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4歲的陶藝家李茂宗,成長于苗栗陶鄉(xiāng),臺灣國立藝專美工科第二屆畢業(yè),主修陶藝,一輩都從事與陶瓷相關(guān)的工作,專業(yè)于陶藝創(chuàng)作超過60年。1974年起,常年定居紐約,但經(jīng)常往返臺灣、大陸;臺灣是故鄉(xiāng)、紐約是充電、大陸是分享。作為臺灣陶藝發(fā)展的先鋒,年輕的他無畏于批評、勇往直前;三十出頭歲踏進紐約的藝術(shù)浪潮,不間斷地充實、發(fā)掘與提升自我的能量,為自己尋得更寬廣的天空;1980年代后期,得了因緣多次進出大陸,將現(xiàn)代陶藝創(chuàng)作風氣帶入,成為中國現(xiàn)代陶藝發(fā)展的先驅(qū)者。
其作品《海珠》《空》《旋》榮獲1969年度德國慕尼黑國際陶藝展金質(zhì)獎,成為國際陶藝展示平臺上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藝術(shù)家,作品為各大都會美術(shù)館所收藏。
李茂宗作品
李茂宗曾以聯(lián)合國邀請的專家身份到非洲、南太平洋做一些考察和教學工作,這顯示了原始主義對他的影響,就像當年畢卡索曾被非洲面具影響的道理一樣。
八十年代后,李茂宗極力推動現(xiàn)代陶藝,常奔走于海峽兩岸及國際學術(shù)性的現(xiàn)代陶藝交流活動,同時以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UNDP)陶瓷專家顧問身份策劃主持首次北京及景德鎮(zhèn)「國際陶藝研討會」及特展,并在中國各大美院講授現(xiàn)代陶藝、培育陶藝人才,這些經(jīng)歷都對他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使其作品呈現(xiàn)出跨形式、跨媒材、跨文化的特點。
李茂宗對中國大陸現(xiàn)代陶藝的發(fā)展影響深遠,是中國大陸現(xiàn)代陶藝發(fā)展的重要啟蒙者、推動者。
我是李茂宗,我出生在苗栗公館的石圍墻石墻村。由于國共內(nèi)戰(zhàn),國民黨遷到臺灣,父親又轉(zhuǎn)到國民黨的組織下,打從基層干起。我父親在日據(jù)時代是當警察的,父親和母親一共生了我們五兄弟和五姊妹,有十個小孩。由于父親是公務員,我們的生活清寒,所以我們從小學到中學過著比較貧苦的日子,我記得我小時候喜歡玩玩具,但在那年代由于物資匱乏,小孩沒有什么玩具,只好玩泥巴,苗栗是一個產(chǎn)陶土的故鄉(xiāng),陶瓷工廠林立,泥土也很多,我目前所從事泥土陶藝創(chuàng)作,這跟我小時候也有淵源;我記得母親告訴我,從小我就喜歡玩泥巴,做些玩具,也喜歡和鄰居小孩結(jié)成伙伴,說我小時候有個綽號叫"搞頭王"(客語),常常呼朋引伴帶了十幾個小朋友,爬樹啊、帶頭去玩啊!所以叫搞頭王。
記得小學以前喜歡玩耍,也喜歡涂鴉,后來父親就拿了些紙和筆給我畫畫,后來我上了小學,有時有空就會跑到苗栗市的苗栗戲院看電影,因為電影院的老闆是我舅舅,戲院那時需要畫看板,舅舅請畫工師傅去畫,旁邊又畫很多電影的預告片,當時看板都畫得很大,這些畫家的畫,引起小小年紀的我很大的興趣和仰慕,到了小學五六年級時,喜歡畫畫的我,作品經(jīng)常參加比賽,也得到很優(yōu)異的成績。
我國小就讀臺灣苗栗市的建功國小,那時候我喜歡帶著玩伴到處玩、爬樹、綽號"搞頭王",又喜歡看電影看武俠片,因武俠片的大俠,富有正義感,俠義精神,而這些都是我編故事吹牛的靈感來源。后來老師知道我喜歡吹牛、說故事,有一兩次在課堂上說:“今天不上課了,李茂宗你出來說故事給同學聽。”我講了一堂課都不夠,我還講到第二堂課,而當時我記得是沒有編劇本的,想到哪裡就講到哪裡,全班同學聽得哈哈大笑,追問我故事的結(jié)局。那時我又喜歡唱歌,有時候代表五年級去畫畫比賽或講故事比賽。到六年級要準備上中學了,以前升學要考好的中學是看成績的,他不管你有沒有才華先放一邊,而要考好的中學要去補習班補習,那時我們家孩子眾多,生活困頓,沒有多余的錢給我補習,這對于我來說是一個遺憾。
李茂宗作品
小學畢業(yè)后沒有考上好的中學,第二年我就去大同國小補習,其實六年級時因為自己有點自卑感,認為有錢人才可以去念書,因自卑作祟我就愛念不念的,故沒有考上好的中學。那時最想考的是新竹中學,考的成績很不理想,后來不得不重考縣立竹南中學。在竹南中學給了我很大發(fā)揮的空間,我很努力的上課成績也不錯,喜歡畫畫、喜歡表現(xiàn);在中學二、三年級的時候有壁報比賽,老師要我去畫畫展現(xiàn)我的專長,給了我揮灑學習的空間;畢業(yè)時成績很好,各項表現(xiàn)優(yōu)異,獲得全校第二名畢業(yè),直升竹南高中,當時竹南高中也是很難考的,免試升學,但是我父親說:“你要去讀商職。”
在苗栗縣的竹南中學讀書的三年,是我人生中難以忘掉的一段美好時光。在三年級的時候,成績還算不錯,學校經(jīng)常要辦壁報比賽,班上就推我去參加,另外還有比較會寫文章、又會寫書法的幾個同學;有時候要我也會參加校園歌唱比賽或演講,那時候在學校的每一天都是充實而難忘的,給了我才能揮灑的空間。
我們學校是男女分班的,當時校外有個比賽,我們班兩個男生和隔壁班兩個女生共4人就代表學校去參加比賽。我當時主要負責做刊頭繪畫的設計,另外幾個同學負責寫書法和寫文章。其中隔壁班有一位同學叫劉文香,因為參加比賽的關(guān)係,每個禮拜六都要在一起制作壁報,漸漸地我們互相熟悉并產(chǎn)生了朦朧的好感。在那個年代我們男女授受不親,只是互相欣賞而已,也沒想那么多,誰能想到她后來就變成我的太太了,這中間發(fā)生的事情我們后面慢慢講。
中學畢業(yè)成績我得到了全校第二名,可以直升高中,而且我還代表學校得了縣長獎。因家境清寒,父親認為家裡子女眾多學費高的學校讀不起,建議就讀商職,因為商職一畢業(yè)就可以上班,就像我大哥一樣,我大哥讀完商職后就到銀行去上班了,所以我父親就希望我讀新竹商職。畢竟我那時候還要靠父親給學費,只好聽他的話去考了新竹商職練習珠算學會計,當年沒有計算器也沒有計算機,珠算專業(yè)出來就職前景還是很可觀的。可是打算盤珠算我是真的沒有興趣,每天都過得十分煎熬,還好學校的才藝比賽是我苦悶的商職讀書生涯中的一道曙光。無論是繪畫比賽還是歌唱比賽甚至是演講比賽,我都一一參加了,那時候這些才藝比賽的第一名通常都是我來包攬的,因此我常常代表學校參加各項比賽,沒時間也沒有心機去念書,結(jié)果顯而易見,我成績變得很差,有一次考試作弊還被人家抓到了(羞)。其實我不是不愿意認真讀,而是我沒興趣、不喜歡,就沒辦法認真念書。
李茂宗作品
有一天我看到報紙給我很大的突發(fā)奇想,這個想法讓我做出了一個讓我全家震驚的舉動,還改變了我此后的人生軌跡。
慘不忍睹的學業(yè)成績讓我感覺愧對家人,但我卻無力去改變這種狀況,因為商科實在不是我所感興趣的。就這樣我煎熬了一段很長的時間,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報紙上刊登了國立藝專五專部的招生廣告,這時一個大膽的想法涌入我的腦海。在做這個決定之前,我糾結(jié)了很久,最后我還是忍不住去偷偷報名。考的時候我是瞞著家人的,我說我去臺北找哥哥玩。考完之后我一直沒有收到錄取結(jié)果,還以為自己落榜了,結(jié)果還是我父親第一個知道了這件事。當時我父親在警察局上班,他有看報的習慣,結(jié)果他在報紙上面看到了我的名字。那時候他還心想這是不是我兒子?回家后就問我:“你是不是跑去考試了?”我只好說:“是。”我本以為父親會勃然大怒,但他只是說:“我知道你從小喜歡畫畫,但是我作為父親實在沒有辦法來負擔你的學費。”聽到這話,我覺得有轉(zhuǎn)機,于是我拍胸脯說:“沒關(guān)係我會自力更生,我回去打工。”只是打工也無法完全承擔我的生活開支,幸好當時我有兩個哥哥,大哥在銀行上班,二哥也去打工給我補貼支持我,如果沒有他們,我大概也無法順利讀完國立藝專。當時的我,即已下定決心走上藝術(shù)專業(yè)之路;為爭一口氣,自己勉勵自己,一定要在藝術(shù)領(lǐng)域中有所成就。
入學后,我遇到了抉擇主科的難題。因為我身邊也沒有從事藝術(shù)領(lǐng)域的家人或朋友,沒有人可以給到我一些建議,直到我遇上了顏水龍老師。(未完待續(xù))
作者:李茂宗
編輯:眼界EYES
整理:繪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