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以色列舉行了猶太人大屠殺紀念日活動,期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發表了講話:
二戰時沒有國家援助猶太人,今天我們面對敵人,他們試圖摧毀我們。
我要對世界各國的領導人說的是,任何壓力,任何國際機構的決策,都無法阻止以色列自衛。
以色列不會停止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直至擊敗哈馬斯。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強硬言論無疑投擲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他聲稱二戰時期,猶太人并未得到任何國家的援助,孤立無援地面對了那段血腥的歷史。
然而,這位以色列政要的言論,并不尊重歷史事實,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這輕而易舉的一句話,傷的不只是一個國家的心。
內塔尼亞胡在強調那個在二戰中頑強生存的猶太民族,同時在向世界宣告:我們曾孤身對抗過歷史的暴風雨,如今又怎會輕易屈服?
但是,當我們回顧歷史時會發現,內塔尼亞胡的“沒有國家援助”一說,似乎有些站不住腳。
事實上,在二戰那段黑暗的時期,并非所有國家都對猶太人的苦難視而不見。中國就是其中一個鮮明的例子。
2023年10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經發文指出,在二戰期間,中國人民曾在上海為2萬名猶太難民提供了庇護所,這無疑是對內塔尼亞胡言論的有力反駁。
在二戰那段黑暗的歷史中,曾經有一個中國人,像一束光,照亮了無數猶太人的逃生之路。他就是何鳳山,一個默默無聞的外交官,卻至少成為了至少4000名猶太人的救命恩人。
1938年的維也納,風云變幻,戰爭陰云密布。何鳳山為猶太人送上了一個個簽證,就像是一張張通往希望的船票,讓無數猶太人得以逃離納粹的魔掌,送上逃生的諾亞方舟。上海,也成為了他們的避難所。
每一張簽證上都有何鳳山的名字
然而,這樣一位英雄,當他1997年在美國舊金山去世時,只有中國駐舊金山總領館送去了花圈,而那些被他救助過的猶太人和組織,卻一個也并未到場。
好在歷史總會為自己正名。2001年和2007年,以色列先后向何鳳山頒發了“國際正義人士”與“榮譽公民”的榮譽稱號,并且在耶路撒冷為他立下一座紀念碑,肯定了他的杰出貢獻。
何鳳山先生,這位來自中國的“辛德勒”,曾經用他的善良和勇氣,為猶太人點亮了生命的燈塔。如今在內塔尼亞胡的發言里,卻成了“孤立無援”,“從未得到過幫助”。
不僅如此,根據《檔案春秋》的報道,瑞士、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多國都有正義人士向猶太難民伸出了援手。
這些歷史細節,都在告訴我們,即使在那個最艱難的時刻,人性之光也未曾完全熄滅,國際援助也從未停止。
內塔尼亞胡的言論,是想為其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提供合理性或正當性。我們不否認猶太人在二戰中所遭受的苦難,但是,歷史就是歷史,它不容篡改,也不應被用作煽動民族情緒的工具。
內塔尼亞胡這一做法,無疑是在無視歷史真相,公開褻瀆曾救助猶太人的國家。
古語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猶太人曾經遭受過苦難,更應該體會并且痛恨平民被手無寸鐵被傷害的行為。而以色列現在的做法,無疑是忘記了過去,把自己的悲劇凌駕在另一個民族的身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