是與其父親同考,其父親考上了秀才,他從中悟出了考試的門道。
其二是曾國藩第六次考試的考卷被考官當做了反面教材公布于眾,為了安撫曾國潘,考官免于他的前幾場考試,讓他直接進秀考,也正是這次的反面教材打擊,讓他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所以第七次考試順利考取了秀才,雖然他讀的是死書,但基本功是絕對扎實的。
由于曾家前面的幾十代都沒有讀書人,當地的文化環境也很匱乏,所以曾國潘雖然掌握了考試訣竅,一路順利通過多個考試進入了北京當上了京官,但是他自身所帶的鄉下氣質與北京的各種達官顯著,還有各種天才級別的人才想比,田野村夫的見識短和粗俗就更加被襯托出來。
至于咸豐皇帝明知曾國潘不夠聰明,卻還在早期提拔他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皇室更重視的是手中的權,太聰明的臣子反而會讓皇帝擔心朝臣的權利會不受掌控,反而像曾國潘這種資質平平的人,會讓皇帝更放心給他加官進爵。
本文作者:尚鈺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