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編者按
4月18日至19日,2024年全國電影工作會在京召開,會議要求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著力創作生產電影精品,健全現代電影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努力滿足廣大觀眾需求,加大對外合作交流力度,強化支撐保障,守正創新、銳意進取,推動電影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與此同時,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電影高新技術專業委員會換屆大會暨2024年度會員大會在合肥成功舉辦。會議以“智能科技支撐中國電影創新升級”為主題,深入探討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和AI大模型等智能科技將對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和產業提質優化升級產生的深遠影響。大會提出將持續發展壯大優化電影高新技術專委會,積極服務電影科技進步和強國建設,本刊刊發詳細報道。以AIGC、AI大模型為代表的智能科技將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中國電影實現智能化升級不僅要加快構建完善電影智能化創作生產技術體系,同時要確保AI基礎模型、核心算法、關鍵核心技術等自主安全可控,服務電影全產業鏈提質優化升級。本期遴選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技術、ACES色彩管理流程、高新技術格式電影攝制等相關技術文章,聚焦電影科技自主創新和產業提質升級,同時關注AIGC在電影攝制中的應用以及人機協同策略研究,探討智能科技與電影攝制全流程的融合應用,助推中國電影創新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本期責編
專家點評
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技術是現代電影制作與放映領域的重大創新,它通過提供更為豐富和真實的聲音體驗,顯著提升了觀眾的沉浸感和臨場感。在國際上,諸如Dolby Atmos和DTS∶X等系統已成為沉浸式音頻技術的代表。這些系統不僅規定了音頻編碼與傳輸的標準,還明確了音頻渲染和還音的具體要求,以確保沉浸式音頻在不同制作與放映環境中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沉浸式音頻技術的核心在于運用對象音頻和元數據來實現聲音在三維空間的精準定位和渲染,而基于元數據的沉浸式音頻比特流實時處理是實現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還音的關鍵。《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實時處理技術研究》一文展示了國內電影專業技術研究機構在沉浸式音頻技術領域取得的顯著進展。文章詳細闡述了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實時處理技術的多個方面,涵蓋技術規范解讀、實時處理方案設計,以及相關工具的研發與實現。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文中提出的沉浸式音頻實時處理方案和所研發的工具緊密結合了國際規范與國內技術現狀,著眼于推動國產沉浸式音頻技術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發展,有助于中國技術與標準實現更廣泛的推廣與應用。
——童雷
教授
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
學院顏色編碼系統(ACES)自發布以來,由于其具有免費開源、不依賴任何特定設備、圖像精度級別較高等特點,為數字電影拍攝、調色、特效、放映、歸檔等全生命周期色彩管理,提供了標準化的色彩管理工作流程,并已逐漸廣泛應用于影視行業。近年來,隨著支持廣色域的數字攝影機、虛擬拍攝LED顯示屏等數字電影拍攝設備,以及現場監看設備、數字資產制作渲染軟件、數字電影放映終端等相關軟硬件設備的多元化蓬勃發展,為保證從拍攝端、制作端到放映端,不同色彩空間和伽馬曲線的圖像色彩數據,能夠便捷轉換且正確呈現,色彩一致性管理在數字影視制作流程中的重要性將愈加凸顯。《ACES色彩管理流程及其在影視數字合成中的應用》一文梳理回顧了數字電影色彩管理流程中易混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ACES主要組件的基本含義,并以Nuke軟件為例,詳細闡述了應用ACES開展色彩管理的關鍵操作步驟,有助于從業人員更準確地理解數字電影色彩管理的由來、發展和相關規范,并進一步在拍攝、制作、放映、歸檔等工作實踐中,能夠正確運用相關軟硬件工具,實現全生命周期色彩管理,推動我國電影工業化進程向縱深發展演進。
——劉知一
高級工程師
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央宣傳部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傳輸放映技術研究處副處長
自影像記錄技術產生以來,人類對提升畫面質量的追求從未止步。相比于傳統電影攝影技術,“高新技術格式”追求畫面清晰度、色彩表現力、動態范圍等視覺效果更接近甚至完全達到人類視覺生理極限。近年來,隨著超高清技術應用飛速發展,無論是4K超高清的推廣還是8K超高清的探索,中國都走在世界前列,在此形勢下,基礎性技術研究為包括數字攝影機在內的影像技術發展提供了研發和評價的指標依據。《高新技術格式數字攝影機性能測試及研究》一文對比不同畫幅數字攝影機在拍攝高新技術格式影像時的畫面分辨能力、寬容度、亮暗部色彩還原與噪波表現,以及不同機型在完整拍攝流程上的性能表現進行了測試。工作中的測試工具、測試方法、測試流程選擇得當,測試結果的判讀和分析嚴謹可信,具有很高的說服力。這樣專業的基礎測試工作對數字攝影機使用者的設備選型,乃至國產數字攝影機的技術研發、未來數字攝影機技術路線的選擇,都有重要參考意義。人類視覺體驗的生理極限決定著影像科技發展的空間。期待未來,更多影像科技工作者能夠結合生理心理學展開更深入的跨學科交叉研究,對數字攝影機的色彩科學和不同幀率的視覺體驗進行更多的對比實證研究,持續推動中國超高清影像科技高質量發展。
——于飛
主任記者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社會新聞部總策劃人,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攝影攝像專業委員會主任
本期目錄
重點關注
◎ 2024年全國電影工作會在京召開
◎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電影高新技術專業委員會換屆大會 暨2024年度會員大會在合肥成功舉辦
研究與開發
◎ 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實時處理技術研究
——董強國 龔 波
◎ 基于循環多尺度卷積混合器的老電影修復方法研究
——于 冰 范正輝 潘 山
黃東晉 丁友東
技術應用
◎ ACES色彩管理流程及其在影視數字合成中的應用
——顧春華 王少云 平凱磊
符云飛 霍曉東
◎ AIGC視域下電影技術人機協同策略研究
——基于SIGGRAPH ASIA 2023的觀察
——陳焱松 郭同澤
◎ AIGC視域下電影分鏡頭畫面設計的人機協作機制研究
——謝潤之 雷 剛
視聽科技教研
◎ 高新技術格式數字電影攝影機性能測試及研究
——袁佳平 馬 平
◎ 新主流戰爭電影美術創作中數字技術應用研究——以電影《狙擊手》為例
——沙頌森
技術與藝術
◎ AIGC技術在獨立電影創作中的應用研究
——祝仕玲 王貞子
文章概要
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實時處理技術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對符合國際規范的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還音技術進行概述,對數字電影集成媒體模塊(IMB)與沉浸式音頻處理器之間的對接協議規范進行解讀,提出一種沉浸式音頻實時處理方案,并對研發的一套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實時處理工具的實現方法進行了闡述。通過對數字電影沉浸式音頻實時處理技術的研究,期望為符合國際相關規范的國產沉浸式音頻技術的研發提供借鑒,旨在推動國產沉浸式音頻還音系統向標準化和規范化發展。
基于循環多尺度卷積混合器的老電影修復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針對老電影序列的多種損傷及混合退化問題,提出一種循環結構的卷積混合器網絡,可通過深度學習技術自動修復老電影中的受損畫面。該網絡包括時間融合模塊和空間恢復模塊,其中,時間融合模塊通過比對相鄰幀的特征來定位當前幀的損傷,并使用光流引導相鄰幀填補當前幀的受損區域,空間恢復模塊使用多尺度卷積混合器來處理融合后的時間信息,實現對老電影畫面的逐幀修復。此外,本文構建了一個用于模擬老電影損傷的數據集,通過損傷紋理模擬老電影非結構化損傷,設計退化模型模擬老電影的結構化損傷。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可以同時保證老電影單幀修復的質量以及整體的時間一致性。
ACES色彩管理流程及其在影視數字合成中的應用
【摘要】目前,學院顏色編碼系統(ACES)已在影視視效制作領域頻繁提及并廣泛使用。然而,由于ACES的復雜性以及ACES色彩管理流程的專業性,人們對其理解尚不夠全面細致。相較于影視數字合成線性工作流(Linear Workflow)的不足,ACES色彩管理流程更具完整性、先進性和前瞻性。本文梳理了同ACES緊密關聯的色彩原理和相關概念,總結了ACES的產生原因、優勢所在及其在影視數字合成中的具體應用。希望本文有助于視效從業者加深對ACES的全面理解,推進ACES色彩管理流程在剪輯、視效、調色以及虛擬攝制等領域的普及和規范應用。
AIGC視域下電影技術人機協同策略研究——基于SIGGRAPH ASIA 2023的觀察
【摘要】本文基于2023年度 SIGGRAPH ASIA會議中電影技術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人機協同”的全新觀察視角,歸納凝練出三個核心議題:第一是“作為技術的人機協同”,考察人工智能技術在賦能電影內容生產過程中對于影像場景、畫面效果、互動反饋的優化;第二是“作為方法的人機協同”,探究了多模態視角下電影敘事技術在視聽融合、交互可視、虛實共生等方面的最新進展;第三是“作為文化的人機協同”,基于身份認同、文化轉譯的視角,重新思考人與機器的交互關系。本文通過綜述的梳理,全方位、全視角展現出AIGC視域下電影技術領域的人機協同理念革新,為探索電影未來形態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徑。
AIGC視域下電影分鏡頭畫面設計的人機協作機制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AIGC技術的迭代路徑及其發展趨勢,融合創作者的主觀審美評價,探索了AIGC視域下電影分鏡頭畫面設計的人機協作機制。該機制通過以人為主體的協同創作流程,變革了既存的分鏡頭畫面設計范式,有效提升了電影分鏡頭畫面的設計效率,從而為AIGC技術賦能電影分鏡頭畫面設計提供了具體的理論指導及其實現路徑。
高新技術格式數字電影攝影機性能測試及研究
【摘要】為對高新技術電影格式進行創新探索和技術革新,中國電影行業提出自有數字電影高新技術格式標準,確保中國電影在畫質清晰度、色彩表現力、視覺效果等方面能夠達到甚至超越國際標準,為中國電影藝術的視覺表達開辟了新的維度,增強觀眾的沉浸感和情感共鳴。基于此,中影電影數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開展了高新技術格式數字攝影機選型測試工作,本次測試圍繞不同畫幅數字攝影機在拍攝高新技術格式時的畫面分辨率、寬容度、亮暗部色彩還原與噪波表現,以及不同機型在完整拍攝流程上的表現進行了測試。本文為測試的前后期工作做了較為詳盡的總結,同時也為中國自有數字電影高新技術格式標準在實拍器材部分標準的確定方面進行先期實踐與科研。
新主流戰爭電影美術創作中數字技術應用研究——以電影《狙擊手》為例
【摘要】長期以來,電影美術是一門橫跨電影學和藝術學領域的學科。在電影實踐中,美術設計從屬于電影藝術創作本身,其創新性既受到電影本體的限制,又融匯在整個電影工業體系的藝術構建之中。當下,在邁向建設電影強國的歷史征程中,新主流戰爭電影所呈現出的優異口碑與市場回報,讓更多從業者注意到電影美術創作在視覺領域對電影產生的影響。因此,本文嘗試以電影美術創作為研究對象,以電影《狙擊手》為例,分析新主流戰爭電影中視覺創作要點及其形成規律,解析在傳統藝術與數字技術碰撞下新主流戰爭電影的視覺構建過程,并試圖從戰爭電影的審美特性和創作規律出發,深化電影美術創作的拓展性研究。該分析有利于提升電影美術關于戰爭題材電影的創作理念,同時能更好地促進電影工業化體系的形成。
AIGC技術在獨立電影創作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技術在影視創作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該技術使影視創作的門檻大大降低,為獨立電影創作者提供了更多創作空間,但也帶來了新的創作觀念爭論和倫理方面的問題。本文陳述了在AIGC技術輔助下,虛擬攝制和跨域協同創作兩種模式給獨立電影創作帶來的改變,分析了AIGC在內容和形式方面為獨立電影創作提供的新思路,提出使用AIGC技術輔助獨立電影創作的人文思考,探索討論AIGC技術如何更好地助力獨立電影創作。
文章全文詳見《現代電影技術》雜志
2024年第4期
主管單位:國家電影局
主辦單位: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
標準國際刊號:ISSN 1673-3215
國內統一刊號:CN 11-5336/TB
投稿系統:ampt.crifst.ac.cn
官方網站:www.crifst.ac.cn
期刊發行:010-6324508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