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推動產業革新。
文丨海克財經 范東成
國內大健康行業仍在蓬勃發展。
近期多個大型產業博覽會即是例證。除了剛剛閉幕的第八屆中國(昆明)國際大健康產業博覽會外,還有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健康衛生服務專題展,以及第三十二屆中國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暨第十一屆世界健康產業大會。這些展會匯聚了國內外政府部門、產業專家、權威機構及優秀企業,各方共同致力于探尋健康行業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市場規模在此基礎上穩步增長,而廣義互聯網醫療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據調研機構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健康管理行業研究報告》,2023年中國健康管理市場主要由健康保險(56.8%)、互聯網醫療(19.4%)、健康體檢(16.8%)、商業養老(5.3%)和基因檢測(1.7%)構成,整體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9265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8107億元,預計2028年將達32558億元,2023年至2028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2.5%。
頭部玩家的成績可印證行業的良好發展態勢。
阿里健康近日發布了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12個月的2024財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阿里健康全年營收270.3億元,年度凈利潤達8.8億元,同比增長64.6%。
憑借在健康領域的長期探索和阿里集團的強大支撐,阿里健康邁向了精細化運營、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基于龐大的用戶體量,以及在數據、技術等層面的豐富積累,阿里健康正從多角度助力國內大健康產業縱深演進。
01
深探需求側
大健康產業在鏈路結構上并不復雜,上游為藥品、醫療器械、設備研發制造等生產企業,中游包括醫藥電商、健康管理、健康服務等多個細分領域,下游則包括醫療機構、醫生和消費者。
互聯網醫療企業是產業鏈上下游的連接者,阿里健康的業務構成體現了這一點。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12個月,阿里健康主要業務為自主經營B2C零售和相關廣告的醫藥自營業務,收入237.4億元;還有包括從阿里集團收購的藥品、保健食品、醫療器械等類目電商平臺服務的醫藥電商平臺業務,收入23.3億元;以及包括體檢、問診、掛號、疫苗等服務在內的醫療健康及數字化服務業務,收入9.6億元。
可見阿里健康營收目前以To C的醫藥電商和服務為主。
這意味著提升終端消費者的用戶體驗至關重要。在阿里集團“用戶為先、AI驅動”的戰略方向之下,阿里健康圍繞用戶需求,推出了多項新舉措。比如會員服務保障,阿里健康大藥房為健康卡用戶上線了“購藥無憂”“藥品過期退”等服務,為經常購藥、備藥的用戶提供了無憂保障。
平臺對用戶體驗的優化涉及多個方面。
為藥品進行“適老化改造”也是一例。據海克財經了解,自2023年10月開始至今,阿里健康為近3.4萬個國藥準字藥品添加了新功能:打開淘寶或支付寶,掃描藥盒上的追溯碼或“碼上放心”,點擊“藥品說明”,不僅可以查看大號字的藥品說明,還能體驗語音播報功能。這能夠有效解決老年人看不清、看不懂說明帶來的用藥安全問題。
諸多舉措抬升的用戶滿意度,直接反映在了阿里健康的經營數據中。據財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12個月,阿里健康自營業務累計會員數已增長至7700萬,相應ARPU(每名用戶平均收入)實現了同比增長17.2%。
此外,阿里健康還針對慢病用戶迭代了服務流程,已將慢病管理服務擴展至23個疾病領域,新增了女性健康、特應性皮炎等多個慢病領域的服務。
早在2023年1月,阿里健康就聯合阿斯利康、諾華等全球知名藥企,發起了“慢病買藥不出門”活動,為慢病患者提供藥企直供的線上備藥專區,并對超過60種常見慢病用藥進行官方補貼。2023年10月,阿里健康在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指導下,聯合知名藥企啟動了“慢病減壓計劃”,推出了買藥專項補貼、常見慢病患者教育指南、三甲醫院問診0元起等服務。
這些動作頗具成效。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12個月,阿里健康不包含開方在內的日均問診量已增長至1.1萬次,慢病用戶DOT(藥物治療持續時間)時長同比增長7.6%。
02
供給強比拼
就醫藥電商本質來看,企業滿足用戶需求的根基是商品供給。
豐富的品類源于企業帶來的產業模式變革。醫生和患者通過互聯網了解新特藥,藥企則借助電商平臺高效整合營銷資源。越來越多的藥企經由阿里健康來重構自身服務體系,以阿里健康為開拓院外市場的首選合作平臺,把新藥放在平臺上線。
舉例來說,輝瑞旗下全新一代特異性偏頭痛治療藥物瑞美吉泮口崩片“樂泰可”,就于2024年3月在阿里健康大藥房首發上線。這一用于成年人偏頭痛急性治療的創新藥物,由此將惠及更多患者。5月28日,興齊眼藥旗下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興齊美歐品”,同樣選擇在阿里健康大藥房首發上線。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獲批用于延緩兒童近視進展的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
在新藥首發之外,阿里健康還與諸多藥企進行了更為深入的合作。比如基于首發的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阿里健康和興齊眼藥將在兒童青少年近視領域展開系列合作,為用戶提供包括線上診療、疾病科普、藥品供應、專家咨詢在內的多項服務。阿里健康還陸續與阿斯利康、輝瑞、第一三共、利奧制藥、中美華東等多家醫藥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共建疾病中心并探索數字化患者管理服務。
在商品營銷上,阿里健康也頗具獨到之處。
健康行業產品大多開發周期長、研發門檻高,平臺銷售策略必然不同于其他上新頻率頗高的行業。阿里健康在該方向發布了“新品躍爆計劃”,重點扶持100款健康新品,并對其中10款重磅新品采取“一品一策”, 即針對每個品,分階段制定激勵扶持策略。該計劃包括首銷激勵、人群激勵等內容,還推出了“競防人群包”,對新品需要競爭和防守的人群策略出具深度報告。
這使平臺與商家能夠形成合力。
三諾CGM血糖儀即是典型一例。盡管三諾CGM血糖儀解決了傳統血糖儀“扎手指采血”的痛點,其運營還是面臨問題——醫療器械營銷天然受限,糖尿病人群垂直,拉新困難。
阿里健康平臺給出的解法則是,基于糖尿病患者這些核心人群,進行精準派樣,再對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群及健身人群推廣,廣泛做品類教育,讓消費者認識到CGM(持續監測血糖)的重要性。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4月上線的三諾CGM血糖儀,2023年全年銷售額位居天貓CGM品類第二、國產第一,新品成功還帶動了整個品類的市場增長。
阿里健康也由此與商家共贏。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12個月,天貓健康平臺服務商家超過3.5萬,同比增長28%;阿里健康醫藥自營業務下的個人護理、保健、按摩器材類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50%,護具(器械)收入同比增長68.3%。
03
空間再打開
宏觀來看,大健康行業具有高度確定性。
國民健康已在國家戰略之中。2022年5月,國務院發布《“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要求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規劃提到,國內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預計將在2025年超過11.5萬億元。2023年3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指出要積極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
國內醫療保健人均消費支出和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也呈增長態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自2013年的912元已上升至2023年的2460元。而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數據,截至2023年12月,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已達4.14億,同比增長14.2%。
在此基礎上,阿里健康進行了多元化嘗試,比如阿里健康自研大模型在醫藥電商領域的落地應用,已推動特定品類上的用戶滿意率和準確度大幅提升。
新技術正在普惠更多患者。2024年4月,阿里健康與中國抗癌協會宣布啟動“健康智醫”公益行動。在中國抗癌協會權威專家資源支持下,阿里健康運用數字化患者管理模式和AI技術,向患者提供腫瘤領域的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康復全流程服務支持,致力提升腫瘤的早診率和治愈率。
阿里健康還聯合多家頭部藥企共同發起了《數字化藥品信息生態建設倡議》,通過自身在醫療數字化領域的多年積淀,為患者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藥品信息及用藥體驗。平臺希望以此既能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又能降低相關資源消耗,推動醫藥醫療供應鏈產業鏈綠色升級。
阿里健康精細化運營和長期發展態勢已為市場認可。美銀證券近期發布的研報稱,阿里健康2024財年業績超過預期,各大業務板塊收入趨勢穩定,維持“買入”評級,并預計2025財年將出現良好的業務發展勢頭。
為了推動產業革新并邁向健康中國,政府部門、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和企業需要攜手合作,共同發力。而阿里健康在夯實既有業務優勢的同時,正通過技術積累為產業鏈注入新動能,與上下游攜手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為大健康行業打開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