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被頻繁提及,成為了各界熱議的焦點。
然而,隨著其知名度的提升,一些企業有借機蹭熱的嫌疑,甚至出現“天下誰人不‘新質’”的現象,使得原本具有深刻內涵的新質生產力概念被淺化、泛化,甚至淪為了一種營銷噱頭。
一夜之間,遍地新質生產力
最近網絡熱傳的新聞圖片顯示,某白酒企業董事長表示,白酒產業具備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征,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
網絡圖
還有某航天配套企業,長期依賴行業傳統生產方式和工藝,但今年為了迎合趨勢,突然宣稱自己正在全面擁抱新質生產力,實現數字化轉型。
而實際上,該企業僅是在生產線上增加了一些簡單的自動化設備,并沒有實現與信息化、網絡化的深度融合。所謂的“數字化工廠”也僅僅停留在表面,缺乏實質性的技術支撐和數據驅動。
另一家酒企則行動更早,今年初就開始在主流媒體投放新質生產力主題的廣告文章。
某企業近期投放的廣告內容
誠然,新質生產力是今年最熱門的詞,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很多人都想把自己的企業和這個熱門詞匯關聯起來。
只不過一些行業、企業找出的關聯讓人感覺牽強附會、一言難盡。
新質生產力不應成為某些行業的新故事概念包裝,濫用新質生產力的論述則讓原本嚴肅的新論述搞得庸俗化、淺薄化。
實事求是,蹭熱追風不可取
過去,國內頂層每每有提法、新論述的時候,往往會有一擁而上、生拉硬靠的現象。不管自己所處的行業特性,總想著蹭熱點都去追風口,最終就是把一個高質量的新論述拉低了層次。
2024年初的“李一舟AI”事件
新質生產力,來源于2023年9月份提出來的新詞匯,調整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2023年12月4日,“新質生產力”入選《咬文嚼字》編輯部“2023年十大流行語”。
新質生產力最重要的特征是和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相互關聯,有別于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出來的新產業是基于技術創新驅動,新技術創造出新業態,發展出新模式。
2024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及的新質生產力行業
在十四五綱要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海洋裝備等。
試想一下,如果各行業都來硬蹭新質生產力的概念,那么將出現“普天之下,莫非新質”的現象。
如果一個國家引領科技的新質生產力產業是白酒、食品、房地產,不知大家看到作何感想。
一汽富維、華脈科技回復“新質生產力”相關問題
不過,也不是所有企業都在“蹭熱”,公開信息顯示,一汽富維、華脈科技等企業在回復投資者問題時,就明確表示公司業務不屬于新質生產力定義概念范疇。
實事求是比“生拉硬靠”更好。
商業航天,真正的新質生產力
真正的新質生產力,除了對應定義概念外,更應剖析、甄別行業屬性。
以中國商業航天為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迅速崛起,通過不斷地創新和發展,成為了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代表。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這是“商業航天”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行業人士普遍觀點,中國商業航天將迎來重大窗口期。
筆者認為,商業航天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包括以下特征:
1、技術創新。
通過技術創新,打造先進產品,填補行業空白。中國商業航天企業在我國技術空白的領域積極研發新型火箭、衛星等航天器,對標全球領先水平,建立了一套符合國情的商業航天底層能力,進而推動了航天科技的進步。
2018年至今中國民商火箭發射;圖源/3D探險者
2、模式創新。
通過模式創新,重塑產業鏈,帶動行業發展。傳統的航天產業往往由“體制”主導,而商業航天則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實現了航天產業的商業化、市場化。這種模式的創新,不僅激發了市場活力,還促進了航天產業的快速發展。
中國商業航天產業鏈圖譜,圖源/泰伯智庫
3、牽引市場、產業升級。
商業航天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市場發展和升級。例如,低軌衛星互聯網建設帶動航天上下游產業市場;衛星應用推動了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的發展;各型商業新火箭的研發則帶動了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產業的升級。
2023中國星座申報情況,圖源/ITU、國盛證券研究所
4、國際影響。
過去幾年,海外媒體及行業客戶對國內新火箭、新衛星星座頗為關注,擁有眾多潛在客戶及合作者,商業航天已成為中國航天“走出去”的一張新名片。
SPACENEWS
以商業航天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應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作出更大的貢獻。
應正確理解和運用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精準錨定新興行業,并推動其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和發展,而不是濫用、亂用,使之淪為一種營銷噱頭,損害其應有的價值和意義。
潛心發展,路在腳下。
參考及引用:
兩會上的航天聲音 |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商業航天_澎湃號·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2593337204390869&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2856606207546759&wfr=spider&for=pc;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5988822;
中國政府網、國盛證券研究所、泰伯智庫及網絡公開資料。
為分享有價值的觀點發布,并經過排版編輯。
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難以確認原始出處,請作者聯系后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