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于2024年第2期)
壽山芙蓉石
>芙蓉石雕——迎風展翅
張志在/作
作者簡介 李玉娟,地質礦產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巖石學、礦床學、礦物學及地學科普,中國壽山石館創新驅動服務站專家。
自然界有兩種寶玉石被稱為芙蓉石:其中一種為晶質石英,又稱薔薇石英,一般呈淡紅色和粉紅色,顏色為微量錳和鐵離子所致;另外一種為葉蠟石,又稱芙蓉石,是壽山石中名貴品種之一,顏色豐富,主要為微量的鐵離子致色。本文說的是壽山石之芙蓉石(簡稱壽山芙蓉石)。
壽山芙蓉石,產于福州市加良山,其色潔質嫩,猶如初開的木芙蓉花,因而得名。芙蓉石質地溫潤柔和、細膩純凈,如脂如膏,色彩齊全豐富,十分適合創作,頗受篆刻家、雕刻師青睞。芙蓉石也是壽山石品種中少數開采歷史悠久的品種之一。芙蓉石開采于明末清初,以其“似玉而非玉”之麗質而名揚天下。
品種豐富 森羅萬象
壽山芙蓉石種類十分豐富。在壽山石地理標志產品中,一共列舉了89種壽山石品種,其中芙蓉石就占到9種,有芙蓉石、將軍洞芙蓉石、醉芙蓉石、五彩芙蓉石、蠟燭紅芙蓉石、半山石、半粗石、綠若通芙蓉石、溪蛋石,等等。這些芙蓉石產出位置為加良山,其主要礦物均為葉蠟石。芙蓉石命名方式多樣,按照礦洞名稱與產出位置分,有將軍洞芙蓉石、天面洞芙蓉石、半山芙蓉石等;按色澤分,則有白芙蓉石、紅芙蓉石、黃芙蓉石、青芙蓉石、五彩芙蓉石,其中青芙蓉石還分為竹頭窩芙蓉石、綠若通芙蓉石;按質地分,有老性芙蓉石、結晶性芙蓉石、新性芙蓉石;按照地質成因來分有芙蓉石、溪蛋石。原生礦芙蓉石經歷流水搬運作用形成為溪蛋石,溪蛋石的成因類似于田黃,不同之處在于芙蓉石形成之后崩落于溪中故稱之為溪蛋石。然而,其無論品質、產量以及名氣均比不上田黃。溪蛋石品質并非不及高山石(田黃的母礦石),從原生礦來講兩者品質和產量都不相上下,而是由于其產地月洋溪地勢較陡,下游為水庫,而非田地,溪蛋石因此在湍急的水流之中被磨圓直至殆盡,市面上可見溪蛋石均較小,不成規模。
得天獨厚 別具一格
相比于壽山石的其他品種,壽山芙蓉石產出位置也十分獨特,它主要產自福州市加良山,加良山則位于壽山盆地南部。壽山盆地分布有1.3億年前的古火山群,共有28座火山,其中盆地東南部僅有加良山大量出產芙蓉石,真可謂絕世而獨立。出產芙蓉石主要有將軍洞芙蓉石、天面洞芙蓉石和半山芙蓉石等,其中以將軍洞芙蓉石最為出名,品質最優。
將軍洞芙蓉石:細潔凝膩,純凈無瑕,十分難得。將軍洞芙蓉石又稱天峰洞芙蓉石,位于加良山之巔,采石洞是從山頂垂直而下,深達30多米,因產量稀少、采石艱辛但品質上佳而十分珍貴。相傳乾隆時期該洞被一地方將軍所霸占,故后人稱其為將軍洞。后礦洞坍塌,從此絕產,今傳世者多為數百年前舊品。
天面洞芙蓉石:又稱上洞芙蓉石,是晚清及民國芙蓉石的主產洞,石質也頗佳,純潔度略遜于將軍洞芙蓉石。20世紀三四十年代曾出產過一批白、黃、紅各色佳品,好石者爭相求之。
半山芙蓉石:加良山上半部所出石質最佳,半山腰次之,半山芙蓉石就出產于半山腰,因此名為半山芙蓉石,石色以白、紅、黃三色多見,質地較硬,透明度較高。
> 溪蛋石(原石)
陸離斑駁 拔群出眾
芙蓉石的顏色在眾多壽山石中當屬一絕。特別是白色品種。西泠印社名譽社長韓天衡先生對芙蓉石評價:“白芙蓉是壽山石有別于其他所有坑石的佳品,色白質純,可與田黃石雄峙。”金石書畫家潘主蘭先生贊道:“玉腕冰肌比石頭,躊躇總覺不相恈。藕尖白有芙蓉凍,麗質當推第一流。”當然除了白色之外,芙蓉石還有其他顏色,黃色、紅色、五彩等,其中黃色芙蓉石相比于田黃,雖不如田黃沉穩,但勝在明快;而紅色的芙蓉石則與高山桃花相得益彰。書畫纂刻家陳子奮先生贊黃色和紅色芙蓉石:“黃芙蓉則淡黃與朱黃,通靈明媚處,大有橘柚玲瓏映夕陽之韻致。紅芙蓉則紅塊片片,濃若牡丹,嬌艷奪目。”除此之外,芙蓉石還有五彩芙蓉石,顏色豐富多彩。白色芙蓉石是由純凈的葉蠟石組成,紅黃等多色均由鐵離子和含鐵礦物致色,這種鐵離子占據葉蠟石晶格,含鐵礦物則賦存在細粒狀葉蠟石礦物之間。
白芙蓉石,白色為芙蓉石主色調,石質脂潤膩凝,雅潔明瑩,有羊脂白、藕尖白、白玉白、豬油白、瓷白等,以藕尖白最為名貴,細嫩而通靈。藕尖白石質似蓮藕的芽尖,如瓊漿初凝,極為細嫩潔白通靈。瓷白芙蓉石,又稱陶白芙蓉石,不透明,以其色澤如陶瓷一樣潔白而得名。
>白芙蓉石(原石)
黃芙蓉石,純黃的芙蓉石少見,多為黃白兩色相間,色澤妍美明麗,清新脫俗,又分為桂花黃、枇杷黃、蜜蠟黃、牙黃、杏黃,石性比白芙蓉石稍覺堅實。黃色十分鮮艷嫵媚,但多有白色透出,純者十分難得。
>黃色芙蓉石雕——六逸仙蹤
劉丹明/作
紅芙蓉石,又名醉芙蓉,色淡紅若粉,或肉紅色;又有白里透紅,肌理暈含紅斑塊者,名紅花芙蓉,如紅花朵朵,濃淡相映。紅芙蓉分為蠟燭紅、醉芙蓉、紅花芙蓉。蠟燭紅,色艷紅,質細潤,如蠟初熔,光澤煥發,嬌艷鮮美。醉芙蓉則呈淡粉紅色或肉紅色,如貴妃醉酒,白里透紅,美艷奪目,是極為稀少名貴的品種。紅花芙蓉,則是在白色芙蓉石肌理中含牡丹紅斑點,如朵朵鮮花沉浮其間,十分別致,石質極為通靈者稱之為“紅花凍”,極為罕見。這種紅色主要是三價鐵離子或赤鐵礦礦物所致。
> 蠟燭紅芙蓉石(原石)
青芙蓉石,色白中帶綠,微透明,青翠如竹葉。綠若通芙蓉石就是一種青色芙蓉石,青中帶黃,石質微透明,常帶有紅色斑或筋絡,很是可愛,質地和色澤純者難求。
五彩芙蓉石,為紅黃白青赭多色相間的芙蓉石,是少見的五色俱全的石種,赤如雞冠、黃如蒸栗、白如載脂、青如翠竹、黑如純漆。黑色主要為細粒黑色黃鐵礦礦物所致色。
> 五彩芙蓉石雕——逍遙游
馮水良/作
獨有千秋 自成一格
壽山石的主要礦物為葉蠟石、迪開石和伊利石。各品種的礦物成分不同,因此可以用來區分壽山石各主要品種,如芙蓉石主要為葉臘石組成,高山石則主要為迪開石組成,而連江黃石為伊利石組成。這三種礦物的莫氏硬度均為2 ~ 3,均為黏土礦物,礦物顆粒比較細,初識壽山石的愛好者可能不容易區分,但壽山石藏家和雕刻師僅憑肉眼就可以區別。從礦物學來講,葉蠟石礦物與迪開石礦物相比,葉蠟石礦物透明度不高,但是其蠟質感特別強,因此溫潤感十足。
有意思的是,因主要礦物成分同為迪開石,部分壽山石品種(如善伯、杜陵石和高山石等)受到較便宜的老撾石影響,市場價格腰斬,而壽山石主要成分為葉臘石,所受影響不大,價格依然堅挺。
在壽山地區的圖章石中,除了壽山芙蓉石之外,還有不少品種的主要礦物成分也為葉蠟石,如老嶺石、山秀園石、汶洋石等,這些品種都不如芙蓉石品質出眾,偶有優者確與芙蓉石難分伯仲。在其他地區的圖章石中,還有浙江青田石和芙蓉石比較相似,青田石的主要礦物成分也為葉蠟石,不過青田石顏色主要以綠色、青色和藍色等色調為主,與芙蓉石色調上有所差異,這些顏色差異是所含微量元素不同而導致的。
除此之外,芙蓉石的另一個礦物特征是含砂多,所謂的砂就是葉蠟石共生礦物的集合體。名貴的芙蓉石夾在堅硬的圍巖之中,肌理有黃色、白色或灰黑色的塊狀砂團,這種砂團或砂線的分布沒有規律,看起來大塊的芙蓉石剔除砂質后,所剩無幾,有些表面石質很好,雕刻到里層可能會發現有砂團或砂線,常常使藝人感到頭疼。芙蓉石多含砂其實就是葉蠟石和其他礦物共生的最好見證,這是火山熱液對凝灰巖改造的結果,主要表現為火山巖中的鉀長石與酸性流體發生反應生成葉蠟石和硬水鋁石,這兩者是共生的,故而芙蓉石的砂和肉總是如影隨形。這種礦物組合特征也是芙蓉石和青田石的區別之處:芙蓉石大量伴生有硬水鋁石,而青田石則較少伴生有硬水鋁石,常含有藍線石、紅柱石、剛玉次要礦物,兩者主要是由于成礦溫度不同而造成的。
>鏤空雕刻的含砂芙蓉石雕
石中君子 歷久彌新
壽山芙蓉石還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名貴的芙蓉石得到清朝皇室喜愛。康熙帝御寶“御賜朗吟閣寶”即為白芙蓉石所制;雍正帝“壺中元”“膺天慶”印璽皆為芙蓉石章;乾隆皇帝一生所用的壽山石印章,竟多達百余枚,其中不少是芙蓉石章。除此之外,芙蓉石還見證了一段重大歷史事件——辛酉政變。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豐皇帝崩于避暑山莊,遺詔立皇長子載淳為太子,任命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人為顧命大臣,贊襄政務,并規定他御用的“御賞”田黃石印章與“同道堂”芙蓉石印章,作為他“殯天”之后下達詔諭的憑信。“御賞”章作為“印起”,“同道堂”章作為“印訖”,必須同時加蓋方為有效。皇帝將“御賞”章賜太子載淳,“同道堂”章交由皇太后保管。三個月后,西太后慈禧聯合恭親王奕?發動政變,或殺或貶八大臣,將政權連同兩枚印章都掌握到自己手中,改年號為“同治”,實行垂簾聽政。
壽山芙蓉石并不是一開始在壽山石各品種之中就占據如此高的地位。起初,其石質略粗,且多含砂團,品位遠遠不如壽山高山石。到了清乾隆時期,將軍洞芙蓉石的橫空出世,讓芙蓉石這個曾經的“丑小鴨”華麗蛻變為“白天鵝”,從此入了文人雅士們的法眼,并且稱之為“石中君子”。也正是在那個時候,原列 “印石三寶”之一的青田燈光凍石采盡,而作為石壇“新秀”的壽山芙蓉石得以成功躋身“印石三寶”,與田黃石、雞血石并肩。
三百余年沉浮,壽山芙蓉石因其溫潤如玉,饒有君子之風,飽讀圣賢書的文人雅士們自然是一見鐘情,紛紛以品石為雅事,深情的表白也紛至沓來。有人推崇芙蓉石:“貴則荊山之璞,藍田之中;潔則梁園之雪,雁蕩之云;溫柔則飛燕之膚,玉環之體。”民國龔綸在《壽山石譜》中認為:“芙蓉石溫潤細膩,山坑其他石種無法相比。”清郭柏蒼在《閩產錄異》中評芙蓉石:“似白玉而純粹,玉不受刀,遜之芙蓉矣。”書畫篆刻家陳子奮則給芙蓉石最高的贊譽,他在《壽山石小志》中提到:“芙蓉之質與色,直可與田黃凍石雄峙壽山。”壽山芙蓉石因似玉非玉的品質在一眾壽山石之中脫穎而出,豐富的儲量和明艷的色彩使其在市場上經久不衰。
壽山芙蓉石,以其豐富的品種,獨特的地理位置,出眾的色彩,典型礦物特征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賦予了壽山石中最優美的名字,為壽山石增添一抹傳奇色彩。
(文中圖片由中國壽山石館提供)
作者: 李玉娟
編輯: 張佳楠
排版: 張佳楠
審核: 刁淑娟
官網: https://kpwhbjb.cgl.org.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