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丁見印尼紀事
這里是爪哇日出之地:亦真亦幻如夢境
春節前我去了趟外南夢——在爪哇島的最東頭,與巴厘島隔海相望。
這是東爪哇省的一個縣,外南夢是其中文地名,其實它的印尼文名字叫“巴紐旺宜”(BANYUWANGI)。按爪哇語翻譯,巴紐旺宜原本是“香水”的意思。
那么,既然與音譯意譯都不相干,華人為何將這地方取名為“外南夢”呢?
不知是哪位華僑先賢,讀過詩書又不乏浪漫情懷,從中國輾轉來到這里,發現山川田野如此美麗,旁邊就是印度洋,碧波浩渺、煙水悠悠,簡直如夢境一般。他腦海中不由靈光一閃,大發感慨:
啊!祖國之外,南洋之島,我們尋夢漂泊到此,就叫它——外南夢吧。
上圖:外南夢巴魯蘭國家公園,是爪哇島最迷人的國家公園之一。這個公園經常被稱為;“小非洲”,從熱帶草原到森林、河流,有非常多的風景。
下圖:微風拂面,伴隨著滾滾海浪。一排色彩斑斕的漁船劈波斬浪,形似刀尖的船頭高高翹起。天空看起來有一抹金紅。山巒若隱若現,仿佛在遠處翩翩起舞。越到黃昏,感覺越美。這是外南夢蒙卡爾(Muncar)的海岸,充滿著異國情調的奇妙風光。
不得不佩服老一輩華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他們以中國人的習慣,為這千島之國起了無數個華文地名,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條街巷,林林總總,五花八門,一直流傳到現在。在我看來,“外南夢”是印尼所有華文地名中,最美麗而富有詩意的一個;還有一個可與之媲美的地名,也是東爪哇的另一座小城市Kota Madiun,華人叫它茉莉芬。
外南夢位于爪哇島最東端,在巴厘島海峽的對岸,是太陽最先升起的地方,每當黎明初露頭角,別處還未破曉,外南夢的海平面已經放亮。所以當地人也給它起了個優美的綽號——爪哇日出(Matahari terbit di Jawa)。
盡管我此番前往并不是旅游,而是陪同印尼FKS集團創始人丘昌仁先生,參觀考察該集團在外南夢的一個漁產品加工企業,以及附近的漁港。但因為跟隨丘先生驅車跑了不少地方,走馬觀花,所見所聞,給我的印象太好了,還是忍不住先來個圖文并茂,展示一下這里的風土人情。
從雅加達坐飛機,一個半小時就到了外南夢的布林賓薩里機場。
印尼是群島國家,陸上交通受限,航空運輸就比較繁榮。總體感覺,各地機場雖然不少,但建筑規模和各種設施都很一般。
想不到,外南夢這樣一個爪哇的偏遠縣級行政區,為自己配備的這座小型機場卻大有看頭——其航站樓的斜屋頂和大屋檐,讓人聯想到當地部落的建筑風格,屋頂上面鋪有一層草和一系列木制天窗,使機場建筑既凸顯了環保理念,又與當地鄉村風貌融為一體。
該機場于2010年12月建成,2022年榮獲瑞士阿迦汗建筑獎(AKAA)。
上圖:外南夢機場走廊的綠植猶如室內花園。
下圖:開放式的旅客休息處,有一池碧水相伴。
從布林賓薩里機場到外南夢市區約15公里,主干道公路不寬,只有兩車道,但是路面嶄新平整,農夫在一旁的稻田里彎腰鋤地,周邊的景色就像掛歷上的圖片,好看極了!
眼下正是雨季,途中忽然烏云翻滾,我們便停車前往這個田野里的餐廳吃飯。
平心而論,我在國內同級別縣城的郊外,從未見過如此富有特色而又干凈講究的餐館。
東爪哇是印尼重要的農業產區和經濟大省,工業也比較發達。轄區47927平方公里,人口4千多萬,共有29個縣和 9 個城市。
外南夢縣域面積5,782.5平方公里,東爪哇排名第一;人口170多萬,全省排名第五。
外南夢距離東爪哇省首府泗水以東290公里,有兩條公路可以到達,也是爪哇島鐵路線最東端的終點。在它的北部有一個吉打邦港,通過渡輪、滾裝船和駁船連接爪哇和巴厘島。
由于地處爪哇島和巴厘島之間的跨島地區,使它成為各種文化的交匯地之一,融合了包括爪哇人、巴厘島人、馬都拉人、華人、馬來人、阿拉伯人,乃至歐洲文化之內的多元文化。
這張圖片上外南夢居民歡慶節日的情景,讓我想起一首關牧村演唱的一首新疆特色的民歌:打起手鼓唱起歌,唱得豪情紅似火。
接下來差不多兩天的行程,我們一行人,在考察與丘先生企業有關項目的同時,也領略了外南夢的市容,品嘗了當地美食,并順便游覽了部分景區。
總體感覺是,外南夢人文底蘊深厚,有藝術審美品位,酒店及旅游設施不輸大城市,更勝過國內大部分同等規模的縣城。除此之外,比起爪哇地一般城市,尤其是對面的巴厘島,它的氣候也似乎涼爽一些,相當宜人。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外南夢的城鄉風貌,那就是恬靜祥和而不乏妖嬈。
外南夢市中心的公園廣場。印尼爪哇島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一個這樣的廣場。
外南夢人以擅長跳甘龍丁舞(Gandrung Dance)而聞名,這是一種典型的傳統舞蹈,在爪哇和巴厘島音樂伴奏下,作為收獲后的一種感恩形式,乃該地區的文化標志之一。上圖為當地政府專門修建的一個甘龍丁舞公園。
外南夢吉達邦港渡輪碼頭,遠處起伏的山巒就是旅游天堂巴厘島。渡輪24小時運營,每15-20分鐘一班,行人和各種車輛可乘坐渡輪穿越海峽,航程40-45分鐘。
下圖:我在碼頭附近一座酒店的海岸休閑區,拍攝的渡輪駛向巴厘島的畫面。
蒙卡爾(Muncar)漁港:爪哇島最大的漁類生產基地
查看資料,外南夢轄區內一共有25個城鎮,除了種植水稻、玉米等傳統農業外,主要生產并出口椰干、木材和橡膠;工業包括鋸木、木雕、造紙、鞣革和印刷等。但它最著名的產業其實是漁業,全部集中在一個名叫蒙卡爾(Muncar)的小鎮(下圖)。
丘昌仁先生創辦的FKS集團所屬的第一家上市公司——PT FKS Multi Agro Tbk就在蒙卡爾鎮上,這也是我們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地。
蒙卡爾鎮雖小,卻擁有爪哇島上最大的漁港,即蒙卡爾港,是僅次于廖內省首府北干巴魯市(Bagan Siapi-api)的印尼第二大海洋魚類生產港口。
在介紹FKS集團的魚類加工廠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個蒙卡爾漁港。
蒙卡爾附近海域,位于北部爪哇海和南部印度洋之間的洋流交匯處,這使它成為魚類洄游在此聚集的理想地點。在蒙卡爾這一帶,各種魚類資源都很豐富,盛產鯖魚、石斑魚、金槍魚和魷魚,最多的是一種長梭型的沙丁魚,當地叫做“萊穆魯”(lemuru),并且在該海域捕魚不受季節的影響。
蒙卡爾鎮一個居民社區的大型沙丁魚雕塑,這種魚成為當地特產的標志。
我們一行人是下午四五點鐘到達蒙卡爾漁港的。
漁港有三個很大的港灣緊密相連,起碼有上千艘形狀獨特、色彩豐富的漁船,一個挨一個地停靠在碼頭。老實說,我一生當中從未見到過這么多漁船。可惜手機沒有廣角鏡頭,我的攝影技術一般,只能拍到局部幾條船的畫面。
丘先生用手機和我在漁港碼頭自拍了一張合影。他自拍的水平令我這個媒體人自愧不如。
我們在這個漁港盤桓了許久。
夕陽染紅了天空,橙色的余暉灑在海面,波光粼粼,如同一片金色綢緞鋪展開來。港口內船只熙熙攘攘,它們的影子在海面上舞動,投射出神秘而動人的光影。漁民們忙碌地整理著船只,準備迎接夜晚的到來,他們都是晚上去海上作業。
丘先生告訴我,如果運氣好,有些漁船在海上捕撈四五個鐘頭,就能滿載而歸。更多的漁船則要到天亮時才能回來。一般上,這里的漁民每天都很忙碌,平常不受大浪的影響,只在滿月期間停止出海7天至10天,他們就會在岸邊修理船只和漁網。
港口周邊的小屋在黃昏中逐漸點亮了燈火,漁村的生活漸漸升溫。遠處傳來漁民們的吆喝聲和笑語聲,伴隨著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構成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天空中飛鳥掠過,留下一道道飛行的軌跡,更為這個漁港的黃昏增添了幾分詩意。在這個充滿溫情的時刻,蒙卡爾碼頭仿佛是一幅天然的畫作,令我們心馳神往,流連忘返。
根據我在印尼網站查到的信息:
外南夢全境擁有約175.8公里長的海岸線、作為爪哇島最大的海水魚類產區,該縣擁有巨大的漁業潛力。全縣共有116片流域可供捕撈 ,另有1195 公頃 的水庫或沼澤,以及 1,381 公頃的池塘用于養殖淡水魚。
在人力資源方面,外南夢11個沿海城鎮共有27,226人從事漁業生產,其中大約有 13,000 名蒙卡爾港的漁民依靠海洋為生,占全縣漁民總數的70%以上,其余人員從事漁業產品加工和銷售。
2021年,該地區的漁業總產量約為47,000噸,包括41,467噸海魚和5,508噸淡水魚。其中蒙卡爾港的魚產量占外南夢總產量的94.03%,而沙丁魚則占蒙卡爾漁獲總量的80%。
由于蒙卡爾港捕撈的魚類質優價廉,受到各國的需求。加工魚類產品出口到歐洲、日本、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和加拿大。
FKS集團魚類加工企業:希望出口魚粉到中國
下面講述丘先生的公司30年前涉足魚類加工的故事。
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青年時代就在雅加達從事土產批發與進出口的丘昌仁,在經營老本行的同時,開始嘗試水產養殖。他去臺灣學習了養蝦技術,回到印尼,就同朋友合伙在故鄉楠榜開挖了幾座養蝦池,并獲得成功。
養殖對蝦需要魚粉作為飼料,但在當年印尼還沒有一家魚粉工廠,全部需要從國外進口,價格不菲,這讓丘昌仁感到郁悶,也大惑不解。
誰都知道,我們印尼是地球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海岸線廣闊,綿延數千公里,各種漁業資源豐富得不能再豐富。可是你看,我們的水產養殖業還不得不完全依賴進口魚粉,除了具有諷刺意味,也讓我們這些做企業的華商覺得臉上無光。
聽說外南夢有爪哇島最大的海上漁場,農業也很發達,地下水又多又干凈,全部魚類加工行業所必須環境條件統統具備。我就來到這里考察,然后我和股東提議,要在印尼實現魚粉和魚油生產自給自足,干脆我們自己建一座魚粉工廠。他們都很贊成,最后由我親自選址,把工廠的地點選在巴厘海峽附近的一個名叫Muncar(蒙卡爾)的小漁村。
說干就干!丘昌仁在蒙卡爾首先買了4公頃的地皮用于建筑廠房,接著便,馬不停蹄跑去全球魚粉主要生產地的南美國家智利、秘魯,和北歐的挪威等國一路考察,最后從挪威購置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器設備。然后招兵買馬,又聘請了海外專家對員工進行培訓。
1992年6月,這家當時取名為Fishindo的工廠正式開張,成為印尼魚粉和魚油行業的先驅,從此結束了印尼完全依賴進口上述產品的歷史。
PT FKS Multi Agro Tbk魚粉廠外景。
再后來,他又投資建設了一座500噸的冷庫,陸續開辦了新鮮海魚加工冷藏的工廠和一座生產雞毛粉的工廠。
工人用叉車把加工冷凍好的鮮魚送入冷庫。
丘先生從小志向高遠,天生雄心勃勃。他這人有個最大的特點,只要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要么不做,做就做到一般人認為沒必要,或達不到的極致,尤其是投資開工廠,必須有規模、上檔次。
丘昌仁和集團漁業部經理人在工廠檢查冷凍鮮魚產品的質量。
正是憑著這種中國人常說的“寧吃仙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的個性,他創辦的(福克斯)FKS集團,才三步并作兩步,迅速發展成印尼大宗農產品供應鏈中“航母”旗艦式的企業。
最初開魚粉廠,當然也不是沒遇到困難,開始最大的問題并不是生產和銷售,而是原料的收購。為了確保魚粉的質量,生產出印尼一流的產品。丘昌仁要求工廠采購的原料,必須是整條魚,而不是罐頭廢料。
蒙卡爾漁港的漁獲雖然很多,但當時本地已經有了一二十家罐頭廠在此收購,數量也大,爭奪原料就在所難免。
丘先生回憶說:“大家把海魚價格壓得很低,漁民辛苦也賺不到錢。看到我們開了魚粉廠,有人就揚言說讓我們收不到魚,因為他們各自都有固定的收購對象,已經把市場控制了。我說,那就試試看吧!于是我們把收購價提高,收購量大而又穩定,讓漁民得到實惠,漸漸就有越來越多的漁船把魚賣給我們。一般上,蒙卡爾漁港每天捕撈上岸的魚大約在500噸左右,我們一家就收購了三分之一還多,其他采購商也不得不提高收購價,這樣就帶動了本地捕撈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我在“印尼傳統漁民聯盟”網站,看到記者托馬斯·莫拉2021年7月發表的這篇文章,印證了丘先生所言不虛。
翻譯摘錄如下:
希爾曼·沙阿·安瓦爾(HILMAN Shah Anwar)嘆了口氣,看著散落在曼達爾美食村的美麗夜晚的閃爍燈光。微風吹拂,讓他想起了從前的光景。
他說,當時曼達爾村漁民的經濟狀況非常差,貧民窟到處都是垃圾。這并非沒有道理。希爾曼說,首先,因為曼達爾村的位置在洋流或河口的下游,因此上游地區的垃圾被流水帶過來,積聚在曼達爾村。
我們這里像其他漁村一樣,廣闊的海洋充滿了豐富的魚類,但漁民因為收入太低,卻面臨著饑餓的威脅。試想一下,每天辛辛苦苦捕撈的漁獲,無法得到一個無法與勞動付出成正比的報酬,這樣的情況會被允許繼續下去嗎?答案只有一個字:不!
這里除了原本就有的魚罐頭工廠,后來好在又建起了魚粉廠和鮮魚冷凍廠,一次性收購很大,價錢抬上去了,大家的生活就明顯改善。村政府有資金,也有能力雇人清理水道和清運垃圾,曼達爾村變得越來越像樣了,甚至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來。我們也開辦了許多美食小店和攤位,慢慢把貧民窟的恥辱變成閃閃發光的村莊……
值得一提的是,丘昌仁開辦的這個魚粉工廠,不僅改善了當地人的經濟狀況,也在很大程度上,讓他本人挺過了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帶來的沖擊。
那時候一夜之間,印尼盾兌美金的匯率貶值7倍,很多企業欠銀行的貸款根本無法償還,大家紛紛資不抵債而破產。丘昌仁也壓力山大,整晚不能入睡。好在有幾家銀行看在他一向以來信用好的份上,同意延期還款,再借錢給他用于生產。
“剛好那個時候,我的魚粉和魚油產量都很多,又很暢銷,出口到歐洲,價格也好。我就開足馬力加大生產,儲油罐裝不下,整個工廠到處都擺滿了裝魚油的大桶,賺了很多錢,這樣就有能力不斷滾動償還銀行債務。可以說我們在外南夢的這個投資項目非常成功,對我們渡過難關功不可沒!”
上圖:PT FKS Multi Agro Tbk魚粉廠的原料輸送裝置。
下圖:魚粉廠車間的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很高,經過整套機器的蒸煮、壓榨、撕碎、干燥、冷卻、粉碎、篩濾、包裝等工藝流程,就變成了香噴噴的優質魚粉。
FKS集團官方網站在有關Fishindo發展歷程的記述中這樣寫道:
在最初的 10 年里,我們的魚粉廠公司在巴厘海峽學會了游泳。然后,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里,直奔首都雅加達申請上市。到達后,證監會評估了情況,認為公司符合上市條件,批準公司募股上市發行股票。Fishindo從此更名為:PT FKS Multi Agro Tbk。
據下圖這位正在拍攝鮮魚清洗過程的FKS集團漁業部經理介紹:
沙丁魚具有足夠的營養,因為它的能量含量達到 112 大卡,其中蛋白質 20 克,脂肪 3 克,鈣 20 毫克,磷 100 毫克,鐵 1 毫克。此外,在沙丁魚中還含有各種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B1和維生素C。
該公司目前每天大約收購100噸左右的新鮮海魚,處理冷藏后發送到爪哇島各地。公司魚粉廠產量每月可達1500噸左右,除供應本國市場,也有部分出口。
這位經理還給了我一份該公司當天魚粉產品的化驗報告:其蛋白質含量在65 %上下;脂肪:10%左右;灰分:16%;水分:9.53%;總濃度:94 毫克/100 克。
我對這個行業完全外行,于是就上述指標請教了國內業內人士。
他們告訴我,魚粉蛋白質含量高,是制造動物飼料原料主要的添加飼料,有助于優化牲畜的發育。從上述化驗報告來看,他們的魚粉確實屬于相當優質的產品。
中國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水產養殖和家禽飼養產業,本身魚粉產量有限,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70萬噸,主要來自秘魯和智利,也有一部分來自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丘先生也和我談了他的想法,他告訴我,十幾年前,我們公司的魚粉也曾出口到中國,后來不知什么原因,中國取消了從印尼進口魚粉。我公司的人曾經向中國方面提出恢復魚粉出口的申請,但是一直沒有得到答復。
”也可能是公司的職員不懂得中文,他們用英文寫的申請報告,國內有關部門不大喜歡認真看吧。“他笑著分析說。
目睹丘先生和他的職員走在花園般魚粉廠區的背影,我拍下這張照片,由衷祝福并堅信這家公司的路會越走越寬廣。
作為一名有著濃厚中國情結的印尼華商,丘先生希望把他的優質魚粉賣給祖籍國。他強調說:雖然我們的魚粉銷路很好,但我就是想供應到中國,因為我知道中國的魚粉需求非常大,進口很多,仍有不小的缺口。既然能從越南、泰國進口,為什么不能從印尼進口呢?如果我們生產的魚粉能恢復出口給中國,不正是互惠互利實現雙贏的好事嗎!”
作為一名國內的寫作者,這一年來我在和丘昌仁先生長時間的接觸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他對中華祖籍國的滿腔熱愛,哪怕聽到一點有誰說中國不好的話,他就非常生氣而據理力爭。
我十分理解丘先生的心情,只是我確實不懂復雜的國際貿易程序,慚愧自己愛莫能助。所以我在本文的最后,就把這個問題如實道來,也許讀者朋友中有這方面的行家里手,可以幫忙指點一下。
一不小心,就寫了6000多字,長篇大論,屢教不改。既然各位有耐心看到這里,說明還有些可讀性,那就請轉發或點一下在看吧!
謝謝閱讀,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