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邯鄲少年遇害一案鬧得沸沸揚揚,3名初中生用鐵鍬將自己的同班同學——13歲的小光活活打死,再埋尸滅跡。
都說殺人償命,然而根據刑法,殺人是未成年人,尚不適用于死刑。每每發生這類未成年犯罪案件,這些孩子展露出來的殘忍和惡意,都令我們脊背發涼。
在我們的認知里,孩子是天真無邪的代名詞,他們是否真的有惡意?不是說人性本善嗎?為什么孩子會做出這種令人發指的事情來?
今天,路sir想給書友分享英國作家威廉·戈爾丁的作品《蠅王》,相信這部小說會引發我們關于人性更多的思考。
在故事中,戈爾丁想象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到來,一群六到十二歲的小孩被安排坐飛機疏散。可是飛機失事了,駕駛員也在迫降的過程中死掉了,這些小孩子就這樣被困在了一個完全沒有成年人的荒島上。
孩子們很快進入了自己的角色,有發號施令的人,也有聽從命令的人。然而,隨著大家越來越進入自己的角色,恐怖的暴力降臨了,孩子們開始互相殘殺,惡的本性也逐漸暴露出來。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呢?
1.荒島求生
在這群落難的孩子中,有一個叫拉爾夫的孩子。
他十二歲,他是這群孩子里最大的一個,也是最像成年人的一個。在荒島上一個成年人都沒有的時候,他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孩子們的領導者。
除了必須要開會,拉爾夫還組織孩子們造房子,也就是木頭和干草搭起來的窩棚。這樣的窩棚能夠在暴風雨來臨的時候,為孩子們遮風擋雨。
還有上廁所的問題。拉爾夫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須到某個固定的地點去上廁所,在那里,水流可以很快沖走大家的排泄物。
和拉爾夫完全相反的野孩子杰克,是個孤兒,從小就在街頭巷尾過著好勇斗狠的生活,沒受過什么教育。
在這群流落荒島的孩子里,杰克有著自己的小隊伍,這些粗魯兇悍的孩子,都是孩子王杰克的手下。一到這荒島上,這些孩子就跟撒歡似的到處冒險,蠢蠢欲動想要獵殺林子里的野豬,展現自己的力量。
拉爾夫和杰克之間的矛盾,其實很簡單。
拉爾夫想要在荒島上生火,只要經過的船只能夠看見山頂冒出來的煙,那么大家就可以得救,回到原來生活的世界。但是,杰克想要打獵,他要追逐自己的欲望,去叢林里捕殺野豬。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大家要看著山上的火,不讓火熄滅,那就沒有足夠的人手去打獵;如果大家都去打獵了,那么維護火種的人就不夠了。
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聽從拉爾夫的指揮,輪流看著山頂上的火。不僅要留著火種,更要讓火燒得旺起來,讓火燒起來的煙飄起來,這樣他們才能得救。
但是很快,這種團結的局面就被打破了。
2.天平傾斜
杰克帶著他的手下去打獵了。面對著死命掙扎的野豬,一開始,誰也不敢下手。哪怕再野蠻,這也只是一些小孩子。
可是孩子們很快就適應了獵殺的行動。在杰克的帶領下,這些孩子骨子里的血性被激發了出來。
在戈爾丁的筆下,那是非常殘酷的一幕。
在樹叢里,有一頭肥碩的老母豬。此刻它正悠閑地享受著天倫之樂。在它身邊躺著一排小豬仔,有的正在睡覺,有的正瞇著眼睛往肚皮深處拱,還有的正吱吱吱地叫喚著。
可是,杰克一聲令下,孩子們舉著尖頭用火燒過的木頭長矛沖向了這頭老母豬。老母豬被長矛扎中了,受驚的豬仔們四處逃竄。
重傷的老母豬發瘋似的亂沖亂撞,孩子們被鮮血刺激得紅了眼,對發狂的老母豬窮追不舍。空氣里面充滿了血腥、恐怖、汗水和嘶喊。最終杰克沖上前去,一刀砍下了老母豬的頭。
那些參加了捕獵行動的孩子們洋洋得意,因為他們勝利了,他們取得了光榮的戰利品。
而那些沒有參加捕獵活動的孩子們,同樣分到了豬肉吃。他們吃得津津有味,因為自從流落荒島,他們就一直在吃野果。
新鮮的肉讓每一個孩子都興奮不已。哪怕是一直反對打獵的拉爾夫,也受不了豬肉的誘惑,接受了杰克炫耀一般的施舍。
這次捕獵行動,證明了杰克的力量,也喚起了孩子們內心中野性的本能。大家內心的天平,終于從象征文明和道德的拉爾夫,轉向了象征力量和欲望的杰克。
3.走向失控
在這個荒島上,還有一個非常恐怖的角色。那就是“野獸”。
一開始,這個野獸還只是幾個孩子做了噩夢看花了眼的幻覺。但是隨著故事的發展,所有的人都越來越相信,在這個荒島上,真的有一個野獸。
各種各樣的流言在孩子們之間散播開來,有的人說,這個野獸是從海里來的。有的人說,這個野獸是從天上來的。盡管沒有人真的看見過這只野獸,可是對于野獸的恐懼,就像是瘟疫一樣在孩子們中間蔓延開來。
那這個野獸,到底存在不存在呢?
故事里有一個貌不驚人但是眼睛非常明亮的孩子,他叫西蒙。
西蒙說:“大概這個野獸就是我們自己吧。”
然而孩子們誰也不相信他,所有人都惡狠狠地嘲笑他。
直到那一天,杰克帶領著他的獵手殺掉了野豬,割掉了野豬巨大的頭顱,然后把野豬血淋淋的頭顱放到林子里的空地上,作為獻給野獸的祭品。
在森林里游蕩的西蒙撞見了野豬的頭,這時候野豬的頭已經吸引過來非常多的蒼蠅,遠遠看上去,這個叮滿蒼蠅的死豬頭異常恐怖。
西蒙的癲癇剛好在這個時候發作了。他半昏迷的狀態下,把這個死豬頭看成了一個會說話的怪物。
這個怪物向西蒙發出它的警告,它說,西蒙是一個誤入歧途的孩子,如果他繼續執迷不悟,他將會被所有的孩子一起殺死。
這個叮滿蒼蠅的死豬頭發出的警告,預言了西蒙的悲慘命運。
西蒙繞過死豬頭繼續往前走,終于發現,原來那個讓所有人都非常恐懼的野獸,是一具早就已經腐爛發臭的飛行員尸體。尸體掛在降落傘上,隨風而動。
西蒙下了山,想告訴大家野獸的真相,然而等待西蒙的,竟然真的是死亡。
當時,山下的孩子們正在分吃野豬肉。天上開始打雷和閃電,杰克為了鼓動起孩子們內心的野性,一邊跳舞,一邊吆喝著“殺野獸嘞,割喉嚨勒,放它的血嘞!”。
這些孩子們,很快就被杰克感染了,大家就像著了魔一樣,紛紛圍著圈,跳著舞,嘴巴里唱著血腥的歌詞,就像原始人進行巫術儀式一樣,所有的人都喪失了理智。
西蒙沖進了正在跳舞的人群,想要跟他們說清楚野獸的真相。
然而意識紛紛陷入狂亂的孩子們,竟然把西蒙當成了野獸,所有的人都開始毆打西蒙,他們尖叫著,打他、咬他、踢他……甚至連拉爾夫都好像喪失了神智,加入了謀殺西蒙的行列。
最后,可憐的西蒙就這樣被打死了。
4.蠅王就是人性里最恐怖的深淵
在故事的最后,所有人都站到了杰克這一邊,徹底失勢的拉爾夫成為了被杰克狩獵的對象。
他就像是一個權力斗爭的失敗者,杰克必須把他揪出來,當著所有人的面殺掉他,才能讓自己的權威徹徹底底地無可撼動。
在這里,我們無法想象,這還是孩子們嗎?這群殺紅了眼的孩子,也正因為他們是孩子,大的不過十一二歲,小的也只有六七歲,可是,他們的行為比成年人更殘暴、更血腥、更恐怖。
如果說,殺野豬,是人類尋找食物、征服自然的本能;殺西蒙,是大家意識不清的失誤舉動;那么像獵殺野豬一樣地去捕殺拉爾夫,就是人性徹頭徹尾的墮落,也是人性深處最最恐怖的惡。
從拉爾夫和杰克的爭斗可以看出,在本能的面前,原來文明的力量是這么的不堪一擊,原來在特定的情境里,道德也可以墮落成罪惡。
人性的惡在這里暴露無遺。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沒有一個人可以獨善其身,所有的人都是暴力的參與者。而唯一那個看破真相的西蒙,已經悲慘地死去了。
諷刺的是,當杰克他們開始放火燒掉林子,想要把躲在林子里的拉爾夫逼出來的時候。火冒出來的煙引來了救助他們的海軍。大人們看著這群灰頭土臉的孩子們,以為他們只是正在玩打仗的游戲。
當大人們問,你們的頭頭是誰的時候,拉爾夫響亮地答應了一聲,而杰克只是往前走了一步,又默默地退下了。
最終,拉爾夫大哭起來。
他為什么而哭呢?戈爾丁寫道,為童心的泯滅和人性的黑暗而哭。
這是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結局。暴力而血腥的殺戮到了大人的眼里,不過是孩子們鬧著玩的打仗游戲。是啊,小孩子嘛,能壞到哪里去?
然而,正是孩子身上的惡,才是人性最恐怖的深淵。
當真正的成年人出現的時候,拉爾夫內心的秩序感和道德感再一次涌現,他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大人們,自己是這群孩子的頭頭;杰克則不得不收斂起被釋放出來的野性和欲望,再一次站到拉爾夫的后面;而那些早已經釋放天性的孩子們,同樣也在文明的規訓下表現的老老實實的。
然而,這是多么大的諷刺?孩子們的罪惡就這樣被重新到來的文明沖刷得一干二凈了嗎?就像是西蒙的尸體被海水沖走,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
不,惡潛藏在人們的心底。而那些文明、道德、禮儀、秩序、理智,全都是虛假的東西。它們就像是一扇并不怎么堅固的牢門,一旦有機可乘,隱藏在人們心底的惡就會逃逸出來,制造出最恐怖的事件。
就像戈爾丁說的:“惡之于人,就像是蜂蜜之于蜜蜂”。
在戈爾丁這里,惡是潛藏在人內心深處最恐怖的本能。“蠅王”,就是蒼蠅之王的意思,這個詞來自于圣經,意思是萬惡之首。
在戈爾丁的這本《蠅王》里,蠅王看似是那個被蒼蠅覆蓋的死豬頭,但是作為真正恐怖之源的蠅王,卻是人類本性中的暴力和罪惡。
特約撰稿人:Elinor,華東師范大學比較文學碩士
編輯:莉莉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