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令人瞠目結舌的視頻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視頻中,遼寧朝陽大凌河景區的道路上,一支老年暴走團的行為淪為了眾矢之的,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沖突爆發:救援車遭遇 “攔路虎”
7 月 17 日,遼寧朝陽大凌河景區的道路上,一支百余人身著鮮紅上衣、雪白長褲,頭戴白色帽子,整齊列隊,宛如即將出征的方陣。他們排列成三列縱隊,幾乎占據了整個路面,行進間紀律嚴明,氣勢頗為壯觀。
恰在此時,兩輛消防車與一輛救護車閃著警示燈,鳴著笛,試圖從暴走團占據的道路通過。按照常理,遇到執行特殊任務的車輛,行人與其他車輛理應主動避讓,為救援爭取寶貴時間。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暴走團成員們對救援車輛的到來無動于衷,既未主動散開讓出通道,也沒有絲毫改變隊形的意思。
一時間,道路陷入了僵局。消防車和救護車無奈停下,尖銳的警笛聲在夜空中回蕩,卻無法穿透暴走團那看似堅不可摧的 “人墻”。雙方就這樣僵持著,一分鐘、兩分鐘…… 每一秒的流逝,都仿佛在加劇緊張的氛圍。最終,在漫長的等待后,救護車不得不選擇倒車,小心翼翼地貼著河邊的邊緣,緩緩駛離,才艱難地通過了這一路段。而消防車也只能隨后跟上,在眾人的注視下,完成了這場艱難的 “突圍”。
這一幕被路人用手機記錄下來,并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瞬間點燃了網友們的怒火。
視頻中,暴走團那整齊卻又顯得有些固執的隊列,與救援車輛的焦急形成了鮮明對比,也讓廣大網友難以理解和接受。大家紛紛質疑,這些人為何如此冷漠,面對可能關乎生死的救援任務,為何能如此無動于衷?
團長回應:看似有理,實則難服眾
隨著事件在網絡上持續發酵,輿論的壓力如潮水般涌來。暴走團的團長,這位處在風暴中心的人物,終于站了出來,試圖回應公眾的質疑。
團長聲稱,當時那些消防車和救護車只是處于備勤狀態,并非在執行緊急的救援任務。他強調,事發地位于大凌河景區的非機動車道上,從規則上來說,車輛本就應該避讓行人。再者,隊伍中有著一百多號成員,他作為團長,必須為大家的安全負責。他擔心車輛在人群中穿行時,速度稍快就可能會撞到隊員,所以才決定先讓隊員們快速通過,整個過程僅僅耽誤了一兩分鐘而已。
團長還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當時真的是遇到緊急情況,比如有人突發疾病或者發生火災,他們整個隊伍絕對會毫不猶豫地立刻散開,全力協助救援工作。他覺得,自己和團員們并非不通情理之人,只是在當時的情境下,做出了自認為正確的判斷。
然而,團長的這番解釋,并沒有得到網友們的認可。在大家看來,即便救援車輛處于備勤狀態,但其肩負的使命特殊,理應享有一定的優先通行權。而且,在面對救援車輛時,最基本的人道主義和公共道德也要求人們主動避讓,而不是以 “車讓人” 為由,堅持不讓路。網友們認為,團長的回應更像是一種強詞奪理,是在為暴走團的不當行為尋找借口。
暴走團內部聊天內容被扒,內部慶祝勝利
就在公眾對團長的回應議論紛紛之時,更令人憤怒的事情發生了。暴走團內部的聊天記錄被曝光,其中的內容簡直讓人不寒而栗。
在聊天群里,成員們對此次事件不僅沒有絲毫的反思和愧疚,反而像是在慶祝一場 “勝利”。
有人興奮地說:“2000 人團隊感謝網紅的策劃,這幾天我們紅了!”
還有人帶著嘲諷的語氣寫道:“越黑我們越火,你蹭不了幾天熱度,我們能火幾個月。”
甚至有人直接將公眾的批評和關注比作 “猴子表演”,稱自己看得 “笑得很開心”。
不僅如此,群里還有所謂的 “專業人士” 對事件進行分析,羅列道路交通安全法規條文,得出車輛應當避讓行人,而非他們讓車的結論。這一解釋在群內迅速獲得大量認同和支持,讓團員們更加堅信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
這些聊天記錄,徹底暴露了暴走團部分成員內心的冷漠與傲慢。
他們將公眾的憤怒和擔憂當作笑柄,把本應嚴肅對待的公共事件,當成了一種可以炫耀的資本。這種態度,無疑進一步激怒了廣大網友,也讓大家對暴走團的行為感到更加不齒。
團長身份被扒:背后隱藏的商業利益鏈
隨著調查的深入,團長的身份也逐漸浮出水面,而其背后隱藏的一些情況,更是讓人咋舌。
原來,這位看似熱心組織老年人健身活動的團長,真實身份是一位退休教師。但在這看似普通的身份背后,卻經營著一個名為“夕陽紅徒步俱樂部”的組織。這個俱樂部打著為老年人提供健身活動的旗號,實際上卻有著一套復雜的斂財手段。
據悉,想要加入這個俱樂部,每位成員每年需要繳納 480 元的年費。
而對于那些希望在暴走團活動中投放廣告的商家,團長更是獅子大開口,收取高額的廣告費。在暴走團活動時,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所舉的旗幟上,印著 “臺鈴” 電動車、口腔診所等多個品牌的廣告,商業氣息濃厚。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這個暴走團如此有組織、有紀律,甚至在面對救援車輛時都如此固執己見。
從這角度說,他們跟救護車僵持不讓,理由哪是單純 “為老人安全”,領隊實際要維護的是他這 “隊伍” 的商業樣子。
隊伍走得亂了,廣告效果就打折扣,商家不滿意,會員也會覺得組織不專業,到時候退費、失贊助,他的生意就黃了。
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他們或許早已將公共道德和社會責任拋諸腦后,一心只想著維護所謂的 “團隊形象” 和自身利益。
歷史問題頻出:多年頑疾為何難以根治
事實上,遼寧朝陽的這支暴走團,并非首次引發爭議。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市民的反饋,我們發現,近 10 年來,他們已經多次因各種問題被投訴。
早在 2024 年 5 月,就有居民在官方留言平臺上投訴,稱每到夏天,好幾支這樣的大型徒步隊伍就會涌入景觀道路,身著印有廣告宣傳內容的統一服裝,長時間占據整個步道通行空間,嚴重干擾了普通市民的休閑秩序和公共場所的安寧。
而在 2023 年,大凌河風景區也曾組織這些徒步團的負責人召開專門會議,要求他們規范活動、減少擾民。然而,這些措施似乎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暴走團的各種亂象依然屢禁不止。
他們不僅在景區道路上肆意占道,影響其他行人通行,還經常制造噪音,對周邊居民的生活造成困擾。甚至在一些情況下,與其他路人或車輛發生沖突,引發了不少矛盾。當地居民對他們可謂是敢怒不敢言,深受其擾。
人民日報、央視等主流媒體也介入,明確指出這是“涉嫌違法”,從“素質問題”到“法律問題”,這轉變意義非常大,它是在告訴所有人:你再不懂規矩,法律也不能慣你。
這次曝光,讓這個暴走團徹底“出了名”,但真怨不得別人。這事兒也給咱所有人提了個醒:
公共道路不是誰家的“健身場”或者“活動基地”,它關系到每個人的出行安全和緊急救援的生命通道。
咱們追求健康、組織活動是好事,但安全這根弦,啥時候都不能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