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大家周四好呀。
這周自己狀態不好,諸事不順。原本想要干脆給自己放一周假得了,等狀態好了再繼續。但有一些工作有時間節點推著就只能繼續走,不順也得做。挑兩件事來寫一寫吧,和大家分享下“事上磨到底在磨什么”。
第一件事是我收到了多個項目客戶的投訴。
比較少會在公眾號寫我的工作,其一是我們做to B項目都簽了保密協議,能夠對外分享的部分非常有限;其二是我做的這個領域比較垂直和小眾,之前有試圖和現實世界其他行業的朋友解釋過,發現隔行如隔山,可能我確實表述水平有限,大家很難精準地理解我的工作內容和價值。后來我就對外都說“廣告”“營銷”,不講那么細致了。
我去年新拓展了業務線之后,主要工作量都集中在每一個項目開展前期,包括搭建整個項目的架構,深度采集客戶需求,根據客戶需求制定方案,把整個項目分成顆粒度很精細的小環節給不同的負責人,以及制定驗收標準、審核每個負責人交付的結果是否達到我的標準。
通常任務分給相關的負責人之后,起初的兩周我會非常認真地跟進,去盯每一個細節看看是不是跟我要求的一樣,后面質量穩定了,負責人給我啥我基本就轉發了。
這次收到投訴主要是關于稿件質量的問題。相應的那個負責人是我合作了很久的,他之前審核一直比較細致。這次他負責的有一個項目已經執行到中期了,前面一直都進行的比較順利,最近連續三次因為同樣的問題被客戶投訴。本周之內他手里負責的不同的項目都有收到客戶投訴。
我就挺生氣的。每個關鍵點我都有反反復復強調,相同的問題不可以再次出現,而且都是一些很基礎的要求,類似于語句不通順之類的。第一次收到投訴的時候我就有跟這位負責人強調過,他也信誓旦旦地說會更認真地做好審核,客戶在意的這些也會傳達給寫手,但這些問題還在繼續出現。
我一個人在氣鼓鼓。突然想到 “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所有外物都是對鏡,這個事情是在照見我的什么呢?
哎呀,我發現這是老天在提醒我的托付心態。我覺得這個人合作久了挺認真負責的,之前給到的質量也都不錯,我就不用操心了。事實上,我應該在第一次收到投訴的時候就介入,一篇一篇去對新批次的稿子有沒有修改客戶強調的問題點,而不是繼續當個傳話筒,導致后來又收到第二次、第三次投訴。
不管是給了改過的機會,多次之后效果還是不理想,我再換個新的負責人,還是逐一審核每一篇稿子,這都是我的責任。總之,確保交到客戶手中的稿子是質量過關的,有任何出現的問題都我來解決,這是我的責任。
又想到丁老師之前在課上講過的一句話,“當一個人想要偷懶的時候,就是他倒霉的開始。”
這是老天爺在給我提醒,錢哪有那么好賺的?自己不操心,出了問題還托付給別人,還想著都是別人的責任、別人來承擔。這是妄念。
所以生別人的氣有什么用呢?自己趕緊把責任承擔起來最要緊。
最后問題解決方式就是,我一直跟客戶那邊賠不是,態度極好,并且承諾會加強管理和質量把控。
當我收到一個批次的稿件之后,不再直接轉發,而是一句話一句話地仔細看過、修改,同時把我修改的部分、以及為什么這樣改告訴那個負責人(如果對方真的是因為能力不足做不到,我這樣做其實是在給他“打樣”,告訴他客戶說的那些歸納性的要求,落實到具體的內容上是什么樣的)。
同時我也在物色其他能做這個事情的負責人,以備候選。在他沒有改好以及新的負責人沒有上崗之前,這個部分的工作內容由我來兜底。
第二件事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經歷了自己創作的內容被打回。
關于要寫一本主題是“我在亮心私塾學習以后的改變”的書,之前有在公眾號提及過,我和丁老師也有談過。在亮心學習的點點滴滴,我在過去兩年的時間里,都有在公眾號陸續分享過,“丁老師”這個標簽下有52篇內容。
我在亮心得到的收獲與成長巨大,從“做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的狀態,到“清晰了自己的人生軌跡、覺得生活中到處都是美好,生機勃勃”的狀態。
我在這里學到了很多知識,還有比知識更寶貴的智慧。我學到了“欣賞式嘉許”,學到了“安心立命模型”,學到了“怎樣確定自己人生的方向”,學到了“關注人比關注事更重要”,學到了“怎樣給人信心、給人歡喜”,學到了“如何讓自己內心安定,不隨波逐流“。遇到困難,也很少會覺得很恐懼,只是覺得“正常,過段時間就好了”,能夠更從容地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挑戰。
如果把這些知識點、這些改變的底層邏輯整理出來,我相信一定會幫到很多人。有很多人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諸如財力、時間分配、地理原因等暫時還不能進入亮心課堂,但這本書可以還原“改變是怎么發生的”,大家都會有所收獲。這是我想要寫這本書的發心。
當時是有好幾個編輯看到我的公眾號文章來找我出一本這個主題的書,我主動去找了自己合作的編輯(她有策劃過多本干貨類的暢銷書,這些書都廣受好評)。提出這個選題的時候,我們都很興奮。
我也跟丁老師講過這件事。開始想偷懶,就想請編輯幫忙把公眾號里面寫亮心的文章整理一下,直接出版省事。老師敲打我說“要寫就好好寫,不要讓別人給你整理,寫書是件嚴肅的事”。我真的超認真,重新按知識點一條一條過了一遍老師當初上課的筆記,光整理筆記都整理了半年時間。
我按照我自己的理解,以知識點遞進關系(而非老師講課的順序)重新整合了目錄,我和編輯都覺得很哇塞。
我已經在期待,這將是我寫作7年以來最滿意的作品。我會按照對自己的最高要求,按照“10年之后再看,依然不覺得過時”的標準來寫。我們都對這本書寄予了厚望。
然后,這周終于完成了所有前期準備工作,開始動筆寫了第一節。
結果一盆冷水澆下來,剛寫完就被打回來了……
編輯在晚上23點給我打電話說,“你這個跟我們之前說好的不一樣啊,不是說要干貨嗎?”我說“是干貨啊,不是要先講自己遇到的問題,why,how,what嗎。我先講自己遇見了什么問題,寫個小故事吧?”
Battle了很久,總之,她的說法很委婉,但意思就是,這個表達方式跟市場想要的不一樣。
我悶悶不樂地掛了電話。
劉同學在旁邊,問我,“假如你去問丁老師,你覺得老師會說什么?”
我:“我猜,他會問我想要什么。”
劉同學:“那你想要什么呢?想要你自娛自樂,寫著開心就好;還是這本書被市場歡迎,成為一本暢銷書?”
我:“我想要這本書幫到很多人。自娛自樂的話,公眾號已經足夠了。每周都是我想寫啥寫啥。我想認真嚴謹地對待這本書。”
劉同學:“那你編輯呢?她想要啥?”
我:“她想要出一本暢銷書。”
劉同學:“那你倆目標一致啊,勁兒往一處使,可以繼續合作,沒問題啊。之前定主題和篩選物料的時候,你們不是都挺一致的嗎?”
我:“我知道,我也沒說不合作,我就是被打回來稿子有點難過。你知道我幾年前寫約稿的時候多硬氣,跟甲方合作商業約稿前提都是至多改2次稿子,不接受就不合作。你看我以前對自己創作的內容質量就是這么自信。我人生中還沒經歷過被整篇打回的情況……唉,就是發現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是市場想要的,有些心理落差。”
劉同學:“不是市場不需要,那樣的話,編輯就不會跟你合作了,也過不了選題會。只是你想,你要面向非公眾號粉絲的群體,需要用大家更能接受的方式來表達。”
我抬起頭看他:“‘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我皆于彼隨順而轉’。這是我每天誦讀功課里面的,‘恒順眾生’功課對不對?一個表達者,表達的內容能夠讓別人聽懂、有收獲,才是真正的高手;而不是堆疊一堆術語,講別人聽不懂的話,這叫傲慢。隨順是出于愛,出于你真的希望幫助到別人、而不是為了自己寫著爽自己被人看見。所以我應該去調研并且理解、體悟大眾想要什么,而不是帶著自己寫公眾號的慣性。就像我給企業客戶做傳播項目,不會跟對方講他一定要按照我的方案來,而是我的方案跟著客戶的需求走。”
劉同學:“對,是這么個意思。”
我:“道理我都懂,但我還是有點難過……雖然我一周之后肯定會改的,但我現在完全不想動。”
劉同學:“說明你還是有我執啊。還是想看到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價值,還是想看到‘我’怎樣怎樣。”
我:“好了好了,就這樣吧,下周再說吧。讓我一個人靜靜,我需要自己消化一下情緒。”
這周真的是“諸事不順”,從各種事情中挑出來了兩件比較有代表性的分享出來。我現在這個階段,還沒做到“不管外面風吹浪打,我心靜如止水”的程度,我還是會有生氣、有不開心。但是,能夠看見情緒、情緒背后的念頭、轉念,并且知道這個是在驗證哪個功課,這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了。
從“理”到“做到”真的挺不容易的,聽課、誦讀的時候覺得自己都懂了,感動得稀里嘩啦,覺得這就是我的心里話balabala,回到現實生活還是做不到。正因為暫時做不到,所以都還是叫“功課”嘛。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啟發,可以幫喵點個“在看”,動動小手讓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如果想圍觀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話想和喵說,可以加這個微信號哦(如果加過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復加啦)~
我的這些文章也值得你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