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的五月二十三,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我們民間有“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不去擔”的說法,農歷的初五、十四、二十三是什么日子?為什么會有這種說法呢?
一、初五、十四、二十三是什么日子?
初五、十四、二十三這三個日子,我們觀察下就能發現,初五和十四,它們相差為9天,而十四和二十三也是相隔9天,也就是9天一個周期,這和“九星”飛臨的周期相同,所以這三日的特殊性和“九星”有一定的關系。
我國古人在觀察星空的時候,發現北方天空有七顆星星,它們組合在一起的形狀特別像勺子,因此稱它們為“北斗七星”。它們分別是一白水貪狼、二黑土巨門、三碧木祿存、四綠木文曲、五黃土廉貞、六白金武曲、七赤金破軍,而在斗柄破軍與武曲之間還有二顆不明顯的星星,分別為八白土左輔和九紫火右弼,它們組合在一起就是“九星”。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人們發現季節不同,這九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是不同的,其中“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因此,人們就根據北斗七星的位置變化來確定季節。
在我國有“天有九星,地有九宮”之說,九宮就是天上九星在地上的反應,因為九星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以運星入值中宮為起點,余下的按照乾六、兌七、艮八、離九、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的次序飛布九宮,以后位置,隨年、月、日、時不斷變換。
初五、十四、二十三這三日,就是九星中的“五黃星”入中宮的日子,其中每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這三天的單日被稱為“五黃日”,三天則合稱為“三黃日”。
二、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不去擔
這句話的完整版本為:初五十四二十三,年年月月在人間。每月莫看此三天,老君爐里不煉丹,窮嘴老鼠不出庵,外面有金不去擔。從古至今文字來,口口相傳莫等閑。可為什么會有這種說法呢?
古人把“九星”分為吉兇兩種,其中九紫星最吉利,而一白、六白、八白星次之。其余的二黑、三碧、四綠、五黃、七赤則為兇星,其中五黃星為最大兇星,古人稱其為“五黃大煞”。
因為五黃星位于九星中間的位置,代表的是皇帝的尊貴和權威,因此五黃在過去被認為是“天子、天象”。所以五黃星入主中宮,也就像是皇帝或者天子入中宮一樣,而由于天子尊貴,普通人就要回避。在古時,皇帝登基就常選這三個日子,所以在民間這三日就不能亂用,也不能惹事,如果不回避,就會生出禍端。
其實,在古裝電視劇中我們就能看到,但凡黃帝或是官員出行的時候,前面就會有差役舉著寫有回避和肅靜的牌子,而平民平姓這個時候既不能阻擋去路,也不能吵鬧,否則就會觸犯“官威”,犯“欺官”之罪。
因此,每個月“五黃星“月入中宮的日子,也就是每個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這三天,對于人們來說是有忌諱的,所以稱之為“月忌日”。也因此,無論是婚嫁,開張開業、動工、出行、新家入伙等,都會盡量避開這三日。所以就有了“初五十四二十三,窮嘴老鼠不出庵”、“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莫去擔”的說法。
所有俗語的產生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而所謂的“三黃日”,其實并不是初五、十四、二十三這三天本身存在吉兇問題,而是古時人們為了回避“君威”,怕遭受罪行,從而賦予了這幾日所謂的“大兇”,這是人們對 “君威”忌諱而賦予了日子的忌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