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是6月24日,農歷的五月十九,這一天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是我國有著上千年的古老的祭祀大節“分龍節“。
在以農業為主的農耕社會,人們最怕的就是遇到風不調雨不順的災荒之年,而“分龍節“就是我國古時勞動人民祭祀龍以祈求風調雨順和五谷豐登的重大節日。大家都知道,我國古時是沒有天氣預報的,人們只能通過觀察一些自然現象來預測未來的氣候,老人們說下半年的旱澇情況,看“分龍節”這天的天氣情況就能預測,老話就說“不怕分龍晴,就怕無雨鎖龍門”,啥是“鎖龍門”?又如何預測下半年的旱澇呢?
一、“夏至逢辰是分龍
我國古人在仰望星空的時候,為了標記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就把黃道附近的星象依據方位及季節劃分成了東西南北四大星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經過長期的觀察,人們發現青龍七宿的位置與四季的降雨是相互對應的。春季,青龍七宿從東方升起,這時雷乃發聲;夏季,青龍七宿位置升至南天正中,降雨逐漸增多;秋季,青龍七宿從西方落下,雷乃收聲;冬季,青龍七宿位于地平線以下。降雨會隨著青龍七宿在天空中的位置升高而增多。因此,古人認為一年的降雨由龍來主管的,它們分別為“主管東方降雨的青龍、主管南方的赤龍、主管中間的黃龍、主管西方的白龍、主管北方的黑龍”。
書云:世俗五月謂分龍,五月以后,大雨時行,隔轍有雨,故須將龍兵分之也。雨曰隔轍雨,言夏雨多暴至,龍各有分域,降雨往往隔轍而異也。意思就是說,在夏至節以后,降雨開始頻繁,而且還有著明顯的地域性,經常會出現“東邊日出西邊雨”的現象,原因就是原本生活在一起的五龍,在“分龍日”分別而前往了自己的管轄之地去行云布雨。主管降雨的龍不一樣,那么每地的晴雨也就不一樣,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十里不同天”的原因。
因為夏至后,降雨的區域性差別比較明顯,所以人們便把農歷五月二十作為“分龍節”,并進行祭祀。
二、不怕分龍晴,就怕無雨鎖龍門
龍主管人間的降雨,而在“分龍節“,五龍分別前往不同的管轄之地行云布雨的這一天,也大多會降雨,但也不是絕對的,《談薈》中說:“晴,分懶龍,主旱;雨,分健龍,主水。”
意思就是說,在“分龍節”這天如果下雨,就說明分管這一區域的龍是健龍勤龍,也就是勤龍,那么也預示著下半年晴雨會很均勻,也就是該下雨的時候下雨,該晴天的時候晴天,這樣既能滿足農作物對于雨水的需求,也能滿足其對陽光和溫度的需求,說明下半年會風調雨順大豐收。
而如果“分龍節“這天晴天的話,則說明分管這一區域的龍是懶龍,那么也就預示著下半年雨水較少,會容易出現干旱的情況。大家都知道,過了夏至,也就進入了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這時候農作物最需要的是雨水的灌溉,而干旱則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
所以說,農民是比較怕”分龍節“這天晴天不下雨的,但是老人說:”不怕分龍晴,就怕無雨鎖龍門”,那啥是“鎖龍門”呢?《農政全書》中說:“無雨而有雷,謂之‘鎖龍門’”。意思也就說,在“分龍節”這天如果只打雷不下雨的話,龍就像是被某種力量鎖住了無法動彈一樣,古人稱之為“鎖龍門”。而五龍被鎖困住,就會導致無法分離,這樣情況就會惹怒龍王從而進行報復,下半年的就很容易出現報復性的天氣,也就意味著會出現干旱或是洪澇災害,這也是人們最害怕的情況。
除了上述民諺,我國民間還有“無雨鎖龍門,稻谷貴如金”、“無雨鎖龍門,寡婦早嫁人”、“分龍一日雨,倉中谷滿堆”、“分龍日雨谷滿倉,分龍無雨吃米糠”、“勤龍三日雨,懶龍當時晴”等俗語,這些也都說明“分龍節”這天是喜雨怕晴的,但是最怕的還是只打雷不下雨這種天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