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眾多的坪臺,
原來是這樣形成的
地處三大高原之間的蘭州,在地貌上總體上呈現出黃土高原的特點。而黃土高原上地貌特點的黃土塬、梁、峁、坪地等,在蘭州各地都有所展現。
說到黃土高原,人們第一個想到的是甘肅、陜西北部的隴東、陜北黃土高原,那里才是山大溝深,溝壑縱橫的大地。黃土高原,是中華農業文明的最早發源地。在這里誕生了剪紙、皮影、信天游等獨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可是,你知道,最厚的黃土高原在什么地方?說到這里,你一定會說,在陜北,在隴東啊!其實,不是。最厚的黃土高原,就在我們腳下的這塊大地上,蘭州是黃土高原上最厚的地方。
人們說,甘肅隴東黃土高原的核心地帶董志塬,擁有世界黃土之最,是世界上黃土最厚的地方。如今董志塬的世界之最已經被蘭州西津村徹底取代了。地質勘探資料表明,西津村的黃土總厚度達409.93米,遠遠超80米到240米的董志塬。
而據《甘肅省蘭州市西津村黃土鉆孔剖面地質報告》,位于中國黃土高原西部的甘肅省蘭州市西津村黃土鉆孔剖面,是目前世界上最厚的黃土地層剖面。鉆探證明,西津村的黃土總厚度達409.93米,地層連續而完整。同時,蘭州九州臺的黃土層也被人們認為是世界上最厚的黃土層。科研數據表明,位于蘭州白塔山西北黃河最高級階地礫石層之上的蘭州九洲臺黃土沉積剖面,總厚度達318米。顯然,蘭州西津村的黃土層比較厚一點。
蘭州不僅有世界上最厚的黃土層,而且蘭州地名命名,也頗具黃土高原特色。一項研究顯示:蘭州市區能夠反映地形地貌的694個重要自然地名,主要有灘、坪、臺、山、溝、灣、屲、嶺、峴、梁、崗。其中,“灘”、“坪”、“臺”等地名用字,反映了蘭州市獨特的地貌形態。以“灘”為用字的地名有37個,基本上處在河流險灘,如張蘇灘村、劉家灘村、高灘村、南面灘村、段家灘村、灘尖子村等。以“坪”為用字的地名有55個,以“臺”為用字的地名有23個。以“山”為地名有117個,體現了蘭州多山的地形特點。以“溝”為用字的地名最多,有220個,在694個地名中占三成多。除此以外,還有“洼(屲)、“灣”、“嘴(咀)”、“嶺”、“梁”、“峴”、“坡”等為用字的地名。
從地名用字中,人們總結出一個規律。蘭州的地貌特點,不僅有黃土高原的特色,而且是我國較為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地貌具有河流地貌的特點,也有溝壑縱橫的地貌形態。
遠古的過去,蘭州這塊土地見證了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沖撞,也見證了黃河的發展壯大。毫無疑問,保存在蘭州大地上的自然景觀,給我們講述了這塊土地的過去和現狀。
在地質運動下,蘭州的地殼仍在向上抬升。當地殼急劇抬升時,黃河下切的力度也自然加大,湍急的水流就如同切割機一般,急速地下降,自然也就形成了一個個陡坡。這就形成了蘭州地貌中的最為顯著——坪臺。
蘭州蘭山有一臺二臺最高處則有三臺閣,而白塔山也有這的情形,也分為一、二、三臺,而蘭州市區北面的高點九州臺,也是以“臺”為名。除了臺以外,蘭州還有眾多的坪地,有五星坪、蘭工坪、桃樹坪等等。
這些坪臺實際上,就是黃河下切和擺動中形成的。人們研究發現,當地殼抬升緩慢的時候,黃河的泥河就會於積下來,這就形成了我們在南北兩山所看到的一個個坪地。今天蘭州周邊的蘭工坪、五星坪等就是這樣形成的。
蘭州有一個著名的景觀"白塔層巒",說的就是黃河南岸白塔山上的一個景觀。這也是在黃河和地殼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道道陡坡,一個個坪地組成了"白塔層巒"。有專家推測認為,最新的臺地可能距今只有幾千年。
漫長的地質演變,地理地貌的狀況,而獨特地貌又決定了一個地方人們的生活狀態,從而影響到一個地方人文氣息的構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