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搜圖編輯搜圖編輯搜圖
美國總統喬·拜登被敦促禁止所有中國制造的汽車進入美國市場,原因是這些汽車被視為“對美國汽車行業的生存威脅”。
這一呼吁由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發起,他要求政府“迅速”對此采取行動。布朗的言論是美國議員在限制中國汽車制造商方面發出的最強烈呼吁。
他明確表示:“我懇請你們采取果斷、有力的措施,永久禁止中國公司生產的電動汽車或他們為隱瞞來源而設立的任何子公司所生產的汽車進入美國市場。”
今年三月,拜登曾指出,中國的政策“可能會讓中國汽車充斥我們的市場,進而對我們的國家安全構成風險”,他堅決表示“在我任期內,絕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
布朗此次主張永久禁止中國電動汽車進入美國市場,其言論之強烈前所未有。而其他一些議員則主張征收高額關稅,以此阻擋中國電動汽車進入美國。
上個月,布朗聯合來自汽車生產大洲的密歇根州參議員加里·彼得斯和黛比·施塔貝諾,共同呼吁拜登大幅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以應對所謂的國家安全風險。
同時,美國國會議員和倡導者們還擔心,中國汽車制造商可能會在墨西哥組裝低成本汽車,從而有資格獲得美國電動汽車稅收抵免。今年2月,汽車行業官員向路透社透露,拜登正在考慮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
此外,美國商務部于今年3月啟動了一項調查,針對中國汽車進口是否構成國家安全風險,并可能因此實施限制措施。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向路透社表示:“我們正在盡快識別風險,并采取任何我們認為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行動。”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此前已拒絕提高關稅的呼吁,強調中國的汽車出口“反映了中國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和強大的創新能力”。
然而,美國方面的壓力并未因此減輕,去年11月,一個由兩黨議員組成的小組甚至敦促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提高對中國汽車的關稅。布朗的強烈呼吁在美國政界引起了廣泛關注。
支持者認為,他的立場體現了對美國汽車產業的保護,以及對國家安全的深思熟慮。他們指出,中國電動汽車的崛起可能會對美國汽車市場構成重大威脅,因此采取果斷措施是必要的。然而,也有批評者認為,布朗的提議過于激進,可能會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
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對中國汽車進口的調查仍在進行中。這項調查的結果可能會對未來的貿易政策產生重大影響。如果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汽車進口確實構成國家安全風險,那么美國政府可能會采取更嚴格的限制措施。
在中國方面,政府和企業對美國的壓力表示了堅決的反對。他們強調,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是基于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而非任何威脅。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表示,美國的關稅提議是對國際貿易規則的破壞,也是對全球供應鏈的干擾。
面對美國的壓力和挑戰,中國也在積極尋求應對策略。一方面,中國可以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合作,擴大汽車出口市場。另一方面,中國也可以加大對國內汽車產業的支持力度,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以提高自身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總的來說,美國議員敦促禁止中國電動汽車進入美國市場的呼聲反映了美國汽車產業的擔憂和焦慮。然而,如何處理這一問題不僅關乎美國汽車產業的利益,也牽動著全球貿易秩序和消費者福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