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的老李是小區里的快遞員,每天風雨無阻送貨上門。他從沒交過社保,總說:“繳社保不如自己存錢!每月1500塊,15年下來能存幾十萬。”可去年冬天,一場重感冒讓他住院半個月,自費花了2.3萬,存款瞬間“蒸發”一年積蓄。出院后他第一次認真算賬:光靠存錢養老,真的扛得住嗎?
一、賬本里的殘酷現實
老李的算盤很直白:每月存1500元,按銀行定期利率2.2%算,15年本息約32.4萬元。但現實卻給他潑了冷水——
存款越存越“瘦”:現在100塊能買5斤排骨,15年后可能只能買3斤。按3%的年通脹率計算,32.4萬的實際購買力只剩20萬出頭,每月可花銷從預期的1800元縮水到770元,還不夠交水電燃氣費。
醫療費是個無底洞:像老李這次住院,如果交了醫保(以北京為例),2.3萬醫療費能報銷1.5萬,自付只要8000元。而他沒醫保,存款直接少了2.3萬。
二、社保的“隱形福利”被低估了
隔壁老王和老李同齡,按最低檔繳社保15年,退休后每月領3200元養老金,還附帶兩大“護身符”:
1. 終身工資:老王的基礎養老金每年跟著社平工資漲,過去20年全國養老金年均上調5%。而老李的存款利息連通脹都跑不贏,15年后每月770元的購買力,可能只夠買袋米面。
2. 醫保保障:老王做心臟支架手術花了8萬,醫保報銷后自費2萬;老李若生同樣的病,存款直接砍掉三分之一。
三、聰明人的“兩條腿走路”
社區里開小超市的張嬸,給老李支了個招:
社保打底:哪怕按最低檔繳(2025年北京靈活就業月繳約1200元),退休后每月至少能拿2000元,還能享受終身醫保。
存款升級:剩下的300元定投指數基金,按年化6%收益算,15年后能多攢11萬,比純存款多出近三分之一。
四、政策給普通人留了“后悔藥”
老李現在慌著補社保,發現三個補救通道:
1.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一次性補繳15年,按年繳5000元檔,60歲后每月能領800元左右,適合收入不穩定人群。
2. 靈活就業社保補貼:像老李這樣的自由職業者,最高能領到繳費額的2/3補貼,實際月繳僅需400元。
3. 個人養老金賬戶:每年存1.2萬抵稅,還能買穩健理財,比普通存款多賺利息。
老李的新選擇:現在他每月拿1000元交靈活就業社保,500元定投基金,剩下的錢存銀行應急。“以前覺得存錢最實在,現在才懂——社保是防彈衣,存款是備用彈匣,少一樣都可能‘陣亡’。”
一句大實話:養老就像爬山,社保是景區修的登山步道,存錢是自己帶的登山杖。光靠一根杖,可能爬到半山腰就累趴;跟著步道走,至少能保證你不掉下懸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