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流云在草青青
本人客觀討論養老金現狀及差距,旨在理性看待現狀,未來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維護國家社會養老保障制度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社會基本養老金分為城鎮退休職工社會基本養老金及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金,他們共同構建了我國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第一支柱,是社會養老的根本。
一、城鎮職工養老金
城鎮職工社保參保人退休后每個月領取的養老錢存在著巨大的地區差異和個體差異。
先看平均數和地區差異。根據人社部官方數據,2023年全國企業退休職工月人均養老金是2012年的2倍,即3372元。截至2023年,西藏,青海,北上廣深,天津,江浙等1/3左右的地區超過這個數字。
比如西藏已接近5000元。但接近2/3的省市則低于平均數。最低的地區平均數只有2000元出頭。地區差異的約為2.5倍作左右。
再看個體差異。全國企退職工最低月養老金不到1000元,高的則過萬元,相差十幾倍。如果是在經濟落后地區,只按最低標準交夠了最低繳費年限15年,領到的養老金最低的不到1000元。如果是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最低為1714元。最低月養老金差距大于70%。
接下來看群體差異。機關事業單位,央企,部隊及非國企高管等退休人員往往養老金最高。拿個萬八千的很多,一點都不稀奇。少的也有五六千。略低于五千都算少的。
不同地區的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人均三五千,低于平均數的是大多數,兩三千的比較多,低于2000的算少的。
而靈活就業人員養老金往往是最低的,能拿到3000以上就算多的,不同地區的大多數也就兩三千,或一兩千。低于1000的算是比較慘的。
二、城鄉居民養老金
和城鎮職工養老金相比,城鄉居民養老金水平低得多。當然城鄉居民的繳費水平也低,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
目前大多數地區60歲以上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每個人的養老金大多每月平均也就一兩百元。平均數能達到兩三百就算不錯的地區了,上海和北京比較高,低的1000多,高的2000以上。地區待遇水平差距較大,也有一定的個體差距,但和城鎮與職工養老金相比,差距相對較小。
三、如何理性看待養老金差距
退休收入的巨大差距,是否意味著巨大的社會不公?社會公平和個人公平不是一回事,所以不能從個人角度和立場出發下結論。
任何制度和政策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有利益既得者就有利益受損者,不可能讓每一個人滿意。公平永遠是相對的。客觀理性地講,對大多數人的公平就是社會公平。
現有的城鎮職工養老金和城鄉居民養老金制度的確存在著比較懸殊的個體差異和地區差異,這些差距可并不都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結果,而是有著養老保障制度設計之初的缺陷和多種社會原因造成的。在縮小貧富差距,減少不公平方面,制度和政策有進一步調整或優化空間。
呼吁國家在現有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等養老保障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革,縮小貧富差距。無論是退休時養老金待遇水平的核定,還是退休后每年養老金的調整,無論是城鎮職工養老金,還是城鄉居民養老金,都要進一步縮小貧富差距,而不是加大差距。這支杠桿重量涉及國計民生,頂層設計要拿捏好,多傾聽百姓的呼聲,平衡好效率和公平。
結語
縮小退休收入差距,兼顧效率和公平,任重而道遠,但勢在必行。只有這樣,參保人才更有繳費的積極性和連續性,收支才有根本保障,社會才會更穩定,更和諧,養老保障制度才能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