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3100 字,時長約 5 分鐘
· 本文來源:劉勝軍大局觀(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我是劉勝軍,關注我,擁抱“大歷史觀”和“政治經濟學”,走出“大變局抑郁癥”。
“五一”人潮涌動,“人海”成了最大的風景。
與其擠來擠去,不如靜下心來學習。泡一壺明前龍井,品讀4月30日政治局會議。??
此次政治局會議最重要的是敲定了備受矚目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于7月召開(未來十年大勢,7月三中全會揭曉!)。此外,會議還談了很多內容,4月底房地產股大漲的信息,也在政治局會議得到了印證。???????
一、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
這幾年世界局勢復雜多變,灰犀牛、黑天鵝越來越多,預測經濟走勢難度加大。比如去年以美元計算的出口下跌4.6%,今年一季度出口又上漲1.5%,但3月份出口再度下跌7.5%。經濟形勢究竟該如何研判?政治局會議指出:????
? 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增多,動能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改善(“五一”假期的火爆印證了這一點)
? 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面臨諸多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國內大循環不夠順暢,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主要問題在需求側,也就是消費信心的問題)
具體怎么辦?會議提出:
1、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落實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
2、要靠前發力有效落實已經確定的宏觀政策,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及早發行并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確保基層“三保”按時足額支出。要靈活運用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中央政府債務占GDP比重不高,仍有較大空間;考慮到一季度GDP平減指數為-1.1%的通縮壓力,預計央行會進一步降息、降準)
二、發展新質生產力政治局會議首提壯大耐心資本
“新質生產力”將成為2024年度熱詞(發展“新質生產力”乃國之大者,弘揚企業家精神是必由之路)。會議提出:
? 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運用先進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
面對新一輪產業革命,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國之大者。不過,政治局特別提醒“因地制宜”,是為了防止各地一哄而上炒作概念的低級紅。?
“耐心資本”是第一次出現的新名詞。由于它和風險投資一起出現,意思很容易理解:耐心資本就是具有“長期主義”的風險投資。前幾年風險投資很火爆,但不少是掛羊頭賣狗肉,干著“上市前臨門一腳”的pre-IPO把戲,實質上是套利資本。???????
當然,發展耐心資本,離不開資本市場。如果資本市場搞不好,耐心資本的投資無法上市套現,也會逐漸失去耐心。
發展耐心資本,資金從哪里來?筆者認為,最有耐心的其實是保險資金。巴菲特之所以在投資方面如此有“耐心”,很重要的是靠旗下保險公司的“保險浮存金”,其浮存金規模從1970年的為3900萬美元飆升到2023年的1670億美元。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金融結構是:銀行太大,保險、證券太小。這一畸形結構需要改變。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副部長廖岷4月23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務院關于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專項報告審議意見的研究處理情況和整改問責情況的報告”時,???????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提出,銀行業機構在金融業中“一枝獨大”,有的地方銀行業機構資產占比超過90%,證券、期貨、保險、擔保等其他類型金融機構發展相對滯后。廖岷表示,財政部、金融監管部門推動進一步優化國有金融資本布局,深入研究通過資本補充、利潤轉增等方式,按照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原則,適時合理調整國有金融資本在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的比重。
銀行太大,不利于為創新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這是中國金融機構的一大痛點,必須打通,顯著提升資本市場地位。
三、支持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政治局會議特別提出,“支持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這幾年中國企業出海成為熱點,尤其是東南亞、墨西哥。中國制造過去是“產品出海”,現在是“產能出海”。這一轉變,是發展規律。隨著國內成本的上升,當年日本企業也大量海外投資,在海外再造了一個日本,至今日本還是全球海外凈資產最大的國家,實現了從“貿易立國”向“投資立國”的轉型。????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有利因素是“一帶一路”,中國的制造能力、基建能力,恰恰是很多發展中國家所需要的。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迫切性,則在于歐美的所謂“脫鉤斷鏈”沖擊,“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中國汽車制造商出口量排名中位列第一的奇瑞汽車,已在西班牙收購了一座工廠,作為其在歐洲的生產基地,成為比亞迪后又一家宣布在歐洲設廠的中國汽車制造商。
四、關于房地產的大消息
中國經濟要穩,有四個關鍵點:穩消費、穩民企、穩地產、穩出口。其中,難度最小的是穩地產,難度最大的是穩出口。
四月底,房地產股大漲(中國房地產:忽如一夜春風來)。果不其然,政治局會議有重大動作:??
? 繼續堅持因城施策,壓實地方政府、房地產企業、金融機構各方責任,切實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購房人合法權益。要結合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人民群眾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緊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消化房地產存量”,這是一個大消息。
上一次房地產“庫存”高峰是2014年。2015年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一招就是“房地產去庫存”。效果很顯著。上次是如何去庫存的呢?
主要是通過需求側拉動,通過放松限購、貨幣化棚改,房價再度大漲,買房熱情隨之高漲,庫存迅速下降。
當前的房地產庫存,處在僅次于2014年的高位。2016年9月至2021年6月,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平均為5.6億平方米。至今年3月,這一數字已升至7.5億平方米。全國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去化周期為 25.3 個月,遠超12至14 個月的正常區間。
這次去庫存能否再復制2015年的經驗?很難。
其一,在上一輪去庫存中,居民加了不少杠桿,現在居民加杠桿的空間已經沒了。疫情“疤痕效應”進一步壓縮了加杠桿空間。
其二,中央不會再容忍房價大幅上升導致的泡沫化風險。
其三,2020年以來的這一輪房地產大調整,令不少“炒房者”心驚膽戰、無心戀戰,再加上一些企業主資金緊張期待拋房套現,房地產上漲空間受到壓制。
筆者認為,此輪去庫存的可能思路是:
1)繼續放松限購,改善需求側。4月30日晚間,北京的住房限購政策迎來了13年來的首次調整,2套房京籍家庭可在五環外新購一套房。5月3日,上海市發起商品住房“以舊換新”活動。京滬廣深仍有進一步放松限購的空間。
2)中央力推“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設、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統),這代表了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方向。其中,政府收購打折商品房庫存,將其改造為“保障性住房”,不失為一舉多得的思路:開發商迅速回籠資金,政府快速供應保障房,房地產庫存被消化。
3)控制土地供應規模,防止再度大干快上導致新一輪庫存上升。
總之,這次政治局會議很重要:
· 房地產有望走出至暗時刻,觸底回暖;
· 資本市場很重要,要引入更多“耐心資本”;
· 春暖花開,期待7月三中全會進一步提振信心、改善預期。
劉勝軍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政治經濟學+大歷史觀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劉勝軍微財經創始人
致公黨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人力資源發展促進會首席專家
著有《下一個十年》
山東·菏澤·定陶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