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苦公攤面積久矣”!這么說不過分吧。
這種日子有望結束了!
最近,肇慶市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打響了邁向取消公攤面積的第一槍!
4月30日,肇慶市官宣,自2024年5月1日起,市內所有商品房將統一以套內面積為計價標準。這一政策意味著,未來在肇慶市購買房產時,買家所看到的面積將是實際可用的面積。
誰還沒被神秘的“公攤面積”坑過呢?以前買房的時候,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買了100平米、120平米的房子,結果一看,家里怎么那么小?原來都是公攤面積鬧的!
啥是公攤面積?說白了,就是你買房的時候,房本上的面積包括了電梯、樓道、大堂等公共區域的面積。這些地方你雖然用不到,但你得為此買單。
在住房制度改革起步階段,為促進商品房市場的蓬勃發展,中國參考并采納了香港在房地產開發方面的成熟做法,公攤面積這一概念得以引入并應用。
公攤面積的計算公式是:公攤面積=公攤系數×套內建筑面積。公攤系數則是總公共分攤面積除以(套內建筑面積乘以總套數)。根據住宅的類型和樓層高度,公攤系數也不一樣。
這個“公攤面積”由于它的不透明性,計算起來也是令購房者頭大。如今聽說要取消,真是喜大普奔!
不過,正當大家都以為肇慶市取消了公攤面積,肇慶市又回應稱,不是取消公攤面積,而是改了個算法,從原來的建筑面積改成套內面積了。
為什么說公攤面積是“隱形刺客”呢?
當你打算買房產并開始咨詢價格時,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處房產的標價是每平米10000元,但需要承擔30%的公攤面積;另一處則是每平米8000元,公攤面積占40%。
這些公攤面積的比例并不會直接展示在廣告宣傳頁面上,而是需要你通過電話咨詢或親自到現場了解才能獲得具體信息。
你能在30秒內換算出哪家單價更便宜嗎?一整套流程下來,僅僅是對比兩個樓盤面積大小,就需要花少說二十分鐘時間。
如果所有的房產都不存在公攤面積的問題,一家房價10000/平,一家8000/平,一秒鐘就能算出哪家更便宜。然后就可以對比配套,物業服務,區位,戶型,樓層等等相關其他項目,更方便的進行選購。
公攤面積就像是個黑洞,吞噬我們的血汗錢。開發商說多少就是多少,作為購房者,我們被各種復雜的公式繞到頭都暈了。物業費里面也含了公攤面積,錢都不知道花哪里去了。
這些都是“隱形消費”,只有取消公攤,才能把這些隱形消費剔除掉,讓購房者花錢花在明處。
香港已經取消了,重慶也在很早的時候就執行了套內面積計價。
有網友問,如果按照套內面積計算,那么每平方米的單價是否會相應上漲,而總價不變呢?這是個好問題。
重慶市是較早執行套內面積計價的地方,早在2011年,重慶就提出了依照套內面積來計算房價的措施。然而,在2019年對《重慶市城鎮房地產交易管理條例》進行修訂時,依然保留了套內面積和建筑面積兩種計價標準并行實施的條款。目前,在重慶,開發商通常會提供基于這兩種不同計價方式的價格標準,并且這些標準都會被明確地寫入購房合同之中。雖然采用不同標準計算,但房屋的總售價保持一致;同時,按照套內面積計算的單價會高于按建筑面積計算的單價。
什么意思呢?就是比如說,現在有套房子套內72平米,建面89平米,總價130萬,重慶這邊說房價的時候會說1.8萬一平,而外地會說1.4萬一平,但總價還是130萬不變。
這同時也回答了另一個網友的疑問,就是購買者會不會補差價的問題。答案是不會。
相比擔心消公攤會導致房價上升,不如想想,就算房子總價不變,單價上漲,至少在未來的物業費上能省下一大筆錢吧!至少購買者能消費得明明白白,總比被“公攤”坑得不明不白要好得多吧!
有第一槍就有第二槍,論卷沒有人比得過一生好強的中國人。
還有那些電梯間里的廣告費、小區里的廣告牌費用、飲水機費用等等,這些都應該歸我們業主所有才對吧?畢竟這些都是我們的公共空間嘛!
所以說,取消公攤面積這個政策是大勢所趨吧!希望這個政策能夠在全國推廣落實!
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