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調生火了,可是我卻從她的文章中,看到了一個形象鮮明的導師。
這個導師曾經勸說學生不要過去,認為讓學生在當地成家是胡說八道。
為什么不可以在當地成家呢?
導師給出的話語盡顯對學生的認可,在她眼中,當地沒有什么好男人能夠配得上自己的學生。這句話不應該被批判,畢竟老師的眼里,學生是如此的優秀,我們更應該認同老師對學生的認同。
可是這位導師接下來的那一句,我想若是嘉峪關的男孩看到,可能會心痛吧。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
“我不允許我的學生當野婦”,這句話已經不僅僅是對自己學生的偏愛,野婦是什么樣的形容?不知為何,這個詞讓我想起鄉村野夫,野婦是與野夫的配合嗎?
當然,一個高校教授,自然對偏遠地區不太了解,所以她能說出這樣的話,其實也有客觀的因素存在。只是這樣的一句話,是否是在傷他人心?
如果我是嘉峪關的男孩,聽到這句話,可能不僅僅是難受,更是傷心失落。這個話語里的邏輯,是不是在說大城市的人都文明有禮貌,而農村縣城甚至鄉村地區的男士,就一定不如城市女孩優秀?
偏遠落后地區的男孩,就只能匹配偏遠落后地區的女孩嗎?如果說出這話的人是該學生的父母,我想不至于讓人有如此的感慨,畢竟父母肯定是第一個為孩子考慮的。
可是人家父母尚且能有這樣的認知,沒否認孩子不能在當地找到合適的伴侶,為何為人師表的教師,就已經先對當地的男孩子打了分?
嫁給嘉峪關的男孩子就一定會成為“野婦”嗎?這個詞這句話這種觀點,不應該從一個導師的口中說出來,不得體,也不合適。
當然,這一切的初衷可以被理解,該教師對自己的學生十分熱心,所以才會苦口婆心去勸誡。
只是她不要忘了,她還是教師,她的職責是教書育人,那么首先擁有一個在太陽底下立得住的價值觀,不應該是件難事。
嘉峪關的男孩,或許出生的地點不如其他人,但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風光,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風景,哪怕是縣城,哪怕是農村,難道沒有各自的美嗎?
忘了歷史,不記歲月,才會如此鄙夷落后地區吧,可是出生在哪里,不是他們的錯,一個人只要有積極的心態能做事,就不應被出生地代言,他無法決定在哪里出生,卻可以依靠自己影響未來。
當然,小地方的生活也許真的沒有城市那么精彩,但不就是因為如此,才需要這些公仆去當地付出,多多做出貢獻嗎?更何況,他們是因為自己在這個崗位上,才努力為當地做出貢獻,做出了貢獻,對他們本身來說,也是一種業務上的肯定。
一個優秀的人難道會不被提拔嗎?為何該導師只看到一點,以為學生選調在當地,就會永遠留在那里,只能委身偏遠地區的人做一個“野婦”?
這不是新時代的獨立女性,相反對我來說,是一種女性自我被束縛的象征。職業尚未開始,就想到了嫁娶的局限,說句實在話,難道一個女生讀到碩士畢業,只是為了給自己未來的婚姻鍍個金?
偉大的女性,能頂得起半邊天,也能在泥濘里開出花,但有的人卻只看到泥土里有微生物,認定那不潔凈,反而忘了是泥土孕育了一切。
偏遠落后地區的男孩,真的不背這個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