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博物館遇見檢察官,
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
峨眉山“普法+科普”碰撞融合style
法治游戲、普法標識、法律標語
背后都是真實案例
各種法治元素無處不在
show出保護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
檢察力量
5月17日下午2點30分,在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最高人民檢察院新媒體、正義網絡傳媒組織“檢察官的博物館奇妙日·云游峨眉山博物館”特別直播活動。直播中,四川省峨眉山市檢察院“益·峨眉”文旅檢察官化身“特約講解員”,帶領網友打卡峨眉山博物館,在探索峨眉山的自然、文化奧秘時,體驗“普法+科普”的碰撞融合之旅。
掃描二維碼即可跳轉至直播回放↑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峨眉山博物館不僅是一座集地質、動植物、歷史、民俗等內容于一體的現代化地志性博物館,也是峨眉山市檢察院的“文物和文化遺產法治教育示范基地”“‘益·峨眉’生物多樣性保護法治教育示范基地”。2021年,峨眉山市檢察院借助博物館資源,巧妙將法治元素融入峨眉山沿途58處景點講解詞和文化故事中,讓普法知識在游客中廣泛傳播。截至目前,“益·峨眉”文旅檢察官們已面向50余萬名游客科普相關法治知識。
地質展廳
依次陳列的巖石述說著峨眉山的前世今生,呈現著峨眉山古老而神奇的地質地貌演化史。大家在驚奇于峨眉石船奇特魅力的同時,也從中央沙盤區域的警示案例中深刻認識到非法采集化石標本的法律后果。
動、植物展廳
在峨眉山遼闊的“綠色海洋”中,珍藏著許多與人類息息相關的瑰寶。峨眉山的生物多樣性如一幅絢爛的畫卷在網友的眼前徐徐展開。在檢察官的講解中,參觀者通過法治互動游戲和文旅檢察故事匯,感受檢察機關依法能動履職、共同守護生物多樣性的信心和決心。
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展廳
“大家在農業生產和相關活動中,若發掘出文物,請不要緊張,保護好現場,然后立即報告主管部門。”站在檢察院與博物館共同制作的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圖文規范展板前,檢察官通過深入淺出、風趣幽默的講解,向廣大網友們普及了文物保護的法治知識。
“嘉蓓呵護”未成年人
普法教育“微基地”
“同學們,當自己或者身邊的朋友遇到學生欺凌時應該怎么做呢?”峨眉山市檢察院未檢檢察官助理李冰清以“預防學生欺凌”為主題,向20余名初中學生講述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教會孩子們自我保護的方法。據悉,“嘉蓓呵護”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微基地”是峨眉山市檢察院充分利用博物館學術研究和社會教育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優勢專門打造的普法教育基地,通過個性化定制法治教育課程、線上直播及在線點播實現普法資源共享。在這里,未成年人可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在“科普+普法”的環境中提升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
“檢察機關和博物館聯動,知識點滿滿!”“學習歷史文化的同時,也感受到法治的魅力。”在1個小時的直播中,網友們“云端”參觀峨眉山獨特的自然和文化資源,也了解到峨眉山市檢察院用法治力量守護峨眉山的履職成效。據了解,峨眉山市檢察院下一步將持續加強與峨眉山博物館的共建合作,全力打造“檢博共建”的峨眉樣板,用法治力量守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