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丁。
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一段談話,引發了外界的熱議。他說,如果一個國家要擴大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就要更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和多邊事務。在他看來,過去比較貧窮的時候,西方國家和中國打交道是俯視,但現在基本上是平視,“個別情況下可能更是仰視”。
盧沙野強調,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不能夠像過去那樣一味地韜光養晦了。“這光也韜不住了,晦也養不住了,你是成為一頭大象了,你不可能再躲在樹后面?!?/p>
采訪中尤其引起矚目的,應是盧沙野有關“中國不能再韜光養晦了”的表述。對于“韜光養晦”這一當代中國外交的重大指導方針,《光明日報》曾在2011年11月刊發了一篇原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楊文昌的署名文章——《“韜光養晦”:博大精深》,對其來龍去脈予以了介紹。文章寫道: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小平同志就國際形勢驟變多次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我黨要冷靜觀察,沉著應對,并反復強調中國要長期堅持“不當頭”、“不扛旗”,最后用“韜光養晦”四個字高度概括了新形勢下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指導思想。需要指出的是,小平同志用“韜光養晦”概括中國外交戰略思想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軟弱可欺。他曾多次說過“中國誰也不怕”,但同時“中國誰也不得罪”這樣的話。
文章提到,歷史已經證明,在“韜光養晦”戰略方針指導下,西方制裁中國的圖謀一個接一個被打破,我國改革開放進入快車道,“‘韜光養晦’戰略思想已轉化為中國實現民族復興的巨大物質和精神力量”。文章最后指出,“韜光養晦”沒有過時,也不會過時,在變幻莫測的國際風云中,只有長期堅持“韜光養晦”,才能避免重大失誤,始終立于不敗之地,也只有堅持“韜光養晦”,才能有針對性地有所作為。
資料顯示,今年60歲的盧沙野是浙江樂清人,小學四年級便在南京外國語學校學習法語,1982年考入外交部直屬高校外交學院,五年后進入外交部,1988年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幾內亞共和國大使館職員、隨員。
隨后的20多年,盧沙野一直在非洲任職,仕途也從非洲司隨員逐步升至外交部非洲司司長。2014年,盧沙野從非洲回國,到湖北省武漢市擔任副市長,并在隔年7月出任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政策研究局局長。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盧沙野重回外交老本行,擔任中國駐加拿大大使;2019年7月,盧沙野調任駐法國大使。
因過往在擔任外交使節時發表過不少強硬的言論,盧沙野素以“戰狼”外交風格著稱。他曾被路透社形容為“戰狼外交的杰出實踐者”,美國政治新聞媒體《政客》(Politico)在一則點評中國在歐洲的五大“戰狼”文章中,評價盧沙野的“戰狼指數”為最高級別的五顆星。
盧沙野本人并不排斥“戰狼”這一稱號。他在2021年7月說過:“我很榮幸得到‘戰狼’的稱號,我們就是擋在祖國前面、為她而戰的戰士,就是要擋住攻擊中國的‘瘋狗’的路。”
過去這幾年,盧沙野的一些言論,像是護航孟晚舟批西方“白人優越主義”作祟,批法國學者是“小流氓”,統一后對臺灣進行“再教育”等,數次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最近一次引起較大爭議的事件,出現在去年4月21日。
在法國LCI新聞臺當時播出的一場專訪中,盧沙野與法國記者在“克里米亞到底屬不屬于烏克蘭”的問題上交鋒。盧沙野說,歷史上,克里米亞一開始就是俄羅斯的,在蘇聯時期赫魯曉夫把克里米亞送給了烏克蘭。法國記者堅持,從國際法看,克里米亞就是屬于烏克蘭。盧沙野接著說,“從國際法的角度,甚至可以說那些前蘇聯國家沒有有效的國際法地位,因為沒有國際協議認定他們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strong>
這番對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主權國家地位提出質疑的言論立即激起千層浪,讓盧沙野成為國際媒體版面的焦點。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官網于去年4月25日凌晨發布“中國駐法國使館發言人談話”,稱盧沙野大使關于烏克蘭問題的表態不是政策宣示,而是在電視辯論中的個人觀點表達,各方不應過度解讀,中國在有關問題上的立場沒有變化。
后續甚至一度傳出盧沙野會在當年5月15日被召回的消息,但被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辟謠“是一個假消息”。
到了去年5月31日,盧沙野大使接受法國獨立媒體“法律視角”(Vu du droit)采訪,首次對其此前的言論風波作出公開回應。
在采訪中,盧沙野指責LCI電視臺記者挑起這場論戰是非常不公道的?!拔医邮茈娨暡稍L,表達觀點不應受到限制,何況我也不是胡編亂造。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果有人不同意,我們可以討論,沒必要對我發起攻擊。采訪的第二天,他們就在同一檔節目中找來一些所謂的中國問題專家來批判我、譴責我。這很不厚道,不是嗎?他們已經違反了新聞職業道德?!?/p>
盧沙野說,“我們可以討論歷史問題,討論蘇聯解體,討論史實。蘇聯憲法中有一條是關于加盟共和國退出蘇聯的,但還有其他條款規定蘇聯主權優先于加盟共和國主權。如果我的問題能引起人們對歷史研究的興趣,這不很好嗎?”
他表示,“我的個人觀點并不妨礙中國政府與這些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保持官方關系。中國是蘇聯解體后最早與這些前加盟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我說的話與中國官方外交政策并不抵觸。有些人小題大做了?!?/p>
盧沙野還指出,“我認為這場論戰的關鍵不在于我說的對錯與否,而在于在電視公開辯論中是否有言論自由,言論自由應該得到保證。特別是在國際問題上,不同觀點交鋒并不可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