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新春第一會”是觀察各地新一年經濟社會發展走向的一個重要窗口。
這方面的各種解讀和觀察,最近一段時間已非常多。這其中,有兩座西部大城在開年后作出的共同行動,同樣值得關注。
它們的關鍵是:“強省會”。
01
第一個地方,蘭州。
2月18日,蘭州召開全市強省會大會,推動全市上下以“開年即開跑、起步即沖刺”的決心和干勁,努力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挑大梁、當主攻、走前列。
開年就為強省會建設鼓勁打氣,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其實,建設強省會,不只是蘭州自己重視,甘肅層面也有濃墨重彩的支持。
一個標志性動作是,去年甘肅多次召開會議,強調強省會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全省上下共同的事業;各方要付出真情實感,要拿出真金白銀,要做到真幫實扶,把蘭州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相關表述,如謀劃思路要心系蘭州、項目布局要支持蘭州、資金安排要傾斜蘭州、推動落實要幫助蘭州、里里外外要力挺蘭州……更是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可以說,從甘肅到蘭州,打造強省會已經形成高度共識。并且,相關表述和行動,也反映出緊迫性。
甘肅、蘭州,確實有理由著急。
最直觀的一點,在這幾年強省會成為一種趨勢的大背景下,蘭州的首位度,卻不升反降。
數據顯示,2018年蘭州GDP為2732.94億元,在甘肅省經濟首位度達到33%,創下了歷史新高。但后續幾年,首位度連續下降。
2020年——32%;2021年——31 %;2022年——29.8%;2023年繼續下降至29.39%。
從全國看,2023年蘭州GDP為3487.3億元,被呼和浩特反超,在27個省會城市中倒數第五,僅高于銀川、海口、西寧、拉薩。
在過去幾十年里,蘭州很可能是全國GDP排名下降最多的省會城市。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跡象是,蘭州GDP增速已連續3年低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
2023年,甘肅GDP同比增長6.4%,蘭州只有4.4%,不僅大幅跑輸全省大盤,比全國平均增速也低了0.8個百分點。
2022年,甘肅GDP同比增長4.4%,蘭州僅有0.8%,全國為3.0%。
2021年,甘肅GDP增速為6.9%,蘭州為6.1%,全國為8.4%。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為車頭,蘭州的增速表現如此疲軟,怎么不急?
02
另一座城市,貴陽。
在春節開工后的前4個工作日,貴陽就罕見召開了兩場與“強省會”有關的會議。
一是,2月19日(龍年開工第二天),貴陽貴安“強省會”工作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召開,強調要舉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以非常之舉、用非常之功,奮力推動“強省會”行動取得更大成效。
二是,2月21日,貴陽召開省“強省會”工作專題會,強調要高質量推進“四城”聯動發展, 為“強省會”注入新動能、增添新活力。
早在2021年,貴陽市實施“強省會”五年行動方案就提出,到2025年,城市能級進一步提升,首位度達到27%以上;城市常住人口達到700萬人,城區常住人口達到500萬人,城鎮化率達到80%左右。
2023年,貴陽GDP突破5000億大關,在全省首位度為25.2%,距離27%只剩臨門一腳。但是,離真正的“強省會”,貴陽依然還有不小的距離。
從首位度看,一般認為,30%是基準線,超過30%才被認為是強省會的標志。也就是說,即便如期實現27%的首位度目標,貴陽的“強省會”之路還需要繼續挺進。
另外,從人口看,到2022年,貴州常住人口為622萬。那么,要在2025年突破700萬,就意味著在2023—2025的這三年時間里要新增80萬人。
很顯然,按照目前的狀況,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要有超常規發揮。
所以,建設強省會,對于貴陽來說,同樣很迫切。
03
蘭州和貴州的“急”,還是因為,一些方面的窗口期已經遠去。
這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城市規模擴張受限。
眾所周知,國內一批“強省會”的崛起,很多都是抓住了一個共同的機遇,即適時推進了區劃的調整,成功實現了“基本盤”的擴張。
如外延式擴張,即通俗說的“合并”,有成都合并簡陽、濟南合并萊蕪、長春合并公主嶺、合肥分拆巢湖、西安代管西咸新區等。
內涵式擴張,就更多了。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武漢很早就實現了“無縣化”。
但是,這種被普遍視為是最立竿見影的“強省會”操作,大門卻正在關上。
2022年,國家發改委明確要求,慎重從嚴把握撤縣(市)改區,穩慎優化城市市轄區規模結構。并專門點名——嚴控省會城市規模擴張,確需調整的要嚴格程序、充分論證。
應該說,不斷優化行政區劃設置,其實是城鎮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并不是省會城市的“專利”。但對于需要實現擴張的省會城市來說,這種限制之于強省會建設的影響,則體現得更加明顯。
事實上,蘭州、貴陽在這方面都早有盤算。
比如,早在2009年,蘭州就提出將榆中縣、皋蘭縣撤縣建區。此外,“蘭白合并”的說法,也流傳多年。
貴陽則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有序推進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撤縣(市)設市轄區。
很顯然,與過去相比,這些擴張設想的實現可能性,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這也意味著,貴陽、蘭州的“強省會”建設,注定無法完全復制過去的模式,必須探索出新的路徑。
04
二是,資金瓶頸。
一個重要標志是,貴陽所在的貴州,蘭州所在的甘肅,都進入了去年底明確的十二個重點省份名單,意味著它們本身承受著較大的資金壓力。
另外,這些地方的基礎設施建設受到一定限制,也將難免對強省會建設進度產生一定影響。
事實上,受人口、產業、房地產行業等變化影響,社會整體發展“減速”,在這樣的“大氣候”下,蘭州、貴陽在沖刺“強省會”上要跑得更快,必然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要知道,中西部一些代表性的“強省會”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趕上了基礎設施建設、人口回流、產業轉移等“黃金期”。
現在,這些紅利,都明顯在漸行漸遠。
舉個例子。
2021年,貴州出臺的關于支持實施“強省會”五年行動若干政策措施,就包括要支持貴陽貴安強化資金要素保障。其中一條是,2021年至2025年,省級分享貴陽貴安的土地出讓收益全額返還貴陽貴安。
但在“賣地”收益整體顯著減少的情況下,這種保障的力度,顯然不可避免要下降。
所以,相比過去,蘭州、貴陽的“強省會”之路注定要克服更多挑戰。
05
不過,一如開年就強調“強省會”所展示的重視所示,對甘肅、貴州這樣一直缺乏足夠帶動作用的“龍頭”的中西部省份來說,強省會依然是為數不多的選擇。
應該看到,這些地方本身從地理、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人口等多方面而言,都相對缺乏均衡發展的條件。
打造“強省會”,立足比較優勢形成各種發展要素的規模化聚集,壓縮一些低效乃至無效的要素投入,從而提升發展效率并增強對全省的輻射帶動作用,也進一步爭取多更多的政策、資源支持,是真正實現“翻身”的不二之路。
并且,依然有機會。
其一,可觀的城鎮化空間。
到2022年,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5%,而貴州、甘肅是全國僅有的4個城鎮化率在55%以下的省份,與全國差距在10個點以上。
而從經濟、人口的比重看,要補上這種差距,任務顯然主要是落在貴陽、蘭州的肩頭。這是重任,也自然意味著發展空間。
其二,各種發展要素保障將更為集中。
當前,總體發展節奏變慢,但越是在速度放緩、資源趨緊的情況下,各種發展要素和資源保障,包括人口流動,也將呈現出更為集中的趨勢。
前不久,重磅會議提出:
要建立健全同宏觀政策、區域發展更加高效銜接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準性和利用效率,增強土地要素對優勢地區高質量發展保障能力。
毋庸置疑,對一個省來說,省會就是絕對的“優勢地區”。這背后的信號,不言而喻。
甚至,這兩年針對省會城市的擴張限制,是否也會就此迎來松動,也留下了可想象的空間。
貴陽、蘭州的強省會之路,或許不會那么輕松,但腳步,不會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