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凡勃倫在《有閑階級》提出的“炫耀性消費理論”,恰如其分的解釋了人類對鉆石的欲望。確實,無論多少次被炮轟為世紀騙局,鉆石依舊是婚戀市場的硬通貨,仿佛你只要得到了鉆石,就得到了愛情。
鉆石也一直被外界視為一門極其暴利的生意,但是,遇到河南老鄉,這一切可能就要變了。
無論是“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戴爾比斯,還是“男士一生僅能定制一枚”的DR,河南老鄉分分鐘給你干趴下。
圖源:unsplash
01
滯銷、降價、賣身,鉆石行業這兩年霉運連連!
據國際鉆石交易所(IDEX)鉆石指數,自疫情期間數字就一路下行,2022年7月迄今,鉆石指數跌幅已經超過三成,反映到相關公司的業績上就更慘烈了。
鉆石能夠興起,一靠壟斷,二靠營銷,其中全球“珠寶之王”戴比爾斯就是吹大這個泡沫的始作俑者。
早在19世紀后期,戴爾比斯就掌控了南非絕大部分的鉆石市場供應份額,為擷取巨額利益,不惜花大價錢買下鉆石礦,并安排24小時看守,即使到現在,全球四成的天然鉆石生意也都在戴爾比斯手中。
但英美集團財報顯示,戴比爾斯在2024年第一季度毛坯鉆石產量下降了23%,2023年,戴比爾斯的平均也售價下滑了6%,銷量下滑更是高達19%,導致戴比爾斯出現了3.14億美元的虧損,要知道2022年它還是盈利5.52億美元的。
另據美媒報道,其母公司英美資源集團近日正考慮出售戴比爾斯,若消息屬實的話,戴比爾斯當前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
無獨有偶,國內的鉆石巨頭DR也正在遭遇相似的境遇。日前,DR母公司迪阿股份發布2024年一季報,稱其第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滑39.52%至4.26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70.81%至0.29億元。
這樣的頹勢也出現在同天發布的年度報告中,2023年其營業收入同比下滑40.78%至21.80億元,凈利潤則同比暴跌90.54%,至0.6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DR去年還關掉了184家門店。184家是什么概念?它意味著,DR這家公司在去年每兩天就關掉了一家店。
兩大鉆石巨頭,一個要賣身,一個跌跌不休,這門暴利生意,玩不下去了嗎?
02
到底是什么對全球天然鉆石市場造成了巨大沖擊。
經濟增長前景的不確定性、消費者奢侈品支出的減少,以及最最最重要的:培育鉆的崛起。
培育鉆石的英文名是“lab grown diamond”,直譯過來是實驗室里培育出來的人工鉆石,有專家生動地形容這二者,“天然和人工的區別,就好比河流里的冰跟冰箱里的冰的區別”,所以本質上,它倆就是同一樣東西,培育鉆相比之下還更純凈、更綠色環保一些。
干翻戴爾比斯和DR的天然鉆石的,正是河南人。
河南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以西方三分之一的價格,將其構筑多年的“奢華泡沫”徹底擊碎了,天然鉆開始從神壇跌落。
“世界鉆石看中國,中國鉆石看河南”,中國最巨實力的產業鏈上游端被河南牢牢掌控,如今,全球80%的培育鉆石都是河南老鄉“種”出來的。國內培育鉆石三強中南鉆石(被中兵紅箭收購)、黃河旋風和力量鉆石,均為河南企業。
河南不是農業大國嗎?怎么就成了“種”鉆石的了。
鉆石的原石是金剛石,起先最重要的作用不是欣賞,而是用于機械加工。
時間溯回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為了發展制造業,開始在全國選址興建砂輪廠,批量制造磨具,而制作磨料磨具需要的核心材料正是金剛石。
當時中國的金剛石嚴重依賴進口,想要加快工業化發展,中國必須研發自己的人造金剛石。
圖源:unsplash
帶著解決“卡脖子”難題這樣的使命感,鄭州三磨在1963 年成功研制出中國的第一顆人造金剛石,一騎絕塵。并在河南省鄭州市、南陽市等地形成了一個集人造金剛石產品研發、大規模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金剛石產業集群,為河南乃至中國的超硬材料產業的全球地位埋下了種子。
單單河南柘城這個小縣城,每年培育鉆石產量已經達到600萬克拉;而2021年全球培育鉆石產量900萬克拉,柘城縣就生產了400萬克拉,堪稱“人造鉆石之都”。
去年6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珠寶博覽會上,力量鉆石展出一粒50克拉的產品,吸引了與會廠商的目光。這是柘城縣金剛石產業自主創新、技術突破的一張閃亮名片。
今年年初,河南洛陽甚至把鉆石當做伴手禮送給游客,一口氣甩出整整100顆,最大的達到令人咋舌的1克拉,簡直壕無人性啊!
03
在培育鉆石領域,其實國外市場對于培育鉆的關注要比國內早一些,美國企業一度擁有“先發優勢”。2013年,Diamond Foundry品牌曾轟動一時,投資人包括萊昂納多、Facebook、Twitter等創始人。
但新事物的誕生總是伴隨著頑固守舊勢力的阻撓,鉆石開采公司為了保護天然鉆石的稀缺高貴地位,不遺余力地詆毀和打擊培育鉆石。
進入本世紀,培育鉆石的技術不斷發展成熟落地,不僅成本越來越便宜,而且足以“以假亂真”,肉眼已看不出人造和天然的區別,價格上卻有天壤之別。
2018年7月,鉆石行業迎來了一個標志性事件,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修正了鉆石的定義,刪掉“天然”一詞,將天然鉆石和人造鉆石都統一歸類為鉆石。
圖源:unsplash
培育鉆眾迅速起飛,巨頭眼看壓制不成就采取了第二種策略:打不過就加入。
大魔王戴爾比斯見“洗腦式營銷”不管用了,于是在2018年轉變了態度,成立了培育鉆石珠寶品Lightbox,定位是時尚的鉆石飾品,通過價格把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做出產品切分,并投資9400萬美元擴大產能。就連口號,也從原先的“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改成了“May not be forever,but is perfect for right now”(并非永恒,但正切當下),將重點放在了“培育鉆石不會永恒”上。
2021年8月,老廟黃金和亞一珠寶的母公司上海豫園珠寶推出了培育鉆石品牌“LUSANT露璨”,這是國內頭部大牌珠寶商正式推出的首個培育鉆石品牌。
培育鉆石是銷量不斷增長且高利潤的行業,2023年,實驗室培育鉆石的價格與前一年相比又降了58%,一克拉培育鉆石零售價只要天然鉆石的1/10左右。價格持續下跌的同時,整個市場對培育鉆石的接受度在提升,據美國婚慶資訊網站The Knot調研,2023年有46%的訂婚戒指主鉆采用了培育鉆石,2019年這一比例是12%。
性價比和消費者的認知變化,共同催生了培育鉆的火爆。中國雖然是培育鉆生產大國,但也并非完全“高枕無憂”。
我國生產的培育鉆石產量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0%,但切割加工的中游環節95%在“鉆石加工帝國”印度,下游產業鏈消費端主要集中于歐美。
在下游市場,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培育鉆石消費市場,培育鉆石銷量約占全球銷量的80%,中國市場銷量占比約10%。
中國市場還處于持續的消費者教育階段,單純靠新晉品牌的營銷,則很難帶動整個市場,鑒定標準不夠統一,鑒定時間相對較長也是行業綠色發展難點之一。
相比巨頭林立的上游,下游還沒有真正形成具有完全行業話語權的頭部企業,隨時有可能誕生全新的行業大品牌,搶占最大的一塊蛋糕,競爭依然激烈!
天然鉆石成就了昔日的戴比爾斯。那么在培育鉆石中,誰將成為下一個瘋狂吸金的“大魔王”呢?希望是中國企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