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想帶你見證財富自由的Vicky。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經濟體系中,我們時常被灌輸一種觀念——要時刻為他人著想,要奉獻。然而,當我們將視角切換至人性與財富積累的交叉點時,一個“反常識”的真理逐漸浮出水面:在追求財務自由的征途中,尤其是處于社會底層的個體,事實上這種處世模式并不對你有利,相反你如果越處在底層,你就更應將自我置于首位。
可能很多人告訴你,只要你付出,總是會得到回報。但隨著城市化發展,人口流動加劇,原來鄉村人情的關系紐帶實際上會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很難維系,在大城市里很多情況是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就跟網絡上的網友一樣,所以在這樣的場域中底層的人性會被釋放。叢林法則反而更加適用,如果你單純善良,處處為他人考慮,那么遲早會遇到利用你的人,而且他可能利用完你就走了,因為她不是你的鄰居,也不是從小和你在一個小區或者村里長大的鄉里鄉親,她完全可以不遵守社會契約償還人情。
可能到了人數更稀少,關系網清晰的上流社會,關系網相對穩固,所以社會契約又有了效用,你需要處處考慮別人,這樣才不會碰壁或者觸霉頭。但是在底層,你就是光腳的,如果你心甘情愿讓別人利用,那么你就只會被別人看扁,并繼續被別人利用,成為別人向上爬的踮腳石。
所以,你如果越身在底層,你就越要明白,凡事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性,要懂得交易思維。
討好型人格的危險
很多人以為只要我給予別人好處,就自然會被別人記得。但是事實上人們往往更容易記住并重視那些他們曾投入時間與精力的對象,比如他們借出去的錢,他們幫忙的對象。
我先前就說過,你試圖取悅每一個人時,實際上是在無償輸出你最寶貴的資源——時間與精力,人們一開始可能會感激,但是后來會漸漸覺得這事情理所當然。反而更容易輕視你,而你則會需要不斷用更大的力度去討好別人,可能還適得其反,讓人覺得厭煩。
你的時間是你的唯一資本
在經濟學中,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對于渴望跨越階層的底層人來說,每一秒都價值連城。
因為你要記住,你沒有資產,只能依賴出售時間來實現變現。
當你過分客氣,總是先考慮他人,實質上是在無形中消耗自己有限的時間資本。正如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所言,“成功的投資需要時間和耐心,而最重要的是時間。”同理,個人發展亦然。試想你只有靠你的時間才能變現,浪費你的時間去服務他人也就意味著你在為了別人的事情而浪費自己寶貴的資本,所以你必須專注于個人目標與能力的提升,只有這樣你才能加快資產積累的速度,從而實現階級躍遷。
為什么窮則獨善其身
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這句話在今天仍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對于底層奮斗者而言,減少外界干擾,避免無謂的社交消耗,是保持自我增值速度的關鍵。
因為在這個階段,大概率你不會聽到一些真實有效的評價,大多都會是對你夢想的嘲諷和對你行為的不理解。而你如果只關注自己的目的,減少對他人評價的關注,那么你就能避免被別人干擾。就是你能管好自己,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可以了,等你富裕了再去向別人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和方法論。
所以這里,我要提醒各位,務必要拒絕那種“打腫臉充胖子”的虛榮消費,不要盲目地請客吃飯,幫別人做事。務必要牢記自己的使命和目標,堅定地朝著自己設定的方向前進,這樣你才能足夠專注。
很多人以為我在推進利己主義,事實上我講的只是博弈論的皮毛。
貧窮的時候,務必將自己放在第一位,這并非鼓勵自私自利,而是一種利益最大化的博弈選擇,是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實現最大化時間變現和財富增長的策略。通過這種自我中心的策略,底層人群不僅能夠避免成為他人利益的犧牲品,還能在時間的復利效應下,逐步積累起財富與能力,最終實現階層的跨越。
記住,真正的成功者不是那些一味迎合他人的人,而是那些懂得投資自我,敢于在必要時說“不”,并持續專注于自我成長的人。在追求財富的路上,越是底層,越是要勇敢地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因為這才是啟動向上攀登的第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