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元宵節前夕,在很多人還沉浸于萬家燈火的團圓喜慶之時,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一飛沖天,為“甲辰龍年”開了一個好頭。這是長五火箭的第七次發射,也是長征五號系列火箭的第十一次任務。
▲ 長五遙七火箭升空(來源:人民日報)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經歷了從“元旦”到“元宵”的跨越,長五火箭再次收獲“圓滿”,再次證明了巨箭非同一般的實力。
70天:兩枚長五相繼“出鞘”
70天,在同一個發射場,實施同一型號兩枚火箭的發射任務——這對于常規火箭來說不算什么,但對于“長五”這型復雜巨系統的火箭來說,絕對是一次巨大的“自我突破”。首先需要突破的就是時間,而這70天內,還有元旦、春節等法定節假日。
據長五火箭副總設計師婁路亮介紹,長征五號火箭芯級直徑為5米,在我國現役火箭中尺寸最大,其助推直徑為3.35米,與現役常規推進劑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子級直徑相同。可以說,一枚長五火箭總裝、檢測的工作量,相當于常規火箭的2.5到3倍。
2023年12月15日21時41分,長五遙六火箭成功將遙感四十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完成后,團隊很多人沒有回家,繼續堅守發射場,為長五遙七火箭的發射做準備。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會在發射場工作全年。
每當一發火箭點火發射之后,接過第一個“接力棒”的就是地面發射支持系統。
長五火箭是我國現役最大的低溫運載火箭,使用2臺 YF-77氫氧發動機和8臺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起飛推力達1068噸。每一次發射任務對于承載火箭的活動發射平臺來說都是一次“烈火焚身”,強烈的燃氣流、振動以及噪聲沖擊讓發射臺“傷筋動骨”,發射后恢復的工作量極大,而發射臺恢復工作完成與否將直接影響火箭進場。以往在沒有極端天氣影響的情況下,正常恢復流程不少于31天。而現在,只有20天。
▲ 長五遙六火箭升空(來源: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央視新聞)
長五遙六火箭發射任務完成之后,遙七、遙八“箭”在弦上,只有20天的平臺恢復時間意味著要將原來的準備時間壓縮1/3。在長征五號副總設計師賀建華的帶領下,大家重新對流程進行了梳理和排布,如“擠牙膏”一般,把時間用到極致,最終確保如期將長五遙七火箭的地面發射狀態恢復到“出廠設置”。
▲ 長五遙七任務是甲辰龍年第一飛
2024年1月3日,裝載著長五遙七火箭的遠望號測量船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5日下午,火箭產品全部順利進入工作場區,緊鑼密鼓、環環相扣的發射場準備工作由此展開。
“兩枚火箭的發射間隔明面是70天,但除去地面設備恢復外,實際工作時間只有43天。經過本次歷練,長五火箭箭上產品的發射場準備時間成功從2個月壓縮到43天,爭取明年發射場工作時間壓縮到35天,這樣能為后續任務的實施留出余量。”婁路亮認為,對于一型優質火箭而言,“成功和效率”是火箭研制人員永恒追求的目標。
未來:“10次+”長五發射任務在路上
2019年12月27日,長五復飛成功之后,在隨后的3年間開啟了密集發射,先后將天問一號、嫦娥五號和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送入太空,圓滿完成重大航天工程任務。2023年,長五火箭共執行1次發射任務。這一年,長五火箭稍顯低調,但實際上是在為2024年、2025年高強密度發射“厲兵秣馬”。
“今年計劃執行4次任務,明年預計5次。對長五火箭來說,高強密度發射在隨后的幾年或許將成為常態。”婁路亮說,對于“長五”這樣的大火箭來說,一年執行4到5次任務,意味著隊伍將是滿負荷運轉狀態。2024年,團隊既要完成本年度既定任務,也要為明年的任務做好準備。
除了完成好發射任務外,長五火箭也在不斷進行技術迭代。據統計,自2019年“長五”復飛成功后,長五火箭進行的創新和技術改進有幾百項。在“兩總”看來,長五火箭遠沒到固化的狀態。只有失敗的產品,沒有失敗的教訓。不斷超越自己、不止步于成功,是長五火箭研制團隊孜孜不倦的追求。
▲ 火箭垂直轉運(史嘯 攝)
“長五火箭發射的載荷有一個特點,很難形成系列化,其載荷大多都是定制,這就要求長五有更高的靈活性。”婁路亮介紹,長五火箭的大整流罩深受客戶歡迎,留給載荷的接口也更多更靈活,可以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當前,長五火箭團隊三線并舉:總指揮、總師帶隊在文昌航天發射場跑“最后一棒”,天津大火箭基地里總裝、測試、出廠,北京工作團隊負責改進研制以及與潛在客戶對接協調。借助信息化設備,長五火箭團隊前后方協同作戰,高效運轉。
經過11次的飛行考驗,婁路亮對成功越來越有底,但也感覺“越飛越害怕”,點火時還是“會緊張”。“我們發的載荷科技含量高,經濟價值和社會影響大,‘長五’自身研制難度也很大,技術跨度非同一般。要是有一點的閃失,每個人都覺得對不起國家。”婁路亮說,干“長五”就是最大的形勢任務教育,別人看干“長五”是“風光無限”,而只有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才知道“壓力山大”。
當前,商業航天風起云涌,商業火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長五火箭團隊也感受到了來自市場和用戶的壓力,他們時刻關注國內外同行的技術創新。他們堅信:只有充分競爭,才能實現更大的發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長五火箭追求更高、更遠、更強、更優。
文/黃希
圖/都鑫鑫
編輯/李淑姮 任長勝
校對/高一鳴
監制/索阿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