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藍字關注通貨朋仗
1,買學區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家庭實力來綜合考慮。我在過去寫關于學區的文章里講過,絕大多數買學區房的家庭,其實都是普通的中產,手里首付多在500萬以內,二三百萬的有很多。
這個群體的特點是,承受風險能力比較差,對于教育的預期過高,不管是盲從還是真正的為了孩子教育,總之,從消費的角度來說,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圍。
大家沒看錯,我說的是消費,孩子教育是消費,不是投資。學區房價格的波動,就是他們家庭的滅頂之災。其實學區也算是中產階級的陷阱之一。
2,德勝的學區價格,60平米左右的老公房兩室一廳,在2021-2023年這個階段,最高成交價能達到1000萬左右,900萬左右是常態,現在這種房子的價格已經跌到了600萬,單價從17萬+降到10萬,還沒有腰斬,但從趨勢上來講,腰斬只是時間問題。(之前價格確實太夸張了)
西城的學區,尤其是德勝月壇這類,主要的購買人群非常固定,90%以上 的購買家庭,孩子有上學需求,或者簡單理解,買德勝就是為了上學的,房子住不住都不重要。
從買房心態上來說,2018年以前,買學區房的家庭對于學區的預期是比較穩定的,那個階段各個區還沒有開始多校,你買哪個小區,能上哪個學校,多是固定的,穩定的預期,加上龐大的購買人群,自然就使得學區房的價格穩定且不斷上漲……
到了2020年,是西城學區的一個分界點,2019年海淀落地了多校政策,2020年西城落地了多校政策,從這之后,家長對于學區房就沒那么忠誠了,基本上變成了:哪里便宜買哪里。中關村的房價漲了,就去追德勝,德勝的價格漲了去追蜂鳥,蜂鳥的價格漲了去追和平里。
這種不穩定的學區預期,其實就是學區政策調整的結果,立竿見影。但是你想打破大家(心理上)對于孩子教育的盲目崇拜,卻沒那么簡單。
這個需要時間,而且需要讓這群追學區的人感覺到疼。(房價大跌)
直到今年,這種盲目崇拜還沒有結束,德勝的房價跌了之后,大家還是會追進去,只不過跟過去不同的是,這群買學區的人沒有能力把價格抬起來了。
只要你抬不起來,就會接著跌,這就是學區房的趨勢。
3,入學人數大降,買學區房的大部隊人數會越來越少。
4,學區政策還會繼續,升學的大雷還沒來,也就是說,東西海在高中上的優勢會變得越來越弱,這是趨勢,也是終將有一天要成為現實的事情。
5,學歷的作用越來越弱,這也是客觀事實,能力大于學歷,能力越來越重要,再卷學歷…不像過去那么有用了。其實過去卷學歷的,能力不強的,在職場上也很難。我覺得至少80后這批家長要有這個意識。
6,從2010年左右,到現在,學區房的一個風口算是過去了,我覺得大家要認清現實。
7,未來職校畢業的人會越來越吃香,這個也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大家之所以現在看不起職校,是因為用過去的眼光看問題,80后讀書那個年代,確實是本科吃香,職校啥也不是。
大家可以看看發達國家,職校畢業有一技之長,收入都還不錯,社會地位也不錯,發達國家和我們的區別在于,他們發展更早,從發展規律上來講,都是一樣的,我們變成那樣的狀態,只是時間問題,或者說已經發生,但很多人還沒意識到。
大家再看看國內,一本畢業,收入幾千,還有可能面臨裁員,這也是事實,而且是普遍事實。
以上就是我沒法看好學區的一些原因,供大家去參考。
8,希望買學區的家庭一定要做好平衡,平衡好自己的家庭資產、平衡好生活品質……想清楚生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不要舉著孩子教育的名義覺得在做正確的事,花多大代價都愿意承受,這是不理智的。
客觀認識樓市,客觀認識學區房市場,同時自己建立風險預期,結合自己家庭的實力,如果用這種健康的心態去買學區房,就沒什么問題。
關于學區價格的預測,我們到時可以驗證一下。2024年6月
文末是蒲公英找家的業務推廣——賣房陪跑,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掃碼。
買房陪跑,掃下方二維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