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姜萍這個故事很多人沒留意到一點,美好是有代價的。
17歲中專女生超越一眾名校生殺進阿里全球數學賽決賽,這毫無疑問是數學天分的展現。
但隨著這兩天信息挖掘,大家發現姜萍的奇跡背后其實是有很多故事的。
她在中專的老師叫王閏秋,并不是普通老師,而是江蘇大學數學科學院的碩士,王老師對于數學非常熱愛,所以即便是到中專學校當老師,也一直沒落下數學方面的功夫,始終延續著數學研究。王老師之前兩年也都參加了阿里數學競賽。分別取得了166名,432名的成績。
但這還沒完,大家再去查王老師的履歷,發現王老師的師承也不普通,王閏秋師從盧殿臣教授。盧殿臣教授是江蘇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在數學刊物上發表過50余篇論文,包括SCI檢索8篇~
很多人覺得姜萍的故事無法想象,一個17歲少女靠自己研究能比過一堆世界名校,不是的,從盧殿臣教授再到王閏秋老師,這一條線下來其實是非常踏實的一條學院派數學根基。
中專學校里出現數學天才很不可思議,但其實中專學校里有一個師從數學教授,常年參加數學競賽的數學老師,這同樣不可思議。
玄幻小說的劇情是根骨極佳的主角撿到一枚戒指,里面剛好有一個神通廣大的神秘老爺爺,而在現實世界,有數學天分的姜萍,恰好就在中專學校里遇到了名門出身熱心數學的老師王閏秋~
遇到有天賦的學生真想學的時候,這個“老爺爺”是真的可以提供非常高層面的數學指引的。
所以不科學的故事背后,其實反而是講科學的。不是野路子就能弄到世界賽12,而是天賦加汗水再加上科學的學習方式。
但是,問題就在這里了,從學生角度來說,這毫無疑問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可如果反向來看呢?
你會發現這不就是這兩年大家廣泛吐槽的哈佛博士去卷教師編制現象嗎?
當年深圳中學教師錄取名單出來,一堆哈佛耶魯斯坦福的時候,許多人認為這是非常不好的現象,北大清華哈佛的高材生,不去互聯網大廠研發高新科技,而跑去中小學卷編制,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人才浪費的。
可現在來看,如果沒有王老師這個數學碩士跑去中專當老師,姜萍這樣的天才學生能不能被發現,能不能最大化的挖掘出潛力,顯然是要打一個問號的。
如果只是一個普通的數學老師,知識范疇僅限高考數學,能不能高屋建瓴的提供數學指引,能不能在偏微分等問題上提供幫助,乃至依據姜萍學習水平推薦對應課本呢?這些都是很難想象的。
所以你看,很多事情是多面化的。
當大家討論教育問題,討論學生發展的時候,往往會期待現實世界如同當年的美國雞湯一樣,隨便一個學校里都有來自哈佛斯坦福的教授,當學生展現天賦的時候,這些大隱隱于市的老爺爺們立刻就能提供世界級的學科教學指引,最大化挖掘學生天賦。
但當大家討論就業問題的時候呢?大家往往又很難接受清北哈佛的高材生,好不容易都讀到博士了,最后卻去普通學校當一個老師。既然是清北哈佛的高材生,那么理所應當要去研究造火箭,哪怕不造火箭,也應該去華為這種超級科技公司研究芯片,你說去了字節研究算法,大家都會感嘆一句屈才了~
但事實是如果沒有后者,前者也不可能出現,想要前者,那就必然要接受后者。
如果沒有大量高學歷人才涌入基層教師崗位,你們想象的天才學生都能得到高水平老師指引就只能是想象。只有大量高學歷人才進入基層教師崗位,曾經雞湯文理出現的,學生一展現天賦,老師立刻能提供近乎無上限的專業指引這種故事,才可能成為現實。
那些美好的故事,動人的雞湯背后,從始至終都是需要代價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