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輸一次兩次,就破滅的夢想不是真正的夢想。輸一百次一千次還愿意堅持的夢想,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去追求的夢想。”電影《我,就是風!》所輸出的“阿城精神”,獲得了觀眾的高度共情,其在映后被熱議的不僅是張家城的勵志故事和堅韌精神,還有更深層次的親子話題。影片今日發布“純粹熱愛”正片片段,聚焦父母視角,除了展現張家城對于籃球的純粹熱愛,更進一步呈現了人物背后的“家庭護盾”,從而引發觀眾尤其是家長群體產生另一維度的共鳴。
父母視角片段激發育兒靈感 引家長思考:看到自己
電影《我,就是風!》主要講述了少年張家城痛失右臂后,憑借對籃球的熱愛,不懈追求夢想的故事。今日發布的“純粹熱愛”正片片段,由張家城父母的視角切入,觀眾可以看到獨臂少年追夢之路的另一面。電影中,阿城打籃球的視頻引起廣泛關注,因此也有一些商業合作借機找上門來,希望阿城能趁熱進行直播帶貨。阿城的父母得知此事后,為尊重阿城的選擇,讓阿城真正的快樂,決然拒絕。因為他們深知阿城對籃球的熱愛是純粹的,也是因為籃球,阿城才在失去右臂之后又一次發自內心地笑了出來。如果阿城打籃球所得到的關注與支持被用于帶貨,那便是給他的夢想增加了“雜質”,他是否還會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成了未知數。因此即便家里經濟條件并不寬裕,甚至還有些困難,阿城的父母還是拒絕了這些機會。這不僅展現了父母對孩子純粹的愛,也展現了“家庭護盾”在孩子成長之路上所起到的護航作用。
影片中的健康親子關系,被不少觀眾所認同,“阿城父母的教育觀是不溺愛,不急功近利,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幸福。”有觀眾如是說,認為應該借鑒阿城父母的教育觀念,把孩子的幸福與長遠的發展放在首位。尤其是孩子對夢想的熱愛與追求,父母應該給予足夠的支持和鼓勵。還有家長觀眾透過阿城父母“這面鏡子”引發思考:“故事的真實性,也讓每個家長反觀自己。”
朱芳雨帶兒子“能量充電” 給娃播種“精神種子”
電影《我,就是風!》改編自“廣東新時代好少年”、云浮市云安區高村鎮獨臂少年張家城的真實經歷,并由張家城親自主演,他呈現出的未經雕飾的真實感,讓觀眾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內心世界。觀眾也因張家城的不服輸精神而深受觸動。在影片中公益出演的朱芳雨,在現實生活中既是中國男籃名宿,也是一名父親,此前他帶兒子到《我,就是風!》的首映現場,在映后互動中,朱芳雨鼓勵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在將來面對學習、工作上的困難時,能用張家城的精神戰勝它們:“今天帶我的孩子來觀影,是希望能將阿城面對人生逆境不服輸的精神傳達給他,也希望影片的內涵能傳達給更多的小朋友。”朱芳雨不僅將影片推薦給孩子們,同時也推薦給家長:“希望有更多的父母朋友把小孩帶來影院,欣賞這部很有意義和感染力的影片。”
有孩子正在學習籃球的家長則表示,孩子最近的訓練進入瓶頸期,總想放棄:“為了鼓勵他,我經常給他講張家城的故事,給他看有關家城的視頻,最近還帶他看了電影,看完以后孩子興奮地和我說,他從此有了榜樣。”影片上映后,不少家長認為阿城是青少年應該學習的榜樣,并相信榜樣的力量能夠引導孩子學會克服困難,永不放棄,希望通過耳濡目染,“阿城精神”能夠在孩子的內心深處扎根:“電影將阿城勇往直前、艱苦奮斗、不畏艱難等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可以在孩子心中播下種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