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丁。
下面這張以所謂“海參崴大閱兵”為噱頭的旅游海報,這幾天引來了無數人的口誅筆伐。一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感覺,讓他們無比刺痛和強烈憤慨。
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作為一個非常優良的出海口、不凍港,海參崴原為中國領土。1860年11月,沙俄強迫積貧積弱的晚清政府簽下《中俄北京條約》這一不平等條約,把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域割讓給沙俄,并將其易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語意為“統治東方”。
如今在看待海參崴這片曾經的中華故土時,國人的感情普遍比較復雜。根據自然資源部2023年2月印發的《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規范》,其中第十四條規定,八個與俄羅斯有關的地名應當在地圖上加括注表示,首當其沖的便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括注“海參崴”。基于此,若是按照上述海報中的一些遣詞用字,這是誰的“勝利”?又要讓國內的旅行者去“感受”些什么呢?
別以為類似的腦殘之事就此打住了,同樣在最近這幾天,一個名為“平哥在俄羅斯”的自媒體賬號,接連發布了多個關于“海參崴閱兵”彩排現場的視頻。其中的一期里,他還頗為喜笑顏開地湊上去與即將受閱的俄方官兵進行合影。
在此簡單補充一點背景信息。根據媒體早前的報道,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9周年的紅場閱兵式將于今年5月9日在首都莫斯科舉行。按照往年的慣例,當天除莫斯科紅場外,圣彼得堡、加里寧格勒、海參崴等一些俄羅斯的主要城市,也會舉行不同規模的閱兵。比如在去年5月9日,海參崴就舉行閱兵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8周年。
除“平哥在俄羅斯”外,一些以旅游為主旨的自媒體賬號,近期也接連發布了多個有關“海參崴閱兵”的內容。另外在某旅游類公眾號前幾日發布的相關文案中,也有些讀來讓人很是一言難盡的段落:“街頭上人們自發的舉著自己先輩的照片,紀念已故的老兵。大家慢慢走在游行街道上,跟在整齊有序的軍隊后面。一浪高過一浪‘烏拉’的聲音,振奮人心,讓你不得不多停留下用心感受這氛圍。”
用一句大V的話說,換到別的地方去“烏拉”尚勉強可以睜只眼閉只眼,跑到這個曾經名為“海參崴”的地方“烏拉”,“天可恕,地可恕,祖宗絕對不會寬恕!”
話說您是否會認為,上述所列自媒體的相應評論區里,會充滿著“俄粉”們的狂歡?恰恰相反,其中的絕大多數是對這些博主的批評,以及類似“勿忘歷史”呼聲等。可以說,這是一些正色且讓人能感受到希望的評論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提及的那個“親密合影”視頻,目前貌似已被“平哥在俄羅斯”本人給下架。
各位或許都曉得,當下在面對一些反智行為的始作俑者、推波助瀾者或無腦追隨者時,一般會用“非蠢即壞”來形容。那么上面提到的這些博主,他們究竟是“蠢”還是“壞”呢?
不妨看兩個例子。一位上文提到的名叫“延邊輝太郎”的旅游自媒體博主,在面對一些網友的譴責時,竟瞬間把說法改口為“俄羅斯海參崴收復失地三日游”,極限轉彎之“絲滑”,讓人不禁嘆為觀止。
還有下面這位上文未提及的博主,他日常發布的絕大部分視頻內容持擁俄反烏、敵視美西方的貌似堅定立場,但其中一期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叫做“俄羅斯打的就是侵略戰爭”,紅口白牙地表示“支持烏克蘭必勝”,并收獲了相當不錯的播放數據。
至此,究竟是“蠢”還是“壞”,或許各位多少已有了判斷。掙錢掙到如此翻云覆雨、左右互搏的地步,也真是入了“境界”了。一句良心會不會痛,或許已純屬多余之問。
不妨聽一首名叫《夢駝鈴》的老歌吧,那句“海棠血淚”,飽含著惆悵與蒼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