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企孫(又作葉企蓀),一個陌生的名字。
1999年,我國評出23位“兩彈一星”元勛,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這其中,有9位都是葉企孫的學生,還有兩位(于敏、程開甲)是他學生和學生。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也是他的學生,楊政寧則是他的學生的學生。
這個本該耀眼卻陌生的名字的背后,是一段痛心的歷史。
圖 | 葉企孫
一、神童
葉企孫出生于光緒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898年,父親葉景壇,是上海有名的教育家,曾赴日考察教育,回國后創(chuàng)辦新式學校,擔任過多所學校老師和校長。
得益于父親的教育,葉企孫很小就展現(xiàn)出了非凡的天才,他13歲時便考取了清華學堂(清華大學的前身),但剛入學不久,辛亥革命爆發(fā),學校被迫停課,葉企孫回到上海避難。
1912年,清華學堂改為清華大學,葉企孫不甘心就此放棄。1913年,15歲的他決定再次考清華,順利考上。
13歲、15歲兩次考上清華,葉企孫的智商令人稱羨,堪稱神童。
圖 | 民國元年2月5日,不滿13歲的葉企孫投考清華學堂,在豫園留影
清華只是葉企孫的起點,1918年,葉企孫考取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前往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就讀。
在離開祖國時,葉企孫立下誓言:“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背負祖國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里長途,別父母之邦,奮然無悔?!?/p>
進入芝加哥大學,葉企孫直接插班大學三年級,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P.W.布里奇曼。1920年6月,葉企孫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同年9月進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
1921年,葉企孫跟導師合作,做了一個當時最為前沿的科學實驗,用X射線精確地測定了普朗克常數(shù),他因此一舉名揚物理學界,他的名字,被載入許多經(jīng)典物理學著作中,這對中國的科學家來說,還是第一次。
這一年,他才23歲。
圖 | 葉企孫手跡
1923年6月,葉企孫獲得了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
此時,留在美國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美國環(huán)境穩(wěn)定,聚集了全世界最頂尖的學者,在這里最有可能做出學術成果。
也許是父親的教育基因,在葉企孫的身上得到了繼承,他決定回國,培養(yǎng)中國的物理學家。
二、大師的大師
1925年8月,葉企孫來到清華大學任教,次年,年僅28歲的葉企孫被推為物理系主任。1929年,葉企孫又成為清華大學理學院第一任院長,下轄物理系、算學系、化學系等七個系。
從此時開始,葉企孫培養(yǎng)了一代科學精英。
圖 | 葉企孫在清華大學的任職
為了加強清華的師資力量,葉企孫不拘一格求人才。1931年8月,葉企孫力排眾議,錄用華羅庚進入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工作。當時的華羅庚,只是一個在江蘇金壇一個小商店里打算盤的店員,只有初中文憑。
葉企孫說:“清華出了個華羅庚是好事,我們不要被資格所限制?!?/p>
兩年后,葉企孫再度破格提升華羅庚為助教,教授微積分,后來,葉企孫又派華羅庚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梢哉f,華羅庚能取得那么高的數(shù)學成就,跟葉企孫的破格提攜是離不開的。
圖 | 華羅庚
清華校長辦公室,有一位叫閻裕昌的勤雜工,葉企孫發(fā)現(xiàn)他聰明好學,便有心培養(yǎng)他管理學生物理實驗儀器。他不許學生按清華慣例叫閻裕昌“聽差”,要尊稱“閻先生”,違反之人,嚴厲批評。
據(jù)王淦昌回憶,他在1929年時做畢業(yè)論文,實驗需一個高壓電發(fā)生器,苦尋不到,閻裕昌找到一個廢棄起電機,三下兩下盡管制成了高壓電發(fā)生器,為他解決了難題。
抗戰(zhàn)時,閻裕昌成為冀中軍區(qū)技術研究社主要成員之一,運用自己所學物理知識,制作炸彈、手榴彈、地雷,為戰(zhàn)士們提供武器??上?,在日軍在掃蕩中,閻裕昌不幸犧牲。
圖 | 閻裕昌
在葉企孫的精心籌劃下,清華大學網(wǎng)羅了一大批優(yōu)秀學者。20世紀30年代的清華理學院,可謂群星璀璨。
葉企孫請師不拘一格,教學則愛生如子,他一生未婚無子,學生就是他的孩子。
葉企孫有一個小本子,里面記錄著他跟學生的閑談,在漫無目的的閑談中,葉企孫已經(jīng)在觀察學生,看他們的特長在哪兒,思考該推薦他們到哪國外哪個學校去學校哪一領域。
原本主修核物理的龔祖同,在葉企孫的建議下,進入柏林技術大學學習應用光學,抗戰(zhàn)中,龔祖同回國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光學工廠,為抗日戰(zhàn)場趕制出了第一批軍用雙目望眼鏡。
趙九章在葉企孫的指引下,研究海洋動力和海浪,進入柏林大學攻讀高空氣象學博士,后來成為中國人造衛(wèi)星事業(yè)的倡導者和奠基人。
錢學森留學美國前一年,就住在葉企孫家里,在葉企孫的引導下,錢學林將專業(yè)轉身航空航天,并將他推薦給自己的好友、著名航天工程學家馮·卡門門下攻讀博士,為中國航天事業(yè)培養(yǎng)了一名難得的帥才。
圖 | 李政道懷念葉企孫而寫的手跡
在西南聯(lián)大時,葉企孫發(fā)現(xiàn)李政道理論課很強,但動手能力弱,于是他特許李政道理論課可以免課,但實驗課一次也不能缺。在一次考試中,理論成績滿分60分,葉企孫給了李政道58分,實驗滿分40分,只給了他25分,這樣的成績,讓李政道牢記一生。
1946年,物理系教授負責推薦兩名學生赴美留學,葉企孫便向他推薦了李政道。當時,李政道不滿20歲,還只是一個大二的學生,正是葉企孫的推薦,才促成了李政道的留學之路,11年后,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其中,少不了葉企孫的功勞。
葉企孫的理念,是科學救國。1926年,學生上街游行,反動軍警制作“三一八慘案”,這其中,就用清華物理系的王淦昌和韋杰三,韋杰三在游行中被槍殺。
葉企孫得知后,流著淚斥責王淦昌:“誰叫你們去的!你知道自己的使命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為什么會挨打?為什么落后?你們明白嗎?如果我們的國家有大唐帝國那般的強盛,這個世界上有誰敢欺侮我們?一個國家與一個人一樣,弱肉強食是亙古不變的法則,要想我們的國家不遭到外國人的凌辱,就只有靠科學!科學,只有科學,才能拯救我們的民族……”
1929年,葉企孫就任清華理學院院長時,在??习l(fā)表了一篇文章,題為《中國科學界之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文中說:“有人懷疑中國民族不適合研究科學,我覺得這些論調都沒有根據(jù)。中國在最近期內方明白研究科學的重要,我們還沒有經(jīng)過長時期的試驗,還不能說我們缺少研究科學的能力。惟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科學研究,五十年后再下斷語。諸君要知道,沒有自然科學的民族,決不能在現(xiàn)代立腳得住?!?/p>
圖 | 葉企孫
五十年后,他的學生給出了證明。
王淦昌(1929屆),趙九章(1933屆),彭桓武(1935屆),錢三強(1936屆),王大珩(1936屆)、陳芳允(1938屆),鄧嫁先(1945屆),朱光亞(1945屆),周光召(1951屆),這九個人,都是葉企孫的優(yōu)秀學生。他們后來投身于我國“兩彈一星”的國防事業(yè)中,用科學為我國在世界大國中站穩(wěn)了腳跟。1999年,他們獲得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三、抗日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國難當頭,葉企孫放棄出國訪問的機會,留在混亂的北平,搶運珍貴書籍和儀器,為抗日隊伍提供研制炸藥的器材,籌措經(jīng)費,輸送專家。
其時,原張學良東北軍部下共產(chǎn)黨員呂正操率部轉戰(zhàn)河北,在冀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jù)地。呂正操密派張學淵在北平、天津、保定之間建立秘密交通站,采集物資搜人才。
張學淵潛入北平,動員同學孫魯參加抗日救亡的斗爭。孫魯回到天津老家,又動員熊大縝。
圖 | 熊大縝
熊大縝,正是葉企孫的得意門生之一,此時,他正在照顧恩師葉企孫。
熊大縝于1931年考入清華大學,成為葉企孫的學生,讀書期間,他在課堂成結和科學實踐方面,表現(xiàn)出了遠超一般人的杰出才能。
熊大縝喜歡攝影,曾從物理系借來一架德國產(chǎn)的”萊卡“相機,在校內開了一家小照相館,他拍攝和沖洗的相片,質量遠超民間的照相館。
葉企孫與熊大縝情同父子,一天,他對熊大縝說:“你對攝影頗有造詣,也有鉆研興趣,就去研究‘紅內’吧?!薄凹t內”,即紅紫外線研究,是當時國際上處于研發(fā)階段的極為保密的軍事技術。
大四時,熊大縝在沒有任何研究資料的情況下,在反反復復的幾百次試驗后,研制出了一臺紅外照相機,他帶著這臺相機,在清華氣象臺拍下了西山夜景,這是我國第一張紅外照片。熊大縝因此被稱為“江西才子”,名振清華。
圖 | 1935年,葉企孫與親戚及學生熊大縝合影 葉企孫左二
孫魯找到熊大縝時,熊大縝正準備與戀人結婚,結完婚后,就遵從恩師葉企孫的建議,赴德留學。
但當?shù)弥谷詹筷犎鄙購椝幬淦鲿r,熊大縝毅然放棄結婚,放棄留學,決定赴冀中制造武器。
待葉企孫病情好轉后,熊大縝便向葉企辭行。
葉企孫本來還是希望熊大縝赴德留學,他知道培養(yǎng)一個科學非常不容易,但在民族大義面前,他只得交行熊大縝說:“你到那里后,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就及時告訴我。”
熊大縝來到冀中抗日根據(jù)地后,升任冀中軍區(qū)供給部部長,著手建立兵工廠。呂正操給了熊大縝兩大任務,一是制作炸藥,當時軍區(qū)制作的黑火藥,威力很小,連鐵軌都炸不爛,必須研制黃色炸藥TNT。二是組裝電臺,當時只有八路軍旅部以上單位才有電臺,極為稀缺。
要完成這兩項任務,就必須擁有一批技術人員,熊大縝潛回天津,找到恩師葉企孫,在葉企孫的動員下,近百名大學生進入冀中,聚到熊大縝的麾下。
在熊大縝的帶領下,學生組成兩個研究室,烈性炸藥很快被攻下。1938年4月,美國觀察組看到了熊大縝研制出的武器,驚嘆道:“你們真有本事!你們生產(chǎn)的火炮和美國的火箭炮幾乎一樣呀!”
到1938年10月,冀中軍區(qū)的兵工廠發(fā)展成為了擁有2000多工人的大型兵工廠,是八路軍中規(guī)模最大的軍工制造廠。
而葉企孫,則利用留居天津英租界的有利條件,派自己的學生到市場上采購原材料,秘密運進冀中,支援熊大縝。
圖 | 熊大縝
然而,到了1939年初,國共兩黨關系惡化,八路軍在各根據(jù)地建立了鋤奸部。就在這時,一批從天津供給部采購的物資中,夾帶一封密信。
信中寫:“你派來的人我們已經(jīng)見了,你們需要的東西,已送了幾批。你們急需的物資,最好在秋收之前由河運過來比較方便。”
信的落款是:天津黨政軍聯(lián)合辦事處。
這樣的署名,被軍區(qū)鋤奸部認為是國民黨在天津的特務機關,于是,鋤奸部認為軍區(qū)供給部被特務滲透了,熊大縝和100多位知識分子被抓了起來。
這件事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于是派出了彭真和許建國來到冀中,審理這一案件。最后,復審的結果是,除熊大縝身上疑點甚多,需要進一歩審理,其余人員全部無罪釋放。
1939年7月,侵華日軍對冀中發(fā)起“大掃蕩”,鋤奸部押著熊大縝轉移。途中,熊大縝跟一名戰(zhàn)士發(fā)生了口角,戰(zhàn)士罵他“狗特務”,他不服,戰(zhàn)士便舉槍要斃了他,熊大縝說:“留著一顆子彈找日本鬼子吧,我寧愿被你用石頭砸死?!毙艽罂b遂被石頭砸死。
后來調查證明,天津黨政軍聯(lián)合辦事處,其實是一個國共合作的統(tǒng)戰(zhàn)組織,其主要活動是為抗日根據(jù)地采集各種物資。當時天津地下黨負責人姚客廣(即姚依林,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國務院副總理)、朱其文(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中國駐越南大使)等人,后來都為此出具過專門的證明。
圖 | 葉企孫等在清華大學住宅(北院7號)前合影
熊大縝之死,葉企孫無比痛心,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件事還沒有結束。
四、晚年入獄
1967年,呂正操被批斗,熊大縝案再次被提起,作為熊大縝的老師,抗戰(zhàn)中又多次支援熊大縝,葉企孫也被誣為特務。
年近七十的葉企孫被揪斗、關押。專案組逼他揭發(fā)學生錢三強,葉企孫寫道:“我對于錢三強的總的印象是:他對工作是努力的,他的思想是比較進步的。”
在關押一年后,獲釋回到北大,但仍然要接受隔離審查。1972年,北大以“敵我矛盾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來解決葉企孫的問題,恢復了他的教授待遇。
長年身體與精神的折磨,葉企孫百病纏身,小便失禁,兩腳腫脹,甚至還產(chǎn)生了幻聽,經(jīng)常說有廣播臺天天點名批判他。
1977年1月13日,葉企孫病逝。
圖 | 錢偉長
葉企孫病逝后,他的親人和學生,積極為他的平反奔走,其中以侄子葉銘漢和學生錢偉長最為積極。
1986年8月20日,中共河北省委作出“關于熊大縝特務問題的平反決定”,熊大縝終獲平反昭雪,在“決定”中,特別指出“葉企孫系無黨派人士,愛國的進步學者,抗戰(zhàn)期間對冀中抗戰(zhàn)做出過貢獻?!~企孫根本不是CC 特務?!?/p>
在親人和學生的努力下,葉企孫終于獲得了平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