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過去了,涉及十多家信托與保險機構的武漢金凰百億假黃金案,終于有了一個初審判決。
2024年5月28日,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披露,對賈志宏、武漢金凰珠寶有限公司、合肥渤銀投資咨詢公司等18名被告人進行公開一審宣判。其中:
對被告人賈志宏以合同詐騙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對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數罪并罰,判處無期徒刑。
這是一起離譜而又拙劣的黃金造假大案,賈志宏的武漢金凰集團從2015年起以“黃金質押+保單增信”的模式融資,向金融機構提供Au999.9足金質押物,并由人保財險湖北分公司等保險公司提供企業財產險,保單約300億元。此后,賈志宏以增信后的保單,先后從包括3家保險公司、9家信托公司在內的十幾家金融機構融資共200億元。
在長達5年的時間內,縱有多次“金包銅”的造假流言傳出,但沒有人驗證、揭穿這起騙局。直至2020年6月案發時,金凰集團未到期的融資額仍然高達160億元。
賈志宏因“金包銅”而被判合同詐騙,這并沒有出乎大眾認知。而判決中“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對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才是看點,這意味著賈總的案子并不是什么個人行為,而是涉及到內外勾結、官商勾結等勁爆內容。
有時候,人民群眾的想象力,完全跟不上金融犯罪分子的實際操作。
?初入江湖
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36歲的賈志宏跨過了羅湖邊檢站。他是在港鐵灣仔站靠近譚臣道出口下車的,因為這里是電影《古惑仔》實景拍攝的地方。
賈志宏當過兵,混過社會,陰差陽錯之下來到了香港,自然要來銅鑼灣街頭朝圣。不過,他的偶像不是陳浩南,而是柯受良飾演的“大表哥”。
為了原汁原味地演唱柯受良版本的《金包銀》,賈志宏甚至用“片假名”的方式,逐字逐句地為閩南語歌詞標識諧音。
據說,發跡后的賈老板曾在KTV放飛自我,有閩南籍金融人士評價道:
他唱到“阮的生命嘸噠錢”,頗有柯氏神韻。
在《古惑仔》電影中,柯受良把“有活力的社會人士”的無奈演得活靈活現,因為他在現實中真的混過社團(拜在竹聯幫門下)。同理,賈志宏能完美復刻《金包銀》,是因為他真的黑白兩道通吃,且沖鋒在前、敢打敢殺。
一位金融業人士對賈志宏的第一印象特別深刻:
他人高馬大,看上去氣勢非凡;他膽子大、路子野,黑白兩道通吃;他口才好,聲若洪鐘,說話斬釘截鐵,讓你覺得他比你更懂金融。
2001年左右,賈志宏以香港富商的身份回到了武漢,準備干一番“空手套白狼”的大事業。
當時正值我國金融部委改制,在朱镕基總理雷厲風行的要求下,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剝離三產企業、與旗下經濟實體脫鉤。
在湖北省關系深厚的賈宏志看上了央行在鄂省的制金廠。經過一年多的勾兌,賈志宏如愿以償地收購了這家湖北省最大的黃金加工廠,繼承了該廠在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會員單位資格。
獲得準入門檻與資格背書的賈氏金廠名聲鵲起,賈志宏趁熱打鐵地進行股改,最終于2007年以“武漢市金凰珠寶有限公司”的名義申請在A股上市。
而在A股上市未果后,賈志宏沒有氣餒,利用“國內最大的黃金首飾制造商”、“上金所綜合類會員單位”的幌子,利用信息差以紅籌股的方式,于2010年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上市公司的簡稱是:
Kingold.
Emmmm,怎么說呢,不管你靈性地翻譯為“舊王”還是“老畢登”,你就說這名字:
它霸氣不霸氣吧?
賈總的行事風格與審美,就是這么江湖味十足。
?混改羅生門
金凰集團上市了,掙的還是美元,US dollar!
賈總牛起來了。
本著“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的江湖經驗,與賈志宏關系密切的湖北省各路神仙,重申與賈總的友誼,向賈總尋求幫助。
例如當時分管湖北省工業、交通、國有資產監管的副省長,在武漢金凰假黃金案主持前期工作的曹廣晶,就是“急病亂投醫”的人之一。
2024年5月24日,落馬高官曹廣晶被判無期徒刑,在公訴書中有一段隱晦的案情描述:
在擔任副省長期間,主導湖北省某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紓困重組事宜,并將該內幕消息透露給他人,致使他人利用內幕消息提前買入股票,非法獲利1042萬元。
其實,曹同志利用內幕消息做文章的事是真的,但曹同志試圖引入“財神爺”救紓困國企,這份初心同樣也是真的。
這家等待紓困的國企控股公司,就是三環集團(證券代碼300408)旗下的襄陽軸承廠(證券代碼000678),而被指定的“大金主”,就是賈志宏的金凰集團。
在當時,三環集團正謀求改制,其中就包括剝離旗下的襄陽軸承廠。
雖然連年虧損,但襄陽軸承稱得上是中國資本市場上的優質并購標的。一方面,襄陽軸承是一家上市公司,足以實現A股借殼上市的美夢。另一方面,襄陽軸承的底子深厚,產能、技術、技術人員儲備在業內頗有盛名,是真正能干實事的企業。
當時業績不錯的浙江省上市公司寧波華翔(證券代碼002048)就相中了它,意欲強強聯手,發揮產業協同效應。
但“很有誠意”的寧波華翔沒有笑到最后,在汽車零部件行業沒有任何經驗的金凰集團,以黑馬的姿態入局,閃電般地完成了收購,而且是:
我兩個都要。
當時湖北省某財經記者解釋道,湖北本地企業金凰集團拿出了69.98億元收購三環集團,并100%控股其旗下的襄陽軸承,該方案最有誠意。
然鵝,該記者沒有說的是,金凰集團實際拿出的自有資金僅有28億元,另外的42億元則是由當地銀行提供的意向性融資安排。
《界面新聞》的調查報告說到: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就在完成三環集團股權交割以及工商變更登記的同一天,即2018年12月29日,金凰集團和武漢鑫三環科技投資合伙企業均將各自所持三環集團的全部股份質押給了湖北省國資委和湖北省興楚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這兩者正是三環集團股權的出讓方。
這么說吧,待紓困企業為新老板賈志宏“賣身貸款”,賈志宏再把全部股權質押給出讓方。這等騷操作,柳大師看了也要落淚,也惹得寧波華翔驚呼“看不懂”。
并購事宜結束后,寧波華翔向湖北省國資委、武漢光交所等機構發送了《質疑函》,要求公開評審流程與決策結論,但并未獲得明確回復。
2019年4月,湖北省紀委監委發布消息稱,三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舒某涉嫌嚴重違紀和職務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經查,在公司改制時,擔任其資產評估師的張軍祥、吳艷等人受三環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姚某的指揮,犯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導致國有資產被漏評、低評。
因涉及反腐、國有資產流失等紅線問題,三環集團的混改遲遲沒有進展,并購方金凰集團的資金鏈出現斷裂跡象。
而賈志宏真正的資金問題,才剛剛開始暴露。
?劍走偏鋒
多種跡象顯示,早在金凰集團涉足并購案時,就算有關部門暫緩和優化了籌資安排,“蛇吞象”的金凰集團依然難以承受資金壓力。
例如根據公司財務報告,截至2017年底,金凰集團的所有者權益為20.56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4.27%。它怎么可能負擔得起70億的并購案例?
在當時,有不少財經媒體質疑金凰珠寶并購的充分性與必要性,尤其尖銳地發出“錢從哪里來”的疑問。
現在我們知道了,賈總的錢,從一開始就是劍走偏鋒,打著“假金換真金”的注意。
從2015年起,金凰集團采用了“黃金質押+保單增信”的融資模式,向金融機構提供AU999.9的足金質押物,并由人保財險湖北分公司等提供企業財產險。
據悉,人保財險(湖北)開出的保單共計74筆,合約300億元人民幣,到期時間為2020年10月。
而金凰集團成功地利用增信后的保險單,向從金融機構騙取了約200億元融資。
重點來了,截至2020年到期前,這批通過保單增信換來的融資,尚未償還的部分達160億元,且對應質押的黃金為:
83.03噸。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官方黃金儲備為1985噸,全國黃金生產量是380噸。其中黃金產量最高的企業紫金礦業,生產了40噸黃金。
金凰集團質押的80噸黃金,是紫金礦業全年產量的2倍。金凰集團說這些黃金大多從上金所等正規渠道購置,但上金所的交易人員表示,無論是交易記錄還是上金所的頭寸,金凰集團說述的交易量“都是不可能的”。
但各家金融機構篤信這是一筆“好買賣”,尤其是近年來黃金價格一直穩中有升,抵押物足夠對沖壞賬風險。
當然,平靜之中蘊含著驚雷并非無人知曉,事實上,這在湖北金融圈并不是秘密。
江湖中彌漫著關于金凰集團的野史。
長期以來,金融圈人士有一個疑惑:金凰集團是武漢的一家知名企業,老板又手腕通天,但武漢金凰極少向本地金融機構借款。例如在此之前,金凰集團在湖北僅有2億元貸款,卻不惜以黃金抵押的方式,向民生信托、東莞信托等省外金融機構籌款200億元。
一位湖北金融圈大佬在暴雷后向《財新》記者說:
湖北省的金融機構都不太與武漢金凰打交道。例如黃金案中,湖北省的兩家信托公司(國通信托與交銀信托)就沒有投過一分錢,湖北省的銀行基本也沒投過錢。 但我們也不會說什么,沒必要得罪賈志宏。
甚至于早在2010年前后,武漢金融圈就流行一個笑話:
賈志宏曾把一批黃金質押給小貸公司,一位小貸公司老板去西藏禮佛,臨走前從保險箱拿了兩根金條作為佛禮。結果在機場時,這位老板接到寺院的電話:你怎么能拿兩個銅塊欺騙佛祖!
可見,外地信托的背景調查做得還不到位,沒有判斷出這樁生意的潛在風險。
直到2020年4月,參與黃金抵押再融資案的民生信托接到老板、地產大佬盧志強的通知,鑒于泛海集團資金鏈極度緊張的情況,打算把民生信托的抵押單轉讓給其他機構。
于是在潛在買家的要求下,民生信托對金凰集團質押的黃金進行開箱檢查。
在檢測結果揭曉的前一晚(2020年5月15日),金凰集團董事長賈志宏突然致電民生信托高管,強烈希望能叫停檢測。
在被民生信托拒絕后,第二天清晨,賈志宏給民生信托的這位高管發了一條長長的短信,感謝了多年來民生信托對金凰集團的支持與幫助,短信的結尾是兩個字:
別了!
這位高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看到這兩個字,我的心都涼了。雖然當時檢測結果還沒出來,但我感覺那金子100%是假的。
幾小時之后,檢測機構送來的結果顯示:
存放在金庫里作為質押物的這批黃金,表層是AU999.9足金,但主要成分系“銅合金”。
對于“金包銅”的情形,《財新》記者在《百億黃金局》一文中,配了一個形象的封面插畫。作為吃貨的我,第一時間的反應竟然是:
這土豪版月餅賣相不錯呀,在哪里才能買到呢~
?身不由己
一夜之間,80噸黃金成為“金包銀”,各金融機構的百億資金打了水漂…涉事雙方開始了精彩的攻伐與辯護,抖落出一地雞毛。
例如案發后,在假黃金案中損失最慘重的東莞信托稱,早在2020年2月,東莞信托在處置另一單賈志宏用于抵債的黃金時,隨機抽取了1根一公斤的金條送檢,結果顯示“金條表面鍍金,內部成分為銅合金”。
對此,賈志宏向媒體記者表示:
哪里有假啊?保險公司都開保單了。而且都過去五六個月了,如果黃金有假,東莞信托為什么不報案?
這的確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賈志宏的黃金,經過了“黃金入庫、黃金質押、向保險公司增信”的三個步驟,按照商業常識,高達80噸的黃金是一個巨額標的,交割雙方應遵循謹慎原則,在每一個環節都嚴格地隨機抽樣,送達權威第三方檢測。這么多精英人士以及專業第三方機構,是怎么被拙劣的“金包銀”騙局騙過的?
更何況,東莞信托既然發現了賈志宏其他黃金造假的劣跡,為何既不啟動緊急抽檢措施,也不向警方報案,尋求公安與司法介入?
在這起特大黃金造假案中,誰是做局者,誰是串謀方?涉案的多家上市公司、金融機構、第三方鑒定機構…各自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涉事各方都存在打著如意算盤的“內鬼”,它們維系“著斗而不破”的詭異局面,很難對此簡單評判。
首先,為什么與汽車零部件行業不沾邊的武漢金凰非要介入三環集團的混改?
理性地分析,即便是因曹副省長的面子抹不開,為什么賈志宏不從自家資金流出發,先行并購20億的襄陽軸承廠,反而失心瘋地“蛇吞象”,非要以70億元的高價打包收購兩家上市公司(三環集團和襄陽軸承都在A股上市)?
答案很簡單,都是房地產惹的禍。
早在2012年,武漢市政府給三環集團下發了土地工業用地“即征即返”的文件,三環集團的數塊工業用地已被納入舊改計劃。這一點在東莞信托發布的信托計劃中亦有描述:
三環集團在武漢、深圳等城市的核心區域擁有近萬畝的土地儲備,可售貨值達400億元。
賈志宏一開始的收購對象就不是襄陽軸承,而是母公司三環集團。他看中了三環集團“利用工業用地變更為商住用地、納入舊改與房地產開發”的前景,并設想了“并購重組+房地產概念包裝+A股講故事圈錢”的三步曲,試圖在房地產開發與A股再融資兩方面實現雙贏——賺兩次錢。
在賈志宏看來,70億元整體收購兩家公司是很劃算的,因為光是三環集團最核心的兩塊舊改用地,當時的估值就超過60億元,穩賺不賠。
而且賈志宏并不太擔心資金鏈斷裂的潛在風險,因為通過“金包銀”的方式騙取的200億元再融資資金當中,只有70億元被金凰集團用于三環集團混改。至于另外的錢哪里去了……
你猜?
(大家嚎,這里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其次,涉事金融機構的操作存在謎之操作。
賈志宏騙取融資的關鍵,并不是80噸黃金的抵押品,而是利用人保財險對這筆黃金提供的保單所產生的增信。換而言之,多家非銀金融機構看中了大型央企(人保財險)保單的金字招牌,因而提供了帶杠桿的借貸,讓賈志宏把“雪球”滾了起來。
長期以來,人保財險的經營業務中就包括了黃金運輸、存儲安全等方面的財產保險,以及針對貴金屬公司的特約保險條款(主要是對黃金質量、重量等黃金品質提供保險與再保險),應該說,對業務流程與風控關鍵點是很熟悉的。
在對金凰集團黃金的保單中,雙方明確約定:
本保單涉及的保險標的是Au999.9足金黃金金條,保險標的黃金的質量和重量由保險人承保,標的黃金應全部經過雙方認可的、具有黃金鑒定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合格。
據民生信托相關人士回憶,在黃金放入銀行保險柜之前的抽檢環節,來自金凰集團、保險、信托的十多名專業人士均在現場錄像。人保財險和民生信托的員工從中任意挑選了幾根金條,并將其送至熔煉室壓成薄片。為防止送檢途中被中途掉包,被壓制成薄片的黃金還被剪成不規則的形狀…
理論上,外表鍍金、內層是銅合金的“金包銅”,在壓成薄片時就會露出馬腳。但為何無人發現端倪??
顯然,這不是金凰集團可以獨自完成的造假案。
本次初審判決中,賈志宏被控犯下了“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對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恰好是對這個疑問的有力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金包銅”案是2020年5月16日東窗事發的,僅僅一個多月后,人保財險湖北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劉方明被免職。與劉方明同時免職的,還有該公司負責武漢金凰項目的業務員。
再次,金凰集團的黃金質押及轉貸款業務,本身的盈利邏輯存在極大的漏洞。
我們知道,無論是銀行還是非銀金融機構,資金出借利率的確定與風險直接相關。
例如銀行同業拆借利率(IBOR)極低,都是圍繞幾個BP斤斤計較(注:1BP相當于1%的百分之一,上調1個BP相當于利率上漲萬分之一)。這是因為同業拆借是發生在商業銀行或非銀機構之間的短期資金通融,期限很短(短的隔夜,長的不超過4個月),因而不可能出現高利率。
再例如,最近賣的火熱的超長期國債,盡管期限高達20年,但利率也只有2.49%。這是因為超長期國債以國家信用為背書,市場普遍認為風險較小。
同理,由于黃金受到產量、供求方面的限制,被普遍視為低風險金融產品,因而基于黃金抵押的金融衍生品,利率通常不會太高——出借人單方面拉升利率的結果,必然導致實物黃金交割的興起。
但金凰假黃金抵押貸款案中,安信信托、民生信托等8家信托機構,在2016年與武漢金凰簽訂了80億元的貸款協議,借款的條件讓人吃驚:
平均借款期限為2年,利率在10%-15%之間。
說句不客氣的話,把巨額黃金抵押出去借高利貸,不是腦子有毛病,就是內心有貓膩,真是一個敢借,一個敢貸!
隨后爆出的消息相當勁爆。
例如,金凰集團是與長安信托武漢分部總經理程萬里一起,研究出“黃金質押+保單增信”的杠桿借貸新模式的。隨后程萬里跳槽至東莞信托,又把這個商業模式在新東家發揚光大。
2020年假黃金案曝光后,程萬里從東莞信托辭職。
有金融監管人士稱,恒豐銀行暴雷后,監管方發現該銀行也參與了賈志宏的“金包銅”案,恒豐銀行的風控部門之所以未能完全發揮作用,和賈志宏與銀行相關人員的私下有關:
賈志宏做事的方式是,你給我融資20-30個億,我幫你消化3-5個億的不良資產。這個安排對金融機構“有很大的誘惑”。
在金融圈中,賈總的這種伎倆并不新鮮,它屬于典型的:
抽屜協議。
也許正因為存在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當假黃金出事后,借貸雙方既針鋒相對地相互推諉,又相互默契地給對方留出解決的時間與空間。
如此僵持數個月,直至大廈崩塌。
?荒野大嫖客
2024年5月28日,金凰集團“金包銅”案初審判決出爐。賈志宏等18名被告人被判處重刑。此前,已有涉案的人保財險、民生信托、東莞信托多名從業人士被判刑,如果加上落馬的湖北省副省長曹廣晶,這起離譜的黃金造假案堪比一起金融地震。
據說,已有不少高校財經金融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從中得到靈感,把它當作案例研究的材料,寫出了不少本科、碩士畢業論文。
我對此深表遺憾。
因為在我看來,賈志宏的“金包銅”造假,手段不可謂不低劣,但它能“騙”過眾多金融業精英,可不僅僅是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存在缺陷、或者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形同虛設。它是一個關乎商業倫理與商業道德,關乎行業性腐敗的金融詐騙案例。
80噸假黃金案里,涉案的袞袞諸公,都有著不可言傳的“苦衷”,都和柯受良在《金包銀》中唱到的那樣:
窗外的野鳥替阮啼,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我不由得想起一件趣事。
在賈志宏膜拜黑道電影的那個時代,我還在大學里風華正茂。當時正值盜版碟的高峰期,每個周末,大學生都要租一些VCD格式的影片,在宿舍里的臺式電腦上播放。
有一天,我們宿舍的文藝青年沈公子,神神秘秘地帶回來一部電影,關起門來與我們一起觀賞。
說實話,這部名為《荒野大鏢客》的牛仔片還挺好看的,我們都很滿意。
只有引薦人沈公子悶悶不樂。他黑著臉說,他在出租攤上找得很匆忙,不小心看錯了片名,導致了錯誤的心理預期。
原來,他看到內容簡介中了解到,本片的梗概,是男主角來到一個小鎮上,和一群人互動輸出的故事。
(《荒野大鏢客》劇照)
于是,他一時眼花,把片名看成了:
《荒野大嫖客》。
嚯,一群白嫖怪,這么刺激的咩…
——(全文完)——
寫在后面的話:
1,《金包銀》的原唱是蔡秋鳳,此后有費玉清的魔訪版,以及柯受良的極道版。關于這首歌,以及閩南歌曲,我其實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可惜拖更了兩年多,沒有寫下來。以后有時間補上。
2,高校財經類畢業論文中,案例研究是一個重要的方向,但我個人并不是很認同。因為在本人看來,用經濟現象解釋現實事件,是一種高度簡化的方法。但不能把現實事件的本質原因,歸咎于單純的經濟動因。經濟維度的動因永遠低于哲學和美學維度,經濟學總是向社會學、歷史學等領域汲取靈感。
舉個類比的例子,人活著就要吃飯,因此可以用恰飯模型研究人的行為模式。但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不能用恰飯模型評價人的行為邏輯及審美價值——你不能說梵高的畫好,好就好在它值多少錢。
覺得有趣,請關注公眾號:將軍箭
31 May 2024
點擊“分享”和“贊”,感謝你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