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海濤(潛能訓練導師)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告訴我們,僅從書本上獲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唯有親身體驗,方能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質。
經歷事情的錘煉可以增長智慧,而修養內心則能成就真正的人格。
經事與修心相輔相成,是我們成長的必由之路。
蘇軾一生屢經坎坷,但他在困境中始終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這使他的文學成就日益精進。因“烏臺詩案”,蘇軾被貶黃州。在黃州的日子里,他生活艱苦,卻依舊自得其樂。
他在城東開墾了一塊坡地,自號“東坡居士”,并留下了“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豁達之句。
經歷這些挫折,蘇軾的智慧與日俱增,成為文學史上的一代巨匠。
修心成人,是人生的高階追求。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基石,而修心則是修身的關鍵。
修心時,我們應學習保持平和的心境,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般;
應學會寬容和善良,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也要學會堅強和勇敢,如鄭板橋所說“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海倫·凱勒在失明失聰的情況下,依然憑借堅強的意志寫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樣感人至深的作品;
史鐵生在遭受病痛的折磨后,依然能微笑著面對生活,寫下了《我與地壇》等膾炙人口的佳作。
他們都是在經歷中不斷成長,在困境中不斷修煉自己的內心,最終成為了生活的強者。
經事與修心,二者相互促進。
經事是修心的基石。只有通過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我們才能夠更好地理解人生、領悟世界。
在遭遇困境時,我們可以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鍛煉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從而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而在取得成就時,我們也可以從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從而更加堅定自己的目標和信念。
修心則是經事的升華。只有當我們具備了正確的心態和修養,才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機遇。
在遭遇困境時,我們可以保持平靜和冷靜,不抱怨、不氣餒,而是從中尋找機會和突破口。
而在取得成就時,我們可以保持謙遜和低調,不驕傲、不自滿。
讓我們以“經事增智,修心成人”為座右銘,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不斷提升智慧與心靈。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都能如蘇軾那般,縱然歷經風雨,仍能“一蓑煙雨任平生”,乘風破浪,抵達理想的彼岸。
編撰整理|釋放能量 (ID: SFNL88 )
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僅限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