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貨幣體系的棋盤上,美元長期以來一直穩坐霸主地位。
而近期,盡管國際經濟環境中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債務水平上升以及對美國財政前景的擔憂,但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報告中仍堅持認為,美元的主導儲備貨幣地位將會持續下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報告指出,即使是被廣泛討論的人民幣,也無法成為美元的可信挑戰者。
報告中詳細分析了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動態,并指出盡管近年來美元地位受到了多方面的審視,但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依然穩固。
摩根士丹利認為,美元在一系列經濟和金融指標中表現出的強勁,是其維持主導地位的關鍵因素。
針對市場上有關國家可能因對美國財政的擔憂及華府的經濟制裁而尋求美元替代品的觀點,摩根士丹利表示認同這種趨勢的存在,但同時強調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難以在短期內實現。
在討論到人民幣時,報告明確指出:“盡管中國是被討論最多的競爭對手,并且我們確實預計人民幣將在全球范圍內扮演一個更為適度的角色,但我們認為,中國面臨的債務、通貨緊縮和人口結構等‘三維挑戰’將限制人民幣的國際吸引力。”根據摩根士丹利的估計,到2030年,人民幣在全球貨幣儲備中的占比僅可能從現在的2.3%增加到5%。
報告還預測,美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出現疲軟,特別是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臨近,美元的地位可能會受到一定考驗。
然而,考慮到全球貨幣儲備、全球貿易額以及跨國銀行貸款的龐大規模,即便是微小的百分比變化也可能引發名義上的大幅波動。
全球貨幣儲備超過 12 萬億美元,全球貿易額約 35 萬億美元,跨國銀行貸款超過 3萬億萬億美元。
“由于多極化的興起,以及儲備管理者多元化的成本持續較低,我們預計美元的國際使用量只會溫和逐步下降。”報告進一步指出,從價格影響的角度來看,“美元主導地位的真正喪失將導致利率上升和貨幣貶值。”
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士丹利同時認為,在短期內,美元有望進一步走強。這主要歸因于美國高企的通脹率、經濟的韌性,以及市場對降息預期的降低。
此外,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也為美元提供了額外的支撐。本周,美元兌日元匯率觸及了34年來的高點,而兌歐元也達到了5個月來的最高點。
總體來看,摩根士丹利的這份報告為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走向提供了新的視角,特別是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對于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