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商務部網站發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對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采取相關措施答記者問”。問題提到,“歐委會近期出臺措施,限制中國企業和產品參與其醫療器械公共采購。中方于7月6日發布通知,決定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對部分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采取相關措施。”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措施只針對自歐盟進口醫療器械產品,在華歐資企業生產產品不受影響。
對部分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采取相關措施
據央視新聞報道,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經批準,財政部決定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對部分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采取相關措施。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采購人采購預算金額4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醫療器械(具體品目清單見附件)時,確需采購進口產品的,在履行法定程序后,應當排除歐盟企業(不包括在華歐資企業)參與。對于參與的非歐盟企業,其提供的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占比不得超過項目合同總金額的50%。上述措施不適用于僅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能夠滿足采購需求的采購項目。
二、本通知自2025年7月6日起施行。施行之日前,涉上述措施的采購項目已經發布中標、成交結果公告的,可以繼續簽訂政府采購合同,不執行本通知規定的措施。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歐盟委員會于2025年6月20日出臺措施,限制中國企業和產品參與其醫療器械公共采購,持續在公共采購領域對中國企業設置壁壘。中方多次通過雙邊對話表示,愿與歐方通過對話磋商和雙邊政府采購安排等方式妥處分歧。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令人遺憾的是,歐方不顧中國釋放的善意和誠意, 仍一意孤行,采取限制措施,構筑新的保護主義壁壘。
“因此,中方不得不采取對等限制措施。相關措施是為了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環境?!鄙虅詹啃侣劙l言人表示。
歐盟限制中國企業參與醫療器械公共采購
此前,歐盟成員國依據《國際采購工具》投票決定,禁止中國醫療器械制造商未來5年內參與價值超過500萬歐元的歐盟公共采購項目招標。
對此,6月3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情況。歐方有關決定和歧視性的措施不僅損害中方企業利益,而且利用單邊工具破壞公平競爭,構筑新的貿易壁壘,對這一保護主義做法,中方堅決反對。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當前,全球經濟秩序正遭受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嚴重沖擊。作為負責任的主要經濟體,中歐應恪守世貿組織規則,堅持公平、透明和非歧視性原則,以相互開放應對挑戰,以合作對話妥處分歧,共同維護中歐經貿關系健康發展。
當地時間7月2日,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中國商會也發表聲明,對歐盟擬根據《國際采購工具》對中資企業采取限制性措施表示嚴重關切。
歐盟中國商會表示,對歐方這一決定深表失望,對歐方將限制中企參與歐洲當地醫療采購市場表示嚴重關切。
歐盟中國商會還表示,《國際采購工具》是歐方的單邊工具,歐方這一有針對性做法釋放出令人擔憂的信號,不僅加劇了中歐經貿關系的復雜性,也與歐盟所倡導的開放市場和公平競爭原則相悖。
歐盟中國商會特別指出,一味追求所謂“市場平等”并不能脫離歷史與現實的邏輯。長期以來,歐洲醫療器械企業在中國市場享受到了高度的開放紅利,深度參與中國醫療體系的現代化進程,取得了顯著發展。歐方6月2日的決定未能充分考慮這一背景,將對中歐多年來在醫療領域積累的互信與合作基礎造成沖擊。
“我們敦促歐方重新審視《國際采購工具》對中企在歐發展擬采取懲罰性措施的必要性與長遠影響,避免將政策工具演變為貿易壁壘?!睔W盟中國商會表示,“堅持開放、公正、非歧視的市場環境,不僅符合中歐共同利益,也有助于提振全球經濟信心與可持續發展前景?!?/p>
前述《國際采購工具》(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Instrument),簡稱“IPI”,于2022年6月頒布。2024年4月22日,歐盟首次調用IPI,對中國醫療器材采購啟動調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