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說39軍,為啥叫劉司令?懂行的都知道,39軍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縱隊的首長就叫司令員。
劉司令就是威名赫赫的開國上將劉震,四野數一數二的猛將,無論在黑土地,還是平津、華中和華南,甚或是朝鮮戰場,都立功無數、所向披靡。
這樣一位猛將,想而象之,肯定是威風八面、霸氣外露。
但細觀東北戰史,劉震將軍卻似乎并不是這樣的形象,而是遇事總往后躲一步。
一、打大仗往邊站
比如1947年6月第三次攻打四平,劉震就意外地沒有列入攻城主力,而是被派到南線打援,四平鏖戰期間,二縱基本無仗可打。
若論當時東聯各主力縱隊的戰斗力以及縱隊主官的能力,劉震均有問鼎第一的實力。
其一,二縱與一縱同屬頭等主力。
什么叫頭等主力?
戰斗力彪悍,經常打勝仗。
兵力充足,二縱是新四軍三師改編而來,全縱三萬多人。
建制完整,底蘊深厚。這一條的意義是什么呢?部隊有凝聚力,即使打仗有損耗也能迅速完成整補。東聯早期的幾大主力縱隊,唯一縱與二縱屬此范疇。
其二,劉震的任職既是最早的也是最連續的,沒有中斷,一縱換過司令,第一位是東北軍舊將萬毅。經歷了一番小風波才換成李天佑將軍,而當時對李天佑,不少人持懷疑態度,剛從蘇聯回來,究竟能不能勝任主力縱隊司令。
論實力,二縱與一縱可算并列第一,論主官和各方面加成,劉震實可排名第一!
但就是這樣一位實力強勁的猛將,在幾次關鍵戰役中都有意無意地往后站一步。
1947年三打四平,細論其前后過程,不難發現奇怪之處。
三打四平之前是夏季攻勢。
起初并無主次之分,東西南滿主力一齊出動,二縱打懷德、戰大黑林子都所向無前,與一縱各擅勝場、齊頭并進。
至6月初東總部署攻打四平,分出先后主次了。
攻城部隊是一、六、七縱,李天佑統一指揮兩個多縱隊(六縱只去了一個師),六縱洪學智、七縱鄧華給李天佑打配合。
二、三、四和六縱的剩余部隊在四平以南、東南準備阻擊。
主要戰場在四平,一縱和七縱都經受了重要考驗。
二縱在昌圖一線阻擊國軍九十三軍,也起到一定側翼輔助作用,但論其烈度,遠非其他方向硬扛新六軍所能比。
劉震將軍的回憶錄里,干脆略掉了這一場戰斗。
什么原因呢?聰明人不難想到,把原來的一縱司令萬毅調換成政委,而讓八九年沒打仗的李天佑當司令,林羅首長期望深重啊!
有人或許會說,安排誰打主力誰打配合,這是東總決定的事,不是你一個縱隊司令說讓就讓。理是這么個理,但若有一定軍事常識,可能會知道,戰爭決策過程是上下互動的,東總擬定作戰計劃,決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在充分溝通醞釀基礎上決策的。
本號之前寫過鄧華將軍數次在戰前向東總直接發電報,請求向一線增兵的。萬毅被撤前也和林羅首長有過數次親密接觸。
劉震作為舉足輕重的主力縱隊司令,向東總就分配作戰任務反映一下意見,應該不難。
動機是什么呢?尊重和理解林羅首長對李天佑的重托,讓出好機會。成人之美嘛。
或者退一萬步,劉震沒有參與三打四平的作戰安排,用來解釋劉震謙退似不充分,那我們接著看。
并非孤證。
二、力辭兼職
劉震的謙退,似乎和大將人設不太一致。尋其根源,大概與他的出身和經歷有關。
劉震是湖北孝感人,出身于紅二十五軍,當年和韓先楚同在一個班。紅二十五軍后編為紅十五軍團,劉震隨之進入紅一方面軍序列。全面抗戰爆發后,兜兜轉轉進入八路軍一一五師,在344旅徐海東、黃克誠麾下,和陳錦繡搭班子,他是政委。
344旅不簡單啊!兩個未來的開國大將當主官,哪怕當時名位未顯,兩人的功勞也足以令人側目。徐黃二位非常有特點、在中央非常有名氣,尤其是黃克誠,向來有炮就放,無論對上還是對下,承受能力弱的就抵擋不住。
坊間議論非常多的韓先楚上將,和黃克誠不甚對路,故中道辭別,回延安學習去了。
劉震和黃克誠一直配合得非常好,后來這也成了有些人劃拉圈子的歷史淵源之一。
相比一縱司令李天佑等,劉震不是雙一(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系統宿將,或許是劉震心存謙退不欲爭先的歷史原因之一。
1946年9月,二縱組建時,關于人事安排有一段小插曲。
二縱的3個師分別由新四軍三師的八旅、十旅、獨立旅升級,誰都以為戰斗力較強同時又是劉震的老部隊十旅會成為四師(也就是二縱序列的第一個師),但劉震不同意,建議按八旅-四師、十旅-五師、獨立旅-六師這么排。
什么考慮呢?十旅和獨立旅都是劉震抗戰八年間帶出來的老部隊,得避嫌。
人事安排上,東總和黃克誠商量,劉震資歷更深,請他出任縱隊黨委書記。劉震一聽,連連拒絕。他在回憶錄里說,吳是紅一軍團干部,還是讓他做黨委書記。
軍隊里黨委書記例由政委擔任,司令做副書記。如果打破這個規矩,縱隊司令當書記,政委卻做副書記,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但如果真做了,極有可能會像東總的配置,林是司令兼政委、黨委書記,羅榮桓擔任副政委。什么結果呢?極大強化劉震的地位。
但劉震沒有撿這個眼前的便宜,仍按規矩和通例,讓賢。
不僅是謙退,更是格局。大家面子都好看,消除一切不和諧因素,集中精力打仗。
是不是有點牽強附會之嫌呢?
筆者近來對古史和近史做過一些對比,有些心得頗感有趣。正好結合劉震的例子稍稍說兩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