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物盛:石墨烯應用“助跑”新能源汽車先進制造---訪上海利物盛集團副總裁趙志國
利物盛集團坐落于上海張江高新區寶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在上海、江蘇分別投資建有石墨烯孵化園和石墨烯產業園;從2010年起,利物盛在以生產汽車零部件為支柱產業的基礎上,緊跟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標,義無反顧地投身新能源、新材料新興產業領域,走上了高科技創新和石墨烯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轉型發展之路,尤其在石墨烯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加熱系統創新上取得了多項成果。日前,利物盛集團副總裁趙志國,在利物盛石墨烯技術研究院接受了專訪。分享了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石墨烯應用于新能源汽車、促進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等問題的思考與見解。
新能源汽車發展孕育石墨烯應用“新”商機
趙志國首先談到,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從環境保護到產業發展再到技術創新等多方面來看都具有深遠且重要意義,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五次提到新能源汽車,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一騎絕塵領跑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同時,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為代表的中國外貿“新三樣”也持續走俏,產品累計出口超萬億元。取得如此驚艷的成績,是市場對中國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多年來強鏈補鏈延鏈不斷優化產業鏈結構,提升產業鏈價值的認可,折射出中國制造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努力結果,新能源為中國汽車提供了全新的“加速度”。
今天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新質生產力牽引下,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一大批整車龍頭企業,正經過跨領域深度融合創新,邁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在新能源變革的浪潮中,中國新能源汽車樹立的中國品牌在產品、技術和品牌影響力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提升,不僅性能更好、配置更高、科技感更強,而且在品質和服務上全面升級,最大程度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感,越來越多的全球消費者愿意選擇中國品牌。由此,中國新能源汽車向世界遞出了中國制造的閃亮名片,這對利物盛這樣有著幾十年汽車零部件生產經驗的集團企業而言,應用石墨烯融合創新,向高科技、高質量、高水平發展,孕育了更多新商機。
利物盛堅持石墨烯向“新”應用不動搖
趙志國表示,神奇的石墨烯新材料自問世以來,引發了全球性應用技術創新的競爭。新材料是汽車產業的基礎之一,利物盛作為傳統汽車零配件企業,最先敏感到,石墨烯擁有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變革的潛質,可在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汽車產業技術水平。正因為這樣前瞻性的認知,促成了利物盛瞄準石墨烯領域十四年如一日專心致志的投入和持之以恒的堅持。
趙志國說,利物盛在石墨烯應用技術方面的突出表現,為加快石墨烯應用產業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科技創新融合發展打下了基礎。是我們驅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底氣所在。他表示,任何新生事物在開端時都不外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寶貴,就是因為在這新生幼苗中有著無窮的活力在成長。石墨烯在新能源汽車不斷完善和提升過程中有著不可估量的活力可以加持其中,促其茁壯成長。如,針對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的安全性問題,石墨烯散熱材料可以解決熱失效。又如,針對充電時長的問題,石墨烯可以提升鋰電池導電性能,并提升電池壽命。再如,針對低溫啟動困難問題,石墨烯的發熱技術可以加以克服。還有石墨烯材料用于車身的輕量化將直接為車輛增程,解決用戶焦慮,更有石墨烯采暖可用于車內配置部件的加熱,提高駕乘的舒適感等等。所有這一切都預示著石墨烯在為新能源汽車走向更美好的未來提供著無限機會和可能。
近幾年來,利物盛集團堅持向“新”發展不動搖,在石墨烯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研發上投入巨資。憑借石墨原材料開發、提純、石墨烯制備與應用全產業鏈優勢,特別是發揮石墨烯低成本應用的比較優勢,已研發出石墨烯產業相關應用100多項專利技術儲備。現在正將10多個石墨烯應用創新成果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如應用于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的石墨烯中央扶手箱加熱系統、石墨烯座椅發熱片、方向盤石墨烯加熱系統、石墨烯發熱腳墊等,在節電、舒適性、抗沖擊、即開即熱方面比較傳統零部件配置,具有更大優勢。初步形成石墨烯向“新”應用,提升新能源汽車先進制造水平。另外,還有石墨烯改性塑料技術、石墨烯改性橡膠輪胎技術、石墨烯改性涂層技術、石墨烯改性陶瓷技術等工業級石墨烯,可實現新能源汽車輕量化。
石墨烯向“新”應用提升利物盛核心競爭力
趙志國強調,利物盛集團在汽車零配件領域,不僅有優秀的研發團隊、管理團隊,還有豐富的產品開發經驗和創新成果。隨著新能源汽車降本增效、市場競爭的加劇,必將產生的蝴蝶效應,會波及較多產業鏈供應鏈企業,促進他們做好調整,以快速迭代的技術創新去適應市場。利物盛具有石墨烯材料低成本和融合創新的雙重優勢,依靠做高質量產品,以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助跑新能源汽車,去勇闖國際市場。
趙志國最后說,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在全球化戰略背景下,認清中國汽車產業全球化趨勢,牢牢把握住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增長的時機,積極參與到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新材料等多種技術性融合變革中,堅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方向,通過可持續的創新賦能,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未來。
(陳青瑜 王靈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