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想不到,一趟精心安排的旅行竟成了兩代七人的不歸路。
7月2日下午,一輛載著六名游客和一名司機的面包車,在從阿壩縣開往色達縣的途中突然失控,沖出路面墜入河道。
車輛眨眼間被洶涌的河水吞沒,七人就此消失無蹤,這場意外終結了三個家庭的期盼。
車上六名乘客是親戚結伴出游的三對母女——母親帶著各自女兒,三個孩子最大的十四歲,最小的不過十二歲。
暑假剛剛開始,孩子們的期末考試剛結束,全家早就商量好要包車去看川西風光。
出事那天,一行人穿戴整齊,眉眼間盡是輕松與期待。行程的安排細致到幾點出發、哪里吃飯,連司機都是特意從縣城聯系的。
川西的山路本就以險峻著稱,雨季更是讓這條路危機四伏。
川省氣象臺曾發布提示:七月起川西高原進入強降雨集中期,局部路段易發塌方、泥石流。事發路段位于兩山夾峙的河谷地帶,路面與湍急河流的落差足有十米。
村民都知道,這種路即便晴天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可當天偏偏陰雨不斷,霧氣鎖住半山腰,能見度壓得極低。
救援在墜河后火速展開,目擊者回憶,車輛先是猛打方向避讓路障,隨后像斷了線的風箏一頭栽下河道。現場沒有護欄緩沖,落點處水深流急。
當晚,救援隊從河里打撈起變形的面包車,車內只有一名小女孩的遺體,其余六人不見蹤影。
第二天,在十五公里外的河灘,救援隊發現了另一名遇難女孩,兩名孩子皆是堂姐妹。直到這時,剩下的母親、女兒、司機等五人仍下落不明。
事故細節逐漸從殘骸中浮現,車體傷痕累累:所有車窗玻璃粉碎,左前胎嚴重破損,車門扭曲變形。
家屬史女士提到,當地公路其實足夠兩輛大巴并行通過,若非突發意外,正常行駛本不該出事。
調查推測事故可能源于兩種誘因——或是山路滾石突降,司機緊急避讓時車輛失控;或是輪胎在濕滑路面上意外爆裂。
救援隊晝夜沿著河道搜索,但雨水斷斷續續,水位反復上漲,搜救進展艱難。
在幾十公里范圍內,只找到一個卡在石縫里的行李箱和一只被淤泥覆蓋的背包,再無其他蹤跡。
現場救援人員坦言,高山河谷搜救本就困難,這種天氣下“每一步都是和老天搶時間”。
在一眾網友的熱議中,事故背后的更多隱情浮出水面。
司機是個二十四歲的年輕人,剛拿到駕駛證不久,開旅游包車的經驗有限。親屬口中“做事踏實”的小伙,終究沒扛住突發險情。
另一邊,車上遇難者之一被認出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大明玉”,她在短視頻平臺有近四萬粉絲,主要分享家鄉大閘蟹養殖的日常。
鏡頭里她總笑得爽朗,去年兒子剛考上武漢的大學,今年本打算趁暑假帶小女兒看雪山草甸,沒承想竟成永別。
最讓人揪心的是母女們最后的痕跡,出事前兩小時,她們還在家庭群里發沿途照片:灰蒙蒙的天、濕漉漉的盤山路、裹著厚外套的笑臉。
一個侄女給家人發消息念叨:“別想我呀!”又補一句:“這種地方說不定一輩子只來一回。”這話當時被當作孩子的雀躍,如今再看字字扎心。
事后家屬才痛悔,下午三點后群里再沒回應,他們卻誤以為只是暈車睡過了頭。
當地居民提起這起事故連聲嘆氣,一名常跑川西的貨車司機說得直白:“這兒的路況根本不能按平原開法。”
許多路段緊鄰懸崖卻無防護欄,雨季一到滾石頻發,偏偏過路車輛車速普遍偏快。
交通部門曾公開警示該路段需限速慢行,但山路長、監管難,警示牌往往被忽略。有網友分享相似經歷:在云南貴州山區坐大巴時,“半邊輪子懸在崖邊轉彎,嚇得眼睛都不敢睜”。
關于車上“七個人不吉利”的流言也傳得沸沸揚揚,有網友稱當地習俗忌諱七座車滿員,得放個玩偶或帶只寵物“壓座位”。
這種說法很快被反駁——交通法規從未有此禁忌,況且川西常年有七座車滿載游客。
說到底,隱患藏在更實際處:路況復雜、司機經驗、車輛維護和天氣預判,哪一環掉鏈子都可能致命。
搜尋持續到第七天時,救援隊仍一無所獲,史女士紅著眼圈搖頭:“水那么急,人怕是沖遠了。”
她手機上存著出事前一天全家聚餐的視頻:孩子們舉著果汁干杯,大人們笑著幫她們理衣領。而如今,三個母親、三個女兒和一個年輕司機,全消失在冰冷的河水中。
那句老話常在事故后被提起:“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可山山水水的誘惑總在眼前,人們總以為做好行程單、挑個晴天、找個司機就已足夠。
川西的教訓卻沉重如鐵——當路旁是十米深的激流,當護欄尚未立起,當雨季的碎石潛伏在霧里,任何一次大意或僥幸,都有可能撞碎一整個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