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團有點扛不住了。
7月24日,美團召開外賣行業懇談會,多家全國連鎖品牌、上海本地餐飲及個體商戶表達了擔憂,包括被迫參與價格戰、外賣客單價下滑7到10元、到手收入減少15%、補貼一停顧客可能減少消費等等。
其實這件事解讀起來就一句話:
美團現在是想跪地求饒了,想聯合商家玩罷工。
問題是京東和餓了么會停手么?
餓了么要是加大力度商家降價【平臺多出點錢】,美團這招直接成小丑了。
戰場上打不下來的東西,談判桌上也不可能談得下來。
據美團內網公布的信息顯示,截至7月5日22時54分,美團即時零售當日訂單已經突破了1.2億單,其中餐飲訂單已超過1億單。
單量看起來挺多,問題是這都是拿錢燒起來的。
行業分析顯示,美團因“拼好飯”和“神券”補貼,每單虧損約3-4元。
參考京東外賣日訂單量(2000萬單),若美團單日訂單量相近,則 單日補貼虧損約6000萬至8000萬元。若活動持續一周,虧損或達4-6億元。
高盛在7月初預計的是,假如按照三家巨頭這樣互毆的架勢,最大可能是美團贏,維持現有局面。
美團當大哥,餓了么當二哥,京東是三弟。
高盛預計,阿里、美團和京東三巨頭加入戰火之后,短期盈利層面承壓,基準情形下,阿里外賣業務未來12個月預計虧損410元,京東虧損260億元,美團的EBIT利潤將下滑250億元。
說白了大家都有可能輸。
但是餓了么和京東屬于進攻方,鳴金收兵和進攻節奏完全處在自己手上。
美團卻不一樣,在外賣大戰上面,它必須贏,也必須打到底,因為這一塊就是它最大的基本盤,而美團的基本盤其實很不穩定——因為無論從物流體系【外賣小哥是外包】、還是商家供應鏈【商家沒有強制綁定一家平臺的規定】、用戶【沒有所謂的周年專屬用戶優惠】全都是可以被挖走的。
說白了,美團的核心基礎盤壓根就不夠扎實。
它不像餓了么,背后有阿里,支付鏈路就是導流渠道,而且有錢可以燒。
它也不像京東,有自建的物流鏈路【成本極低】、有固定長期的物流專業隊伍【快遞小哥無縫轉職成外賣小哥不成問題】。
美團唯一的優勢長期深耕外賣這個行當,熟知用戶習性,能挖掘更多潛在消費。
沒了,除此以外,美團所擁有的其他東西,餓了么和京東都可以有,就算沒有,也不會是決定性的差值。
美團現在就很操蛋。
不打價格戰,消費者、商家、外賣員少哪一塊對整個商業鏈路都是重創。
打價格戰,燒錢事少,燒錢沒效果事大,因為一旦效果不大,美團勢必要在這個基礎上再次加大力度。
說白了,給錢不夠,那就再給多一點。
問題是這個錢要出在商家和外賣員身上。
要么商家繼續做賠本買賣,或者叫好不叫座;
要么外賣員的外賣單價繼續被擠壓。
昨天就剛好有朋友聊到這個事:
外賣小哥內部的競爭壓力已經非常大。
如果這時候美團再擠壓外賣小哥的生存空間,那么外賣小哥就有可能跑去餓了么或者京東接單。
而且,這里還有個額外的風險:
而且,平臺方可不會那么心善,他們補貼的只是少部分的錢,優惠降價的大頭是商家自己掏腰包。
如果不參加,那么平臺方就會限流,讓你生意變少。
虧本掙吆喝or賺錢少做單,這是幾乎一個沒有選擇的選項。
如果你美團要當大哥,服務又搞不好,又不斷向內壓榨商家和外賣小哥,并且要持續不斷的燒錢。
那么最終的結果是什么?就是被多方組合混打,打到頭破血流。
所以,美團召開外賣行業懇談會,其實沒什么用。
它們既不能跟餓了么、京東和談,又沒法讓商家薄利多銷、還不能補貼外賣小哥太多福利。
美團什么都干不了,只能當talk俠。
而且場外還有沒有能參戰的?
有,拼多多【它那個多多買菜再延伸多一步就是外賣了】、抖音【抖音即時零售】這兩個都是瞄準零售【T+0/T+1】的模式運作。
但是如果再進一步,是不是也能玩玩外賣?
拼多多百億補貼,之前試過了,搶市場份額很管用,之后要是下場,他們能不能這么搞?
抖音更不用說了,短視頻唯一巨頭,導流引流操作輕而易舉。
美團現在屬于是前有虎,后有狼,場外還有獵人端著槍。
你現在想跟商家抱團?商家愿意跟你團?
要知道美團之前當大哥的時候可沒給商家多少好處,還逮著羊使勁薅,羊皮都快薅沒了
現在想談,有點晚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