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聶輝華教授團隊發表于《金融研究》雜志的論文入選2023年最受關注的10篇論文之首。感謝大家的支持!以下內容來自CSMAR微信公眾號。
01
企業數字化轉型與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感知
下載量:8193
引用量:15
作者:
方明月(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聶輝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阮 睿(中央財經大學中國財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沈昕毅(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摘要
經濟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感知是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而數字化轉型有助于降低企業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感知。為了驗證企業數字化轉型和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感知之間的關系,本文使用2012-2020年中國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數據,采用文本分析法構造了企業層面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感知和數字化轉型指標。結果表明,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顯著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感知。企業數字化轉型水平每提高1個標準差,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感知會降低3.86%。在使用了更換度量指標、構建Bartik工具變量法和利用外生沖擊進行合成雙重差分檢驗(SDID)等多種緩解內生性問題的方法后,本文的主要結論依然成立。渠道分析表明,企業數字化轉型通過減少企業面臨的信息不對稱和提高企業的信息處理能力,減少了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感知。本文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提供了一種降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感知的新思路,并對“穩預期”和發展數字經濟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參考。
關鍵詞: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信息化;
全文鏈接:
http://www.niehuihua.com/a/zuopin/xueshulunwen/2023/0323/690.html
識別二維碼查看論文內容
02
金融科技與銀行行為——基于流動性創造視角
下載量:5539
引用量:8
作者:
宋 科(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李 振(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
楊家文(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商學院)
摘要
當前,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構建現代金融體系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流動性創造視角,考察金融科技發展對銀行行為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結果表明:(1)金融科技發展帶來的外部競爭效應大于技術溢出效應,對銀行流動性創造產生抑制作用。這主要體現在對資產端流動性創造和表外流動性創造的負向影響,但對負債端流動性創造沒有顯著影響。金融科技的覆蓋廣度和使用深度的增加均會抑制銀行流動性創造,但其數字化程度提高則會促進銀行流動性創造。(2)金融科技發展通過經營效率和風險承擔等渠道影響銀行流動性創造,即金融科技發展通過降低銀行成本效率和利潤效率,以及抑制銀行總體違約風險承擔、資產風險承擔和資本短缺風險承擔,從而對銀行流動性創造產生負向影響。(3)隨著金融科技發展,大型銀行或高數字化銀行均會增加流動性創造,但高市場化地區銀行的流動性創造受到更加明顯的抑制。本文為在新時期正確把握金融科技與傳統銀行關系,進一步穩妥推動金融科技發展,提供了經驗證據和決策參考。
關鍵詞:金融科技;銀行行為;流動性創造;經營效率;風險承擔;
識別二維碼查看論文內容
03
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創新——基于研發投入和研發效率視角的分析
下載量:5593
引用量:5
作者:
冀云陽(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周 鑫(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張 謙(湖南工商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摘要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主要方式,其創新效應備受關注。本文構建了數字化轉型影響企業創新決策的理論模型,以闡述兩者之間的內在關聯。在此基礎上,利用2010—2020年中國上市公司數據,實證檢驗了企業數字化轉型對技術創新的影響效應、異質性表現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數字化轉型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創新產出,并且此效應對規模較大、資產專用性較低的企業,以及處于產權保護更好地區的企業的影響更明顯。中介機制分析表明:數字化轉型能夠通過提高研發投入和研發效率促進企業創新,其中研發投入的提高得益于數字化轉型情形下的利潤保障機制和成本控制機制,研發效率則源自規模效應和溢出效應的影響。本文的研究結論意味著,數字化轉型有望成為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抓手,未來應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不斷完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構建良好的數字營商環境,加快推進數字中國建設。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企業創新;研發投入;研發效率;創新型國家;
識別二維碼查看論文內容
04
綠色債券發行、企業綠色轉型與市場激勵效應
下載量:5326
引用量:1
作者:
陳奉功(南京大學經濟學院)
張誼浩(南京大學經濟學院)
摘要
為從資本市場視角檢驗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治理轉型的有效性,本文借助綠色債券這一“市場型”政策工具和雙重差分模型,利用上市企業數據考察企業通過發行綠色債券進行綠色治理轉型所能獲得的市場激勵結果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綠色債券發行以后能夠顯著提升發行企業的股票超額收益,并同時降低股價暴跌風險;企業利用綠色債券進行綠色治理轉型能夠獲得市場激勵,但激勵程度在重污染行業和非重污染行業之間呈現明顯的非對稱性,同時也受到企業信用風險和內部治理水平的調節影響。機制研究表明,綠色治理績效提升和融資約束程度緩解是綠色債券促使企業獲得市場激勵的內外動因,同時由信息渠道引發的市場專業主體關注和治理效應也發揮重要作用。本文研究結論為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構建從而更好地促進經濟綠色轉型帶來有益政策啟示。
關鍵詞:綠色債券;綠色轉型;融資約束;市場激勵;
識別二維碼查看論文內容
05
綠色信貸政策能否促進綠色企業發展?——基于風險承擔的視角
下載量:5234
引用量:8
作者:
李俊成(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
彭俞超(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王文蔚(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摘要
綠色信貸政策是否可以提高綠色企業的風險承擔對于經濟綠色轉型至關重要。基于2008—2018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本文以2012年出臺的《綠色信貸指引》為準自然實驗,實證檢驗綠色信貸政策對企業風險承擔的影響。研究發現,綠色信貸政策的出臺顯著提高了綠色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而強化企業綠色實質性創新激勵和提高銀行信貸供給意愿是綠色信貸政策影響綠色企業風險承擔的重要機制。異質性檢驗發現,綠色信貸政策的風險承擔增進效應在低現金水平、小規模企業和高市場化行業的企業中更加突出。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環境規制政策、地區創新氛圍和市場發展活力在綠色信貸政策增進綠色企業風險承擔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表現為隨著環境規制力度的加大、地區創新氛圍的增強和市場出清的加速,綠色信貸政策的風險承擔激勵效應將顯著增強。本文的研究豐富了綠色信貸政策的微觀經濟效應,為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的政策框架體系提供了有益參考。
關鍵詞:《綠色信貸指引》;綠色企業;風險承擔;綠色實質性創新激勵;信貸供給意愿;
識別二維碼查看論文內容
06
利率市場化能降低企業營運風險嗎?——基于融資約束和企業金融化的雙重視角
下載量:5050
引用量:12
作者:
司登奎(青島大學經濟學院)
李小林(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
孔東民(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
江 春(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摘要
如何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結構性調節功能并促進企業有序運營與健康發展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目標。利率市場化改革作為金融領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其在微觀層面如何影響實體經濟運行引起了高度關注。本文首先從理論上詮釋了利率市場化通過緩解融資約束、抑制金融化進而降低企業營運風險的邏輯關系。為識別利率市場化與企業營運風險之間的因果效應,本文以中國人民銀行2004年10月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限和2013年7月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下限為外生沖擊,基于融資約束差異構造準自然實驗為上述理論推斷提供經驗證據。特別地,利率市場化每增加1單位標準差,企業營運風險平均約下降樣本標準差的2.39%。異質性分析表明,利率市場化對企業營運風險的抑制效應在融資約束程度較高、行業競爭程度較高、投資機會較多的企業中尤為明顯。本文研究對于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營運風險;融資約束;企業金融化;
識別二維碼查看論文內容
07
人口老齡化、企業債務融資與金融資源錯配——基于地級市人口普查數據的實證研究
下載量:4940
引用量:6
作者:
陳熠輝(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
蔡慶豐(廈門大學經濟學院)
王斯琪(中國建設銀行)
摘要
我國已成為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經濟效應進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經濟社會應對“未富先老”的全面沖擊。本文從企業債務融資視角,探究地區人口老齡化對微觀企業融資決策的影響。研究發現,地區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會顯著降低企業的債務融資水平,這一結論在采用計劃生育強度作為工具變量檢驗之后依然存在。機制分析表明,地區人口老齡化主要通過加劇融資約束和增加經營風險兩個渠道降低企業債務融資水平。異質性分析表明,人口老齡化對企業債務融資的影響在非國有企業、中小型企業、傳統行業、資本和勞動密集型行業的樣本中更為明顯。進一步地,人口老齡化在引致金融資源供給沖擊的同時,也會加劇金融資源錯配,體現在地區人口老齡化顯著提升了企業的融資不足水平,且對企業債務融資的負面影響在生產率較高的企業中更為明顯。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從微觀企業債務融資決策的視角理解人口老齡化的經濟效應,并為國家實施積極的人口老齡化戰略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企業債務融資;金融資源錯配;工具變量法;
識別二維碼查看論文內容
08
數字金融與創業高質量發展:來自中國的證據
下載量:3877
引用量:6
作者:
田 鴿(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
黃 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
張 勛(北京師范大學統計學院、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
摘要
推動創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本文將中國數字普惠金融指數與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CFPS)相結合,在對創業高質量發展進行理論界定的基礎上,從支付業務和信貸業務兩方面出發,全面分析了數字金融對創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數字金融促進了個體創業,也推動了創業的高質量發展,該結論在考慮了內生性問題后依舊穩健。從機制上看,一方面,支付業務的發展通過促進消費數字化,擴大了企業的潛在市場規模;另一方面,信貸業務的發展通過補充和支持傳統金融業務,緩解了傳統信貸約束,擴大了企業的生產規模。這兩方面的業務發展,增加了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促進了技術進步,最終有助于創業的高質量發展。最后,本文還從政府的支持性政策方面探討了保障數字金融推動創業高質量發展的外部條件。根據本文的研究,引導數字金融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支付業務和信貸業務的作用,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創業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數字金融;創業高質量發展;消費數字化;信貸約束緩解;
識別二維碼查看論文內容
09
數字普惠金融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立的影響與機理——來自中國1845個縣域的經驗證據
下載量:3560
引用量:4
作者:
黃祖輝(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
宋文豪(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
葉春輝(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
摘要
在普惠金融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探索數字普惠金融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下簡稱“新型主體”)創立之間的關系,對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全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利用2014—2020年中國27個省份1845個縣的面板數據,使用工具變量法實證研究了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對新型主體創立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研究發現:(1)數字普惠金融對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的創立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并且該結論在控制地區—時間交互固定效應、以“FIGI中國項目”試點構建DID模型等穩健性檢驗下仍然成立。(2)數字普惠金融不僅能通過提高農民正規信貸可得性直接促進新型主體創立,還可以通過提升農民收入水平和農業機械化水平間接促進新型主體創立。(3)異質性分析表明,數字金融覆蓋廣度、使用深度和普惠金融數字化程度對新型主體創立均具有促進作用;相較于大中型新型主體,小微型新型主體更加受益于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對新型主體創立的影響存在縣域異質性,地形起伏度小的縣強于地形起伏度大的縣。本文為理解數字普惠金融對新型主體創立的促進效應,進一步穩妥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供了經驗證據和決策參考。
關鍵詞:數字普惠金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農村現代化;共同富裕;鄉村振興;
識別二維碼查看論文內容
10
法治強化能夠促進企業綠色創新嗎?
下載量:3208
引用量:3
作者:
代昀昊(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現代經濟研究中心)
童心楚(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
王 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政府會計)
邢 斐(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
摘要
生態法治建設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利用各地中級人民法院自2007年開始陸續設立環保法庭這一準自然實驗,基于2003-2019年中國A股上市的制造業企業數據,構建雙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環境司法改革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1)環保法庭的設立能顯著提升企業的綠色創新水平;(2)機制檢驗表明,環保法庭的設立能夠通過提升企業面臨的訴訟風險和預期違法成本促使企業進行綠色轉型;(3)從地區層面看,環保法庭對企業綠色創新的促進作用在司法獨立性較高、居民司法維權意識較高、法治水平較高以及工業污染排放量較高的地區更為顯著;(4)環保法庭的設立使企業提高了創新資源的創新效率,且短期提高環保投資支出的企業未來也具有更高的綠色創新水平。本文的結論闡釋了生態法治建設如何“倒逼”企業進行綠色創新,為“雙碳”目標下我國企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有益啟示。
關鍵詞:企業綠色創新;環保法庭;環境司法強化;“波特假說”;法與經濟;
識別二維碼查看論文內容
整理時間:2024.2.29 來源:中國知網
本排名根據下載量進行排序,僅供參考。
理解基層,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如果大家想深入了解中國基層政府的治理邏輯,歡迎大家關注我在B站更新完成的新課“”。本課程在B站所有課程中位列第一名!在這里,理解一個真實的基層中國!
視頻觀看方式:
1、新課“基層中國的運行邏輯”:
https://www.bilibili.com/cheese/play/ss552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