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術中的臥龍鳳雛,非五禽戲和八段錦莫屬,得其一可安天下。
上回書大河講到,在易筋經、八段錦、五禽戲、這三大導引術中,要論根紅苗正,唯有華佗五禽戲。
可在現實中,比起易筋經、八段錦的枝繁葉茂,五禽戲顯得落寞寂寥,難道是徒有其名?還是說我們未得真經呢?
一、 越珍貴越遺憾
越是珍貴的東西,失去后才會越遺憾。
五禽戲因華佗而享譽華夏,因曹操而隱入塵煙。
華佗被尊為“外科鼻祖、外科圣手”,與董奉、張仲景,并稱為“建安三神醫”。
世人每遇醫術高超之人,多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來贊美。
如果華佗《青囊經》存世,可以與張仲景的《傷寒論》交相輝映。
如果華佗壽享天年,以他的醫術,中國外科學將會仍舊領先世界。
如果五禽戲流傳下來,將會讓導引保健成為健康的重要幫手,而不是有病就去醫院。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人世間的無常,就是要把最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
二、 老樹發新枝
正因為華佗的名氣,五禽戲才能蜚聲華夏。
也正因為五禽戲的鼎鼎大名,國家才決定搶救挖掘它。
2002年初,1568工程在北京拉開序幕。
新編易筋經,由武漢體育學院承擔;
新編八段錦,由北京體育大學承擔;
新編五禽戲,由上海體育學院承擔;
新編六字訣,由中醫研究院和首都體育學院承擔。
2002年底,國家體育總局通過階段驗收,2003年開始推廣。
三、 技簡效宏兩難
想讓大眾接受,一要技簡,二要效宏,這也是大河推崇極簡健身的發心所在。
在1568的編寫中,八段錦歷史的傳承清晰,文化內涵資料豐富,編寫起來得心應手。
五禽戲就麻煩了,華佗一去,動作和蘊意幾乎空白。
編寫的簡單,健身效果就差,編寫的復雜,大家又望而生畏。
研究者費了大量的精力,拜訪民間師傅,多方收集資料,但是結果還是差強人意。
大河有時候掩卷長嘆,五禽戲根紅苗正,卻命運多舛,八段錦深藏不露,卻火遍華夏,真應了命運無常,造化弄人!
四、 五禽戲的關鍵
五禽戲之所以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就在于文化內涵的空白。
都說是華佗五禽戲,哪家是真?哪家是假?莫衷一是。
華佗是名醫生,他發明的五禽戲,與五行、五臟肯定有對應,五禽戲的奧妙全在于此。
然而當前,各家說法不一。
虎鹿熊猿鳥,對應錯亂,就拿虎戲為例,有說對應肝,有說對應腎,還有說對應肺……
文化內涵是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哪怕你的動作再好看,也是花架子。
如果不解決這個關鍵問題,就無法破解“外練五禽、內治五臟”的密語。
五、 一句頂一萬句
在某些尖端領域,一個人的智慧,可以抵得上一萬個人的聰明。
相對論的問題,你找一萬個劉備討論,都不如問問愛因斯坦。
原子彈的原理,你找一萬個曹操研究,都不如聽錢學森講課。
所以,大河認為,想要學華佗八段錦,找陶弘景就行了,何必大費周章呢。
華佗將五禽戲傳給了吳普,吳普曾進宮講授過,陶弘景和吳普家鄉相鄰,天下道家是一家……
大河前面介紹過陶弘景,他是皇上身邊的將軍,負責大內守衛,又絕頂聰明,潛心修道。
在那種年代,像陶祖這種文武雙全、淡泊名利、醫道具通的圣人,鳳毛麟角。
能入了陶祖的法眼,傳承下來的五禽戲,您還有什么疑問呢?
六、 術業有專攻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古法導引術,大多掌握在彭祖葛洪陶弘景這些貴族階層手里,就像古法八段錦一直在皇宮大內流傳一樣。
只有像華佗這樣胸懷蒼生的圣人,才能在古法導引術的基礎上,為百姓創造出五禽戲養生術。
佛家易筋經,道家八段錦,醫家五禽戲,交相輝映,各有所長,你喜歡哪種呢?
七、 極簡健身開新篇
易筋經動作上下相應,安舒自然,僅有一式用手觸地。
八段錦雍容華貴,儀態端莊,手不觸地,一派皇家風范。
華佗五禽戲動作扎實,多采用地面動作,充分調動氣血祛病祛疾。
在大八圈內,經常有粉絲問易筋經五禽戲的問題,起初,大河還調侃吃著碗里、看著鍋里……轉念一想,大河你當年,不也是看見好的都想要嘛。
要不再開個易筋經興趣組、或是來個五禽戲學習班?
不知道大家的興趣點在哪里,如果沒人捧場,大河這面子往哪擱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