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華大地上世代相傳,在一代代傳承人的口傳心授中鮮活呈現。每一項非遺,都歷經時間淬煉成為永恒的經典。
當承載著歷史記憶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與千年古鎮東臺西溪相遇,看非遺、逛市集、品美食、對話名家……一場沉浸式非遺之旅,讓更多的人在東臺西溪感知到非遺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今天很幸運,能夠看到這么多的非遺文化,非常熱鬧!我們也很開心!”6月10日,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江蘇省系列活動暨“水韻江蘇·非遺購物節”啟動儀式現場,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贊不絕口地說道。
遇見多彩非遺,愛上大美西溪。當代非遺正在傳統與現代中找尋通行和發展的窗口,匠心傳承,創新發展,東臺西溪每一個非遺項目的精彩亮相,既是對技藝之美、匠心之美的尊崇,也是對傳統之美、生活之美的感知。
相約西溪,精彩非遺大秀紛至沓來
仲夏伊始,夜幕降臨,一場豐富多彩的非遺盛宴綻放西溪古城。
6月10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江蘇省系列活動暨“水韻江蘇·非遺購物節”啟動儀式在江蘇鹽城東臺西溪古城廣場舉行。
作為重要環節,現場發布了2023年全省文物和非遺重點活動、公布江蘇省第三批非遺創意基地、江蘇省第二批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示范項目并授牌;發布“水韻江蘇”非遺精品旅游路線;發布文物新媒體傳播精品、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案例;為“鹽城非遺學院”、“鹽業考古基地”揭牌等。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精彩節目令人目不暇接。淮腔歌舞《匠心筑夢》、原創舞蹈《發繡》、建湖雜技《劈風斬浪--蹬人抖轎子》、昆歌《小晏?今夜無人入睡》……現場觀眾紛紛感嘆非遺技藝的精巧和多變,并表示“這樣的結合真的讓人眼前一亮。”
年僅7歲的樂樂被建湖雜技表演深深吸引,“我覺得他們的衣服很好看,動作也很帥氣。”
緊接著,伴隨千架無人機騰空而起,一系列的陣型變化,配合動態燈光,在西溪古城的夜空中變幻出一幅幅精美絕倫的非遺項目,展現出蝴蝶、金魚、“一朝見西溪,方知天仙緣”等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面。
這場科技感、藝術感十足的視覺盛宴,也讓現場氣氛不斷升溫。“太美了!太震撼了!作為東臺人,我為家鄉驕傲!”“這一次真的讓我感受到了非遺的魅力,真的無以言表,我太激動了!”。
值得關注的是,繼6月10日晚,央視CCTV1綜合頻道《晚間新聞》《今日關注》欄目聚焦西溪后,6月11日凌晨,CCTV13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再次將鏡頭對準西溪,使其獨特的非遺魅力通過央視熒幕傳遍大江南北。
無論是在央視的鏡頭下,還是在游客的記錄中,西溪的非遺之美,都蘊藏在手工的紋理中,綻放在美食的氣味中,交融于民俗的質樸中。在這里,越來越多的非遺傳承人被“看見”,越來越多的非遺產品進入千家萬戶。
再展新顏,讓非遺煥發全新活力
非遺是歷史的載體和記憶,也在時代的發展下,煥發出新的生機。
在泰山大道的非遺市集上,來自全省不同城市富有代表特色的85個非遺代表性項目、3892件非遺產品精彩亮相。
流光溢彩的南京金箔、芬芳撲鼻的揚州謝馥春、“衣被天下”的藍印花布、新奇美真的徐州香包……種類多樣,內容豐富,充分展現了老手藝人的巧妙工藝和獨具匠心,也讓游客一睹江蘇非遺的全局風貌和各地風采。
活動期間,東臺西溪還邀請非遺傳承老藝人為大家講解東臺西溪非遺項目,講述傳承背后的動人故事,讓游客與非遺項目近距離互動。
針對目前非遺的發展,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臺陳皮酒釀造技術傳承人表示,“只要是非遺的活動,我們都會積極參加。在我看來,要想非遺傳承做得好,要把它當做產業來做,要創新,給它一個新的活力,才能永遠的傳承下去,把傳統的工藝用新的方式存在下來,也需要傳統和現代科技的結合。
深諳此道,在保護傳承非遺技藝的同時,東臺西溪也以非遺的傳承、融合和發展為理念,融入各地傳統文化以及現代時尚元素,通過非遺體驗、展演展示、文創銷售等多種形式賦予非遺新的生命力。
正因東臺西溪非遺薈萃,活動期間,觀復博物館創始人、知名文化學者馬未都老師也來到了古鎮西溪。在參觀了西溪天仙緣漢服館、三相閣、陳皮酒館之后,連連發出“西溪從自然環境到人文環境都做的很好,值得點贊”的由衷感嘆。
而在隨后的馬未都讀者見面會上,馬未都也以時代為背景,以詩人為主線,一一拆解了唐詩宋詞里蘊含的歷史風貌、百姓生活、人生智慧。在互動環節,馬未都更是從文學角度與讀者暢談三相文化,真正讓優秀傳統文化入目入耳更入心。
“我覺得西溪的美不僅有自然風光美、詩詞美、美食美,連服飾都很美,今天和朋友們專程過來感受體驗,我非常喜歡這類非遺文化活動,希望以后能多舉辦類似的活動。”來自上海的非遺文化愛好者說道。
不難發現,在東臺西溪非遺的傳承是多面的,通過創新發展,讓非遺在傳承中綻放光彩,既引領著傳統非遺項目從民眾的生活中走來,也以新的面貌回歸到百姓的衣食住行中去,讓更多人愿意認識非遺、學習非遺、傳承非遺、熱愛非遺。
悅賞非遺,來西溪一站看盡非遺之美
非遺集市上,熱鬧繼續,琳瑯滿目的美食好物讓人目不暇接。
精致秀美的發繡作品、別出心裁的手工藝品等各式各樣的非遺產品琳瑯滿目,讓游客們逛得不亦樂乎,精致的非遺手工藝品讓人流連忘返。
在鎮江太平泥叫叫、南京絨花非遺課堂,不少人帶著濃厚興趣躍躍欲試,尤其是孩子們。
看似小巧的手作物,其實也得花上不少力氣,但在孩子們的雙手里,最終也變成了有模有樣的作品。非遺匠人如此手把手、面對面地與非遺接觸,孩子們對非遺的理解和感情由此更加深刻。
如果說指尖上的非遺讓大家流連忘返,那么西溪獨特的非遺美食更是吃貨們不可錯過的奇妙味覺體驗,因為在西溪,非遺不僅是美味,更充滿回味。
在非遺美食區,小吃展位前擠滿了食客。“光是走上一圈,各種非遺美食就可以吃飽了。”“邊逛邊看,以美食當‘加油站’還可以滿足吃貨的胃!”
跟著人群,一同走進展區,就看到東臺西溪當地久負盛名的非遺美食魚湯面、許河豬頭肉、東臺臭干。再往前走,巴斗黃泥螺、溱東老鵝,同樣看得人直吞口水。
不止于此,南京板鴨鹽水鴨、盱眙十三香龍蝦、如皋蟹黃包、鎮江鍋蓋面、鹽城八大碗……江蘇各地的非遺美食都在此香氣縈繞。
各種造型的糖畫,自然是很受孩子歡迎的。當牛、馬、熊貓等不同動物的造型在非遺傳承人手中再現時,孩子們的歡呼聲立刻響了起來。
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之間,駐足在精彩紛呈的非遺文化前,逛上個一整天,都覺目不暇接、意猶未盡,無不為多彩的西溪非遺之美拍手叫絕!
走!去東臺西溪看非遺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