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市某個鄉鎮的一戶人家為其孩子舉辦“剃頭酒”。當地副鎮長帶領鎮村相關工作人員前往勸阻,勸阻不成,最后往飯菜里撒鹽。好好的一次酒席,直接就給毀了。當然,地方政府最終糾錯了,也是難得。婚嫁牽涉多數人,引起熱議;鄉鎮酒席與網友關系不大,關心較少。但從基層治理來看,后者是高頻現象,群體行為,更值得高度關注。關鍵是,從方法論上講,今天分析的內容能夠為提供一個更完善的經濟研究四步法。大家還記得上期視頻介紹的經濟研究四步法嗎?第一步,描述現象,找出問題;第二步,刻畫約束條件,找出背后原因;第三步,歸納理論,將其一般化;第四步,構建激勵機制,找出解決辦法。關鍵是第二步,上期討論的高價彩禮只涉及當事人自身的約束條件,沒有分析當事人在互動情況下的約束條件。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熟人社會,必須將個人面臨的約束條件放在一個社會網絡的視角下考察。今天用博弈論拓展上次的經濟研究四步法。
一、用博弈論分析辦酒席
為什么辦酒席?除了表達感情,主要是為了收禮金。它曾經是一種解決流動性不足的“眾籌”方式,是一種有效的非正式制度。當收入提高到置辦酒席不再不能承受時,就開始變味了,成為一種收禮的手段。有網友的證詞。
“擺一次酒席能收取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禮金,以各種由頭擺酒席收禮!以我們黔南地區舉例,辦酒席最大的特點就是收禮(包括禮金,禮品)。濫擺濫收成風,濫到什么地步呢?有一種高壽酒:家里老人60歲開始五年一辦,辦到死,以此斂收禮金;老人去世之后,老人的兒子有兄弟三人,擺三個臺子收禮!吃一次酒席隨三份禮,簡直不要太孝順[笑哭],遷墳得辦一次吧?今年遷墳,明年立碑,三年遷顯考,五年遷高祖!什么祖墳不能動?不存在的。這都是普遍現象。”
從互動的角度講,你辦酒席收禮,我也得辦酒席收禮,不然就虧大了。網友:哪怕以自耕地為生的農民,一年單是“酒席隨禮”就需要3000-5000塊。于是,這就變成了一種博弈。我們用一個博弈矩陣刻畫鄉村的酒席博弈。沒有政府干預,兩類參與人,兩個行動,矩陣中的數字表示收益。使用劃線法求解(詳見PPT動畫),均衡是(擺酒,擺酒)。
這就構成了一種囚徒困境。它與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的理論是相悖的,參考電影《美麗心靈》(第21分鐘)。它本身是無解的。
現在引入政府干預,擺酒就罰10萬,而不是撒鹽。當然這需要符合法律程序,比如村委會討論通過,或者黨委可以禁止黨員擺酒。新的博弈矩陣如下,使用劃線法求解(詳見PPT動畫),均衡是(不擺,不擺)。
二、政府干預的邊界在哪里?
這是不是意味著政府就總是應該干預村民的行為呢?不是。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總結了“十大經濟學原理”,第六條:市場通常是一種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Markets AreUsually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第七條: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的結果(Governments CanSometimesImprove Market Outcomes)。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優先讓市場自己解決;市場失靈,并且政府可以做得更好時,引入政府干預。但市場失靈不等于政府更有效率,因為政府比市場更容易失靈。
回到彩禮和酒席這兩個例子,按我們的邏輯,收彩禮主要是一種市場行為,讓市場去調節更好;擺酒席有嚴重的負外部性(浪費),政府干預可以避免囚徒困境。因此,江西不應該人為打壓彩禮,貴州整治酒席的初衷是好的,但方式是錯誤的。只有把兩個案例結合起來,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分析框架,了解政府干預的有效邊界。經濟學沒有絕對的對錯,任何命題都是有邊界的。列寧說,真理哪怕是向前邁出一小步,都會變成謬誤。
【欲知完整內容,請觀看B站視頻】
視頻觀看方式:
1、新課“基層中國的運行邏輯”:
https://www.bilibili.com/cheese/play/ss5526;
理解基層,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如果大家想深入了解中國基層政府的治理邏輯,歡迎大家關注我在B站更新完成的新課“”。本課程曾在B站所有課程中位列第一名!在這里,理解一個真實的基層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