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又給全國人民來了點小小震撼。
位于新天地板塊的中海順昌玖里上周開盤,直接刷新了全國開盤紀錄。
該盤單價高達17.2萬,套均價4000萬。光是5000萬以上的325平戶型,就有112套。
妥妥的富豪高端局。
誰知一個下午的工夫,短短三個小時,500多套房幾乎全部賣光,成交額接近200個“小目標”。
有自媒體分析了這次高端局的構成,結果發(fā)現,上海本地客戶占比還不到一半。
不夸張的說,為了搶到上海市中心一套房,全國各地的富豪都沖過來了!
中海順昌玖里所在的新天地板塊,即便是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那也是拔尖兒的出色。
無論是新上海人,還是老上海人,這里都是白月光一般的存在。
對了,“上海十大豪宅”翠湖天地,就在隔壁。
不過呢,最終促成富哥富姐們刷卡下單的,還得是看得見的收益。
新天地板塊的二手房掛牌價,基本都要去到20萬一平往上,翠湖天地五期掛牌價去到了25萬+。
倒掛空間,竟然高達七八萬一平。
換句話說,只要能搶到一套,閉眼就能賺上千萬!
由此可見,土豪不是沒錢了,也不是不愛買房了,人家就是沒碰上喜歡的。
合適標的一出現,富豪排隊買房的場景就會出現!
一般來說,經濟下行,樓市下行,大家應該不買房了才對。起碼剛需市場是遵循這個道理的。
然而,改善和高端市場恰恰相反。土豪老板們的購買力,遠遠超出了想象。
2009年以來,CRIC一直監(jiān)測著10座核心城市的豪宅成交情況。
10座核心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廈門、南京、蘇州、武漢、東莞。幾乎涵蓋了豪宅成交最活躍的城市。
最近三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三連降”減少了近36%,關鍵詞變成了滯銷、降價、爛尾……
可是,豪宅市場卻是另一幅圖景,實現“三連漲”!
2023年,CRIC監(jiān)測的10個核心城市全年總價1000萬元以上商品住宅合計成交5.3萬套,同比增長2%。
一線城市成交總量基本持平,二三線城市總價千萬元以上高端住宅成交突然爆發(fā)。
6個二三線城市總價千萬元以上高端住宅成交總量接近1.3萬套,同比增長10%。
相比改善市場的攻城略地,剛需市場卻是節(jié)節(jié)敗退。
以前最容易去化的小戶型剛需房,讓開發(fā)商愁禿了頭。
一位央企華東區(qū)相關負責人直言:
“但凡一些好地段的項目有大戶型,都是最先賣光,剩下來的往往是小戶型。”
如果說,新房豪宅的“殺手锏”是倒掛,二手豪宅的火爆,大概率是因為價格調整到位了。
今年前兩個月,深圳改善市場出現井噴式成交。總價1000萬元以上二手高端住宅共成交590套,比去年同期增長76%。
經歷了長達兩年的擠泡沫,深度調整之后的深圳房價,在有錢人眼中越來越有性價比。
10萬一平的前海或許充滿了泡沫,7萬一平的前海人人都想抄底。
一線城市核心區(qū)的房產,仍然是資產配置中繞不過的一關。
眼瞅著豪宅市場熱度不減,越來越多城市認清了現實:
有錢人才能救樓市!
最近各大城市爭相拿出壓箱底的寶貝,為我們獻上了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大場面:
一日之間,竟然有三座城市誕生了地王!
第一個是蘇州。
3月27日,綠城中國豪擲30個億,拿下蘇州雙湖地塊。
憑借6.5萬元/平方米的超高樓面價,成功登上了蘇州市&江蘇省的雙料地王寶座。
有趣的是,距離上一任蘇州&江蘇地王誕生,僅僅過去了兩周時間。樓面價4.55萬元/平方米,同樣是被綠城拿下的。
綠城,憑一己之力把蘇州樓市的天花板抬高了2萬元/平方米。
雙湖板塊,在蘇州說出來如雷貫耳,公認的富豪區(qū),也是全市頂級豪宅濃度最高的地段。綠城御園、國賓一號、湖濱四季……
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是單價10萬+,總價上幾千萬的“改善天花板”。
更關鍵的是,上一次雙湖有新供應,還要追溯到2013年。整整十年了,這里居然沒有一塊新項目供應,饑餓的土豪們早就等得望眼欲穿。
業(yè)內人士紛紛預測,這個新項目,最起碼也得10萬一平起步!
緊隨蘇州的腳步,寧波、廈門的土拍也爆了。
就在同一天,整個寧波紛紛奔走相告:新地王來了!
經過31輪競拍,江北區(qū)JB05-03-21a地塊順利出嫁。這宗左手望江、右手望湖的絕佳靚地,樓面價3.26萬元/平方米,創(chuàng)下了寧波的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事,寧波新地王的出讓條件里明確寫著“不限房價”,將來會是多么高端的項目?
十分惹人遐想。
三個新地王中,競爭最激烈的莫過于廈門新地王。
歷時1個多小時,整整經歷152輪競價,思明區(qū)將軍祠2024P01地塊被廈門國貿收入囊中。折合樓面地價高達6.27萬元/平方米,溢價率則是驚人的41%
思明區(qū)也是廈門的傳統(tǒng)豪宅區(qū),匯聚了全省的富豪購買力。毫無疑問,這又會是一個豪宅紅盤。
二線城市正忙著廝殺,一線城市也開始未雨綢繆。
“三地王”誕生的同一天,廣州天河悄悄掛網了4宗地塊。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金融城東區(qū)415地塊。
還未開拍,就已經挺進廣州樓面價TOP5!
廣州新地王,幾乎已經被提前預定了,而且肯定是要做豪宅的。
畢竟,廣州雖然保留著核心區(qū)限購,但對12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早已“門戶大開”,誠邀全國土豪來掃貨。
新地王,就是發(fā)起總攻的號角!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高端購買力一直處于一種被打壓的狀態(tài)。
今時不同往日,高層的態(tài)度正在發(fā)生變化。
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房住不炒”并沒有如往年一般如期出現。
更值得品味的是,報告還把“滿足剛性住房需求”和“滿足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放到了幾乎同等重要的位置。
而在剛剛結束的國常會上,高層進一步發(fā)出明確指示:
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
緊接著,一線城市親自下場,正在把這場富豪爭奪戰(zhàn)推向高潮。
前幾天,深圳和上海雙雙對“90/70政策”出手。上海大大松綁,深圳則是直接取消。
這項政策始于2006年,規(guī)定新建樓盤必須拿出70%的面積來建中小戶型,導致大城市一直都缺少純粹的改善住區(qū)。
而現在,“緊箍咒”終于沒了,開發(fā)商可以放開手腳去做大戶型產品。
新房市場豪宅化,已是大勢所趨。
CRIC監(jiān)測發(fā)現,今年上海明顯增加了高端改善盤的供應。
三批次19個項目中,總價2000萬元以上新房就有7個。四批次甚至有單價18萬元以上風貌別墅盤亮相。
別墅產品,在國內長期處于斷供狀態(tài)。如今在豪宅化的大潮下,似乎也有要回歸的跡象。
去年9月,自然資源部發(fā)文建議取消遠郊區(qū)容積率1.0限制,“限墅令”成為歷史,很多城市開始蠢蠢欲動。
今年2月,杭州閑林板塊推出一宗地塊,容積率最低只有0.7,建筑高度不大于16米。業(yè)內紛紛驚嘆:
斷供多年的別墅,終于又可以建了?
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給出的意見,是“可設置聯排,不可設置獨棟別墅”,暫緩了杭州建別墅的野心。
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的推動之下,獨棟別墅的回歸只是時間問題。
畢竟,杭州的城市能級比不過一線,那就把產品做到極致。
空占著好地段,不用心打磨產品,照樣會被市場淘汰。
從去年底開始,原本供應稀缺的廣州核心區(qū),開始頻頻上新。或許是壓箱底的好貨實在太多,連“宇宙中心”珠江新城的二手房成交量,都罕見出現了跳水。
看長度就知道了,比去年短了一大截。
淘汰賽已經打響,豪宅也要有年齡危機和容貌焦慮了。一部分會繼續(xù)領跑,大部分則將跌落神壇。
從去年開始,多個省份開始出臺改善房的設計建造標準。
原本市面上稀缺的,以后都會變成日常。
舉個例子。江蘇省的文件中提到,石材、陶板、金屬板等富有質感的高品質材料,將會是改善小區(qū)的標配。按照山東出臺的相關文件,改善小區(qū)的大堂功能齊全程度,堪比星級酒店。
中國富豪的購買力仍然有待發(fā)掘,豪宅的天花板,一定還會更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