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全球供應緊張,但中國的精煉銅產量仍然接近歷史最高點。之前因加工費大幅下降而預測的減產并未真正發生。同時,銅價已從每噸11,000美元的高位回落,這可能意味著只要中國的供應仍然過剩,銅價就難以進一步上漲。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于5月20日公布的數據,今年4月,中國的精煉銅(電解銅)產量達到了113.6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2%。從年初到4月,精煉銅的總產量為447.9萬噸,同比增長了10.3%。此外,4月份十種主要有色金屬(包括銅、鋁、鉛、鋅、鎳、錫、銻、汞、鎂和鈦)的總產量為649.5萬噸,同比增長7%。從年初到4月,這十種金屬的產量為2589.2萬噸,同比增長了7.1%。
在細分產品中,4月份銅材的產量同比下降了5.2%,至181.3萬噸,而鋁材的產量同比增長了8.2%,達到584萬噸。鉛的產量微增1.1%,至65.7萬噸,而鋅的產量則微降0.8%,至58.6萬噸。
今年3月,中國的現貨銅加工費暴跌至每噸僅12.70美元,兩個月內跌幅近75%,創下了自2013年以來的新低。有消息透露,中國的主要銅生產商曾在會議中探討如何應對加工精煉費用的急劇下降,并提出了減產的建議。然而,盡管減產提議得到了認同,但會議并未達成具體的減產計劃。
上海有色金屬市場的分析師梁凱輝指出,隨著銅價的飆升,從廢棄的罐子、管線和電線中回收的廢銅量也迅速增加。他表示,制造商們正忙于將這些廢銅加工成金屬半成品,并將其送回冶煉廠,以替代當前海外礦石的供應短缺。
與此同時,中國的銅冶煉產能在持續增長。為了維護市場占有率,一些公司甚至愿意犧牲部分利潤。地方政府也鼓勵這些企業繼續生產金屬,以推動經濟增長和維持就業水平。
聯合國旗下的國際銅研究小組(ICSG)預測,到2024年,全球精煉銅的產量將同比增長2.8%,達到2,728萬噸,而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進一步增長至2,789萬噸,增幅為2.2%。在需求方面,2024年全球精煉銅的表觀消費量預計將同比增長2.1%,至2,712萬噸,而到2025年,這一數字有望增長至2,779萬噸,增幅為2.5%。
對于中國而言,2024年的銅消費量預計將同比增長約2%,而到2025年,增幅將約為1.6%。
在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精煉銅的產量同比增長了5.3%,達到686.3萬噸。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中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產能擴張。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這兩個國家外,全球其他地區的產量僅增長了0.2%。目前,中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合計占全球精煉銅產量的約5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