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L(參數丨圖片)這個車,我早就知道它的存在了,在它還沒發布的時候,我對它就有了一些預期,很顯然,它會是一輛介于秦PLUS和漢之間的轎車,基于這一點,我以為它大概是12萬左右起售。
鬼知道,這竟然是個“998”的傳人。
從秦PLUS到秦L,車身尺寸從A+級升級到了標準的B級,后懸架從扭力梁非獨立換成了四連桿獨立懸架,入門版的動力電池容量也從8.32kWh增加到10.08kWh。
即便秦PLUS進一步“榮耀”到了“798”,但把秦L也辦到“998”,比亞迪是真的有點狠。
它這么有誠意,很難讓人不質疑,既然如此……
先說動態表現
結論先行——完善!沒有什么明顯的bug,并且沒什么廉價感。
這對于一輛起售價才9.98萬元的車來說,我認為是個很高的評價了。
展開說說。
其實我試駕的并不是998的入門版80km領先型,而是指導價11.98萬元的120km領先型。
這兩款車型最大的差異在于動力系統,動力電池容量升級到15.87kWh,并且有了快充,電機功率也從120kW提升到了160kW,整備質量也重了115kg,所以賬面上的百公里加速時間倒是沒有很大的差異,小電池為7.9秒,大電池為7.5秒。
而在能耗方面,小電池版本則要稍微省一點。宣傳得非常響亮的2字頭虧電油耗也正是由小電池版本做出的,NEDC工況虧電油耗為2.9L/100km,關于這個,我們后面再說。
▲ 店內展車的燃油消耗量赫然顯示“2.9”,雖然此2.9非彼2.9,但你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巧合
秦L搭載的這套第五代DM混動系統,其實在構型上跟之前秦PLUS等車型的DM-i是基本一致的,只是他們在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優化,所以進一步降低了油耗。
這套動力我試駕下來,沒發現什么問題。即便我試駕的時候電池只剩12%的電量,基本屬于虧電狀態,但動力儲備針對日常駕駛節奏來說是完全足夠的,甚至在節能胎的加持之下,起步的時候很容易讓前輪產生一定的滑動從而獲取到一點駕駛樂趣。
在法定限速范圍內,秦L的動力輸出都很線性。
這里就有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前不久我們試過某款采用1.5T發動機搭配3擋DHT混動的友商產品,那款車型動力儲備固然更足,但全力加速時擋位切換終究有一點脫節感,反倒不如比亞迪這套來得流暢。
那我就想問了,只能二選一的話,你會選擇更強的動力儲備,還是選擇更流暢線性的輸出特性?
不過秦L的動力響應也不完美,這要分兩種情況討論,如果是本來就含著油門再去深踩,這時候動力響應是很及時的,幾乎沒有延遲,但是如果你是松油滑行的狀態再去踩下油門進行加速,這時候它就會緩個半秒,這一點即便是切換到運動模式也沒什么本質區別。另外,它的動能回收在標準模式下挺正常的,在較大模式下其實也沒有很強。
即便電量不多,但這套動力系統在大多數時候都沒有讓發動機的聲響和振動傳入車內,除非你大腳油門加速。但無論是大腳還是小腳,發動機的啟機和停機動作都非常絲滑,切入直驅的瞬間也感覺不到任何頓挫,所以還挺完善的。
當然了,你聽不見發動機的聲音,一部分原因是秦L的路噪算不上特別安靜,畢竟這是個十萬出頭的車,但它的整體噪音水平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相比部分日系同價位車型甚至有明顯優勢。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秦L的噪音,那就是協調。
因為它不算很安靜,但也不算吵,路噪正好壓過發動機大多數運轉狀態的聲響,我覺得這對于這輛十萬出頭的車來說是挺好的。
再來是底盤表現。
濾振質感是不錯的,它肯定談不上高級,但也完全不松散,遇到大起伏,車身姿態也比較穩定不會亂晃。
而轉向,可能是秦L機械素質最弱的一環。
前不久我說領克07指向模糊,那么秦L就是沒有溝通感可言,回饋力還算自然,但是車身響應就真的很遲鈍,跟比亞迪體系下那些正義的海豹EV、騰勢N7什么的完全沒得比。
不過換個角度看,所謂的轉向響應屬于是汽車的“上層建筑”,一來不是所有人都能感知到這個東西,二來對這東西有要求的人也不多,甚至很多人并不喜歡太過靈敏緊致的轉向響應,你看看喜歡寶馬的人到底是喜歡“寶馬”還是喜歡開起來的感覺就知道了。
所以秦L這最弱的一環雖然看似是個很短的短板,但有沒有一種可能,這個木桶本來就是斜著放的,這一塊短板正好就處于最高的那一頭?
998有多殺?
實話說,我這次試駕是帶著目的來的,我就是想找一找秦L的缺點,缺得讓大家買它之前都得三思的那種缺點,可是我還真沒找到,最大的槽點也許就是副駕前方這塊亮得像一面鏡子的小黑板,但這頂多算槽點,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缺點。
這意味著,如果你需要一輛滿足溫飽的家用轎車,秦L完全可以勝任,你只需要根據需求和預算看看選哪個配置就行。雖然這聽起來挺信口開河的,但仔細想想,它的表現,它的價格,是否值得你放棄一部分不太必要的追求,去花更多錢買別的車?
▲ 秦L的發動機蓋采用了類似蚌殼式設計,機蓋與翼子板之間的縫隙在車身側面,這會讓前臉看起來更整潔大氣,同時制造成本也會相對高一點,值得一提的是它左右兩側的縫隙還挺均勻的,目前在售的奧迪A4L(B9)也是這樣的設計,但是左右兩側的縫隙反倒沒有做得很均勻
可以說得具體一點,就選兩款車來參考參考,一個是合資品牌的代表,豐田凱美瑞,另一個則是自主品牌的代表,領克07。
我當然不會說秦L方方面面都能比凱美瑞和領克07好,事實上,凱美瑞和領克07各自在一些方面都明顯優于秦L,比如凱美瑞的動力響應、轉向操控,領克07的絕對動力,以及設計、配置等。
▲ 內飾中控臺上部的揚聲器蓋板周圍倒是有不太平整的情況
同樣毫無疑問,凱美瑞和領克07都比秦L貴一截,所以它們在某些部分優于秦L,是完全合理的。只是問題在于,有了秦L這樣的角色,你會不會覺得可以少花幾萬,買這輛方方面面也都不差的車?
我覺得這樣的群體大有人在,我也設身處地地想了想,我應該也會選秦L,或者是姊妹車型海豹06(假設兩者機械素質基本一致),因為當我的預算只有不到20萬的時候,我對價錢的敏感程度就會比較高,我要買的也只是一輛工具車,它只要基礎表現不差就行了,不必講究太多的情緒價值。
我想這也正是比亞迪秦L以及他們類似車型的底層邏輯,它們不是要做到完美,只是給你一個非常合適的選擇。這是一種很高級的產品策略,同時他們也執行得非常到位。
至于2字頭的油耗……
滿油滿電續航2000km?
前不久我參加另一個品牌某款插混車型的時候跟隨車教練閑談,他說他們接下來要干個苦活,我冒昧地問了下去,他說他們要去跑2000km續航測試的摸底。我說:“那確實苦!”
因為這種測試肯定需要以最省油省電的開法去開,甚至空調都不能開,非常煎熬。
但是你說插混車的滿油滿電續航有什么實際意義嗎?我認為沒有,因為你只要在高效工況下油耗低的基礎上,再有個足夠大的油箱,那你想“捏造”多少續航就能“捏造”多少續航。
況且插混車不是可油可電嘛?你本來就沒有補能焦慮,這跟電動車探索更長續航有著本質的區別。
但廠商就愛這么干,因為這么干出來的數字好看就有利于宣傳。數字嘛,在數字時代,它是最直觀的東西,但老粉都知道,車轍君最不喜歡的就是念數據。
比亞迪也說秦L滿油滿電能跑2000km,實際上他們也找了一些媒體做了一些測試,最長能跑2500多公里,畢竟這車油箱有65L。
有一說一,這年頭在一輛中型轎車上看到65L的油箱,它甚至還要找地方放15度的電池,同時還能給你一個規整的后備箱,這就已經足夠讓空間魔術師迷糊一整年了,比亞迪確實有點本事。
但我還是覺得滿油滿電續航沒什么意義,真正有意義的,是油耗。
正如前面所說,比亞迪公布了秦L的虧電油耗為2.9L/100km,他們宣告油耗進入“2時代”,但其實這個數據是以NEDC工況測得,網上有質疑的聲音:我們國家針對插混車早就不用NEDC了。而在現行的WLTC工況下,秦L的虧電油耗是3.8L/100km,如果用百分比來算,差別還是有點大的。
對此,比亞迪相關高層的回應是NEDC更接近真實工況,我覺得這個簡單,到時候真實用戶開出來的油耗更接近哪個數,哪個就更接近真實工況了唄。
有二說二,即便用WLTC工況來衡量,3.8也是非常優秀的數字了。而比亞迪用NEDC的2字頭油耗來宣傳,其實跟2000km續航一樣,只是為了宣傳效果。
他們同樣公布了眾多媒體實測的虧電油耗,說是基本沒有高于2.5L/100km的,雖然我沒有參與這個測試,但是不難看出,這個數字也是用非常極限的開法開出來的。
我參加過一些油耗/電耗測試,或者是包含油耗/電耗賽環節的試駕活動,對這種測試方式太了解了,測出很低的數字對于廠商和媒體來說無疑是“你有好車我有黃金右腳”的雙贏局面。
但我從來都很佛系,我不會刻意極限地省油開,哪怕節油賽有獎品,因為我認為我來試駕,我不能只感受它有多省油,況且這樣開出來的油耗不具備參考價值。
我不是沒有黃金右腳,能開出很低的油耗是一種黃金右腳,能把Giulia 280開得很順也是一種黃金右腳。我也不是不信我的Giulia 280跑100km的油能讓秦L跑500km,我只是覺得那500km也太苦了,我還不如坐地鐵坐高鐵。
我在想,按我自己的節奏開,我的Giulia 280跑100km的油如果能讓秦L跑300km,那我都已經非常滿意了,不是嗎?我挺想試試的,但不知道有沒有這個機會,畢竟他們可能只想把車借給愿意測個2字頭出來的媒體。
有三說三,秦L是今年以來讓我感到震撼的第三款車,前面兩款,一個是理想MEGA,一個是小米SU7。顯然,它們給我的震撼是不同的,對于秦L,我震撼的是,它又便宜,又完善,沒有出現明顯的bug,甚至能從不同價位的車型手上搶來訂單,它賣不好的可能性比Giulia賣得好的可能性還小。
當然了,這完全不代表能震撼到我的車就會銷量好,畢竟震撼是有很多種的,也許它只要在某一個方面達到某種高度,它就能震撼我了。甚至,這些震撼到我的車,我壓根都不會考慮買,畢竟每個人喜歡、適合、需要的車都是不同的,一碼歸一碼。
我只是感嘆,今年能給我震撼的,全都是我們中國車。
總第2083期
作者:陳厚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