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頭圖 | 視覺中國
最近,云計算行業并不平靜。
在阿里云掀起新的一場價格戰的同時,另一家明星云服務廠商七牛云,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再一次向港股IPO發起了沖刺,也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七牛云成立于2011年,主要在音視頻領域為企業提供云服務。相對于其他港股IPO的科技企業,七牛云的背景要好得多。
在云計算如日中天的那些年,七牛云屢屢獲得知名機構青睞,如:經緯創投、啟明創投、阿里巴巴、云鋒基金、交銀國際等。
雖有明星投資機構“站臺”,但七牛云的業績卻讓人失望。
根據最新的招股書,2021年至2023年,七牛云的營收分別為14.71億元、11.47億元、13.34億元,同期虧損分別為2.20億元、2.13億元、3.24億元。
在這個時候,七牛云為何選擇港股IPO呢?另外,在連續3年虧損后,七牛云有何扭虧為盈的翻盤點呢?
#01資本的耐心不多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七牛云在港股尋求IPO,也可以這么形容。
七牛云成立于2011年,主要在音視頻領域為企業提供云服務。
在云計算高速增長的那幾年,七牛云一度成為投資機構眼中的明星公司。經歷過多輪融資,公司累計融資超30億人民幣。
然而被資本喂大的七牛云,并沒有實現盈利。
沒有造血能力,七牛云只有不斷靠融資續命。
然而,近年來中國云計算行業的投資活躍度,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不少FA(融資顧問服務機構)都表示不怎么參與相關項目了。
(資料來源:前瞻研究院)
隨著估值的提升及一級市場投融資的熱度下滑,七牛云便開啟了IPO上市之旅。但,IPO之旅并非一帆風順。
2022年9月,七牛云撤回了此前于2021年4月向美國證監會遞交的上市申請。其原因為,與數據相關的科技企業赴美上市,仍面臨中美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查。
另外,七牛云要在A股科創板IPO,也難。
由于七牛云連續3年虧損,且連續3年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低于15%,無法滿足科創板上市的硬性要求。
與此同時,科創板IPO審核也變嚴了。2023年以來,科創板無論是IPO受理數量、上會數量,還是過會率,均有較大幅度下降。
相對而言,港股IPO的硬性要求沒有那么嚴格,成為七牛云上市融資的最后一個可行性方案。
此外,七牛云如果無法在港股上市,管理層將面臨較大的回購壓力。畢竟,投資機構的錢不是白拿的,且拿了這么久。
根據招股書披露,七牛云在2023年6月26日,與A輪至F輪投資者簽訂協議終止附于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贖回權。
一旦,七牛云無法在2025年1月1日前完成港交所上市;那么,七牛云將以原始投資額的200%回購A輪投資者的股權,以原始投資額的150%回購B輪~E輪投資者的股權,原始投資額的140%回購F輪投資者的股權。
但是,公司的賬上并沒有充足的回購資金。
根據招股說明書,截至2024年1月31日,七牛云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38億元,定期存款為1.08億元。
面對回購壓力,港股IPO成為公司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
#02走不出虧損的泥潭
云計算廠商一般為企業提供軟件即服務(SaaS)、平臺即服務(PaaS)、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等服務。
(圖片來源:網絡)
簡而言之,SaaS是面向用戶的軟件或應用程序,PaaS是面向開發者的開發環境及平臺,IaaS是提供虛擬的服務器、存儲等設備,以構建自己的IT環境,取代物理的服務器。
如果,把SaaS比作客戶食用的菜品(即軟件);那么,PaaS就是具備食材、調味料、廚具的廚房,供廚師(即SaaS企業等開發者)使用;而IaaS的提供者就是建造廚房及水電等配套的開發商。
趕上短視頻、直播風口,七牛云的產品主要包括MPaaS(音視頻平臺即服務)以及APaaS(應用平臺即服務)兩大板塊,占整體營收中比例為94%,主打音視頻及相關賽道。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
從產品的功能上來看,公司產品的覆蓋音視頻生產、處理、傳輸、消費全流程,集直播、點播、實時音視頻、攝像頭智能分析等。
例如:公司為芒果TV打造“私密好友房”功能,邀請親朋好友視頻連麥等功能。
盡管,七牛云在音視頻賽道上占據一席之地;但是,公司的造血能力并不強。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按2023年收入計算,七牛云是中國第三大音視頻PaaS服務商,市場份額為5.8%;按APaaS收入計算,則為中國第二大音視頻APaaS服務商,市場份額為14.1%。
在盈利能力方面,近3年七牛云營收沒有增長,同時還處于連續虧損的狀態。
根據最新的招股書,2021年至2023年,七牛云的營收分別為14.71億元、11.47億元、13.34億元,同期虧損分別為2.20億元、2.13億元、3.24億元。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究其原因,妙投認為,行業競爭加劇。
一方面,近年來,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加入戰局,三大電信運營商憑借占據網絡設施這一絕對優勢,快速崛起,搶奪市場份額,尤其是在政務公有云市場。
例如:中國電信旗下的天翼云,已經是國內第三大公有云廠商。天翼云的營收從2021年的279億元提升至2023年的972億元,增長迅猛,逐步逼近了公有云龍頭阿里云,擠壓了七牛云等中小廠商的生存空間。
另一方面,阿里云掀起價格戰,騰訊云、京東云等各大云廠商紛紛跟進。
自2023年4月起,云服務行業價格戰愈演愈烈。阿里云首先宣布下調核心產品價格15%至50%,騰訊云、移動云等巨頭緊隨其后,部分產品價格降幅高達40%。
2024年2月29日,阿里云宣布中國區全線降價;當晚,京東云跟進降價,稱要比阿里云再便宜10%。
雖然,阿里云的降價主要針對Iaas產品,而非PaaS產品;但是,阿里云可以通過降價吸引更多的中小企業,先使用其IaaS產品,再過渡到PaaS等其他產品。
這樣一來,價格戰便間接給七牛云等PaaS廠商造成了競爭壓力。
另外,云計算,是個馬太效應十分明顯的行業。
除了先發優勢之外,阿里云之所以能夠崛起,是因為阿里云擁有自主研發的飛天系統,2009年收購萬網,獲得數十萬中小企業用戶。此外,后期的阿里云擁有打價格戰的資金實力,可吸引更多的企業用戶上云。
而中國電信的天翼云,短短幾年一躍成為國內第三大公有云廠商,主要依靠“云無網不通”的強勢地位以及政務云客戶的青睞。
而七牛云在客戶資源技術、資金等方面無明顯優勢,雖遇上短視頻與直播電商的東風,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仍是中小云廠商。
此外,由于價格戰、行業內卷,云計算已成為一個薄利行業,沒有一定的用戶規模支撐其盈利水平。
不僅僅七牛云,北森控股、優刻得等中小云廠商同樣處于虧損的局面。
而七牛云的未來增長點,主要寄希望于AI技術對音視頻推動產生的新需求,拓展新的垂直賽道。
根據艾瑞咨詢,“AIGC+音視頻APaaS”未來有望成為音視頻APaaS的新形態。
而,當下APaaS的市場空間并不大。短期來看,據艾瑞咨詢預計2024年、2025年APaaS的市場空間分別為28億、42億。
對此,七牛云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為了加入AIGC技術,公司仍需投入研發,預期研發費用可能繼續增加。
短期來看,APaaS市場空間小,公司還需要持續投入研發。
因此,妙投認為,未來2年七牛云依靠APaaS業務實現扭虧為盈,概率不大。
在拓展新賽道方面,七牛云還得拼行業的know-how能力,甚至還得拼產品的性價比。目前來看,公司在新賽道上營收,并沒有明顯的體現。
另外,七牛云在招股說明書上表示,如果公司的解決方案向新的垂直行業擴張不成功,那么公司的前景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總之,七牛云的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其扭虧為盈的翻盤點也不清晰。
對于成功IPO后,七牛云在港股的表現,可以參與另一家HR賽道的云服務廠商北森控股。自上市以來,北森控股的股價跌幅已達70%左右,膝斬了。
這一幕,有可能會在七牛云上重演。這次IPO,也是眾多中小云廠商的一個縮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