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萬千人,吾往矣!
胡友平女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似乎看到了2024年6月24日清晨的第一顆露珠,在一片不起眼的綠葉上向她眺望。
當天下午16時許,一名男子持刀刺向一對正在蘇州高新區塔園路新地中心公交站臺等校車的日本人母子,隨后又試圖強闖那輛日本人學校的接送巴士。危急時刻,巴士乘務員胡友平奮不顧身地堵住車門,任憑兇手捅刺,就是不讓他上車。
最終,她成功地挽救了一車小學生,自己卻倒在血泊中。
6月27日,蘇州市公安局和蘇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聯合發布公告,確認勇斗歹徒的胡友平女士經搶救無效,已經不幸離世,現將胡友平的見義勇為事跡進行公示,提請蘇州市政府追授市民胡友平“蘇州市見義勇為模范”稱號。
胡女士的生命,永遠地定格在距離她退休不到一個月的時刻。
這世界那么多人,常讓我想啊想出神。
在我國,見義勇為存在著復雜的舉薦申報程序。
1,見義勇為發生后,本人/家屬/單位/受益人/見證人均可向行為發生地的縣級黨委政法委舉薦申報,并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2,當地縣級黨委政法委組織相關的調查核實,必要時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會商研判,且應當將行為人及其主要事跡向社會公示,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 3,公示期滿無異議或者經審查異議不成立的,頒發《見義勇為行為確認證書》。
據說,這是為了捍衛見義勇為榮譽的純潔性。
又據說,當日蘇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的電話幾乎被市民們打爆——大家不是來提出異議的,而是爭先恐后地補充關于胡女士在事發現場的英雄事跡,補充胡女士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補充對胡女士的敬仰之情。
這感人的一幕,似乎在王小波的小說《尋找無雙》中見過。
?尋找無雙
王小波說,25歲那年,經歷過安史之亂的王仙客到長安城尋找表妹無雙,卻在宣陽坊遇到了一群面對歷史選擇性遺忘與集體失憶的街坊,街坊們一致地否認陸無雙的存在。
例如王仙客在長安城遇到的第一個熟面孔,是宣陽坊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王安。王老爹矢口否認社區內有個叫做無雙的女孩子,并不耐煩地“把王仙客攆出來”。王仙客認為:
在宣陽坊,王安最傻,但是他最自以為是。
因此王仙客沒有氣餒,他找到了開絨線鋪的侯老板。
侯老板是個熱心腸,而且總能記著別人記不住的事情,活脫脫就是公元763年的朝陽區群眾。
然鵝,口無遮攔的侯老板聽到“無雙”兩字,嚇得蹦出兩丈遠,活脫脫一副“耳朵受到了強奸”的表情。然后侯老板好心地規勸王仙客:
我們這里沒有無雙,你走罷。
于是王仙客迷茫了。
他像偵探一樣想,無雙在哪里;又像哲學家那樣想,無雙是不是存在;最后像心理學家一樣想,我現在是不是困在虛無的噩夢中。
據說,人在25歲時什么事情都想干,但往往一事無成;然鵝至少還有一個好:人在25歲時腦瓜子好使,還往往胡思亂想,不相信眾口一詞的鬼話。
最終,王仙客流浪到了長安的紅燈區酉陽坊,在那里邂逅了無雙的使女彩萍。在彩萍的協助下(關于彩萍的具體協助,這里先不提及,下文將詳細敘述),王仙客回到了宣陽坊,刺激著街坊們的記憶,終于得到了有關無雙的黑暗歷史:
她先是遭遇了兵匪,然后又被裹脅到太極宮的掖庭,成為被打入冷宮的妃嬪的粗活丫頭。
王仙客反思道,尋找無雙的心理不是由于仇恨,而是出于施虐的愛心。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尋找無雙的運動中,運動就是一切,目的是沒有的。所以尋找就是一切,而找的是誰反而無關緊要。
?青銅時代
王小波的《尋找無雙》一文,收錄在小說集《青銅時代》中。這個集子的標題,源于古希臘神話中人類文明的五個時代。
其中在青銅時代,人們驕傲蠻橫,內心殘忍,他們相互傷害,不死不休。
總之,當得知真相的王仙客站在宣陽坊的破屋檐下,看著亂紛紛的夜幕背后掖庭的輪廓,心里有說不出的感慨。
這種遠眺華廈的感覺,古今并無不同。
而1200年后,我們看到蘇州校車案的新聞報道中,連名字都沒有提及的胡女士,忍不住想沉沉睡去。
這種感覺,同樣地古今無不同。
甫一開始,新聞報道與官方通報中并沒有提及制止犯罪的女乘務員的名字,也沒有提到她“以身擋刀”的悲壯細節。
于是就出現了奇怪的一幕。
當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日本NHK電視臺、《朝日新聞》以不亞于“一對日籍母子在蘇州遇刺”的篇幅報道“中國籍乘務員制止犯罪嫌疑人進入校車”時,他們竟拿不出這位英雄的詳細資料,只能以“那位女子”代替。
這是為什么呢?
在日本媒體的報道中,重點提到中國女乘務員以身體擋住車門,阻止兇犯上車造成進一步傷害,贊揚了她的勇敢和敬業。
說她敬業,是因為校車與司乘人員的工作職責,就是護送學生平安地上學/回家。
值得欽佩的是,乘務員胡友平女士甚至不是一名安保人員,更不是在戰場上需要服從命令的軍人,她在不可抗力面前擁有緊急避險的權力。但她還是英勇地守住了登車的門,以血肉之軀履行保護兒童的職責。
——這是一位媲美“黃繼光堵搶眼”的英雄,是一位閃爍著母性與人性光輝的中國女性。
然鵝,這起襲擊婦孺的血腥事件發生后,網上竟然出現了大量“叫好”聲。兇手竟然成了他們嘴里的“英雄”,這位英勇的女司乘反而被咒罵為“女漢奸”。
瘋癲的人認為,日本人在中國就讀專門的“日本人學校”,這是公然培養日本間諜,蘇州成為了新時代的日租界。
魔怔人士紛紛表示,要為行兇者頒發獎章,有行動派還成立了“鋤奸隊”,準備吃一波帶血的流量。
而公開資料顯示,蘇州日本人學校成立于2005年2月,是蘇州市高新區經過教育局審批,為了方便外籍人員子女在中國境內接受教育,而創辦的學校。
類似的“日本人學校”,在全國共有35所,它們解決了在中國工作的日籍員工的子女教育問題,為當地利用外資、發展經濟提供了助力。
而且,蘇州日本人學校的官方網站明確提到:
根據中國政府與蘇州有關部門“鼓勵并支持學校開設漢語和中國文化課程”的規定,本校與蘇州當地的學校(包括大學與中學)合作,特聘多位教師辦學,以增進和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令人不安的是,提出“蘇州日本人學校=蘇州的日本人間諜學校”的自媒體大V,還接受過官方的正規學習培訓,屬于“持證上崗”的正能量宣傳員。
也許在有關部門看來,面對復雜的社會輿情,低調、淡化處理才是上策。在此過程中暫時委屈一下胡女士,說不定也是間接地保護她的家人,避免“鋤奸隊”的騷擾。
甚至于在當地有關部門的通報中,也頗有技巧地提到犯罪嫌疑人周某,為近期從外地來蘇州的無業人員。
怎么著,外來無業人員的激情犯罪無損于蘇州城的偉大,正如安史之亂時陸無雙的悲劇無損長安城的偉大?
這一切,古今無不同!
?血仍未冷
現在我們要說一說,宣陽坊的人民群眾是如何患上集體失憶,以及在最后又是怎么回憶起無雙姑娘的。
2019年,一部名為《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劇火了。詩人們風流倜儻地流連夜市,寫出一首首名傳千古的詩篇,引來眾多觀眾無限遐思:
要是越到大唐貞觀治世開元盛世,去看看長安夜市的繁華,那該多美啊。
然鵝,大多數觀眾們理解不了,如果穿越到那時的長安,還沒等你邁開腿、走兩步,就被巡更的武裝人員:
當場拿下。
因為當時的長安城,實行著全球最嚴格的宵禁制度,沒有之一。
大唐貞觀-1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長安城發動“玄武門之變”血腥上位。為了穩住京畿的政局,有關部門按照功能把城市分隔為不同的空間。
其中,首都群眾居住的住宅區稱為“坊”,商業交易區稱之為“市”。在坊市的基礎上,長安城執行嚴格的宵禁制度。
《舊唐書·馬周傳》記載:
先是,京城諸街,每至晨暮,遣人傳呼以警眾。周遂奏諸街置鼓,每擊以警眾,令罷傳呼,時人便之。
也就是說,每到晚間,長安城以擊鼓為號實施宵禁,宵禁期間城門與坊市的出入口都將關閉,居民的門戶落鎖。
即使是長安的公務員(包括正部級官員)必須準時地向居委會申報居所,不得外出。如果官員接到旨意與上峰命令不得不外出,必須持特別許可證,同時向長安城內的巡邏隊伍報備。
宵禁期間,坊市不得有煙火與燃燈,不得發出噪聲,不得有娛樂(絲竹之聲),甚至不準做飯。
違反宵禁規定的,輕犯將被罰沒家庭財產的1/7,重犯“笞二十”,情節嚴重的直接下獄。且犯罪分子所居住的坊市實施連坐制,鄰居、街坊、街道工作人員都將受到株連。
當然,長安城的宵禁也不是全年無休,起碼在正月十五左右(上元節)會暫時宵禁。這是長安人的狂歡節,99.9%的描繪長安夜景的詩歌,都是誕生于弛禁期。
唐朝當局通過宵禁,對居民實行行動上、思想上的不斷鉗制,終于把長安打造成為當時最安全、最穩定、最和諧的城市。
所以當亂軍進入宣陽坊、陸無雙迎來顛沛流離的悲慘命運時,坊市的民眾先是關起門來看不真切,然后又怕胡亂說話遭到無妄之災,最后就選擇了選擇性失憶。
這就是為什么無雙的使女彩萍會如此評價街道辦工作人員王老爹:
他的記性就像個篩子,對自己不利的事情就會漏過去。
那么,王仙客和彩萍又是怎么讓宣陽坊的街坊們回憶起無雙的呢?
答案充滿王小波式的黑色幽默。
1,王仙客帶著彩萍回到了宣陽坊,他宣布面前的姑娘就是他青梅竹馬的表妹無雙。 2,問題是,宣陽坊的街坊都是體面人,且與無雙家多有交集,大家接受不了這位曾經卑賤的使女、如今在紅燈區混飯吃的粗俗女人是高貴的無雙。 3,在“辣眼睛”的強烈沖擊下,街坊們否認了彩萍,同時也回想起真正的無雙與曾經發生的歷史事實。
回到新一線城市蘇州來。
我們知道,蘇州淮海街始建于1994年,原本只是一條普通的街道,因為地處高新區,周邊日資企業眾多,慢慢地,街上的店面多了很多東洋元素,以吸引客人。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網紅打卡圣地:
日本街。
2022年8月10日,一位中國姑娘在蘇州日本街穿著和服拍照打卡,被有關部門直接帶走了…
而這位姑娘身穿和服,僅僅是COSER日本動漫《夏日重現》中的一個角色。并且,這部動漫劇情和諧,并沒有出現辱華標識;動漫作者也是一位對中國較為友善的人士,并不是所謂的右翼分子。
(被拘留的二次元少女)
而當地有關部門的人員以尋釁滋事的理由將她帶走調查,并查勘了她手機里的所有內容,刪除相關照片、沒收COSER服裝…折騰了5個小時后,在凌晨一點將這位小姑娘釋放。
工作人員語重聲長地教育她:
不應該在二戰日本投降日穿著和服上街,傷害民族情感。
吊詭的是,這則當日閱讀數超過2億人次的新聞中,主流討論的發聲居然是站在“討伐和服姑娘”的那一邊。
那時我還沒開通公眾號,否則我一定會說一句:
革命先烈浴血奮戰,不是為了創造一個百鬼橫行的社會。
然鵝,和長安城的群眾一樣,有敏感的人從中看到了輿論的導向,他們和宣陽坊的侯老板一樣選擇了沉默。
也有頭腦靈泛的人從中看到了火中取栗的機會,他們和宣陽坊的王老爹一樣,自以為是地過濾出帶血的流量與博傻的商機。
幸運的是,正是由于這幫妖魔鬼怪的表演太沒有下限,反而刺激了“沉默的大多數”的神經,越來越多的人站了出來。
胡友平女士的形象,就是在只言片語中,慢慢地豐富起來。
在王小波筆下,尋找無雙的王仙客象征著自由的人的“自我”。王仙客以他異于尋常的勇氣,拒絕接受虛假陳述,終于尋找到關于無雙的歷史真相。
同理,當越來越多的蘇州人向見義勇為基金會描述胡友平女士的生平點滴,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社交媒體上與民粹劃清界限,我們看到了孕育出胡友平的這片土地上,依然閃爍著:
智慧、勇氣,以及希望的光。
所謂的智慧,首先就是不被蒙蔽、拒絕接受蒙蔽——當人們鼓起勇氣拒絕愚弄,自由的飛揚才可能到來。
這一切,古今無不同。
——(全文完)——
寫在后面的話:
1,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中,有人把《黃金時代》當維多利亞時期的地下小說看,有人把《白銀時代》當奧威爾的政治小說看,有人把《青銅時代》當穿越類YY小說看。這種荒謬的感覺,古今無不同。
2,王小波本人對《黃金時代》最為滿意,但我最喜歡《白銀時代》,因為它們描寫的就是作者/讀者的經歷與體驗啊。但從小說的架構與內容看,《青銅時代》才是最吼的。
值得注意的是,青銅時代收錄的三篇文章,表面汪洋恣肆,內核卻充滿悲傷。例如出逃的李靖夫婦被困在他們設計的長安城,例如王仙客尋找的無雙被證實為一場悲劇的犧牲品。所以,把它們收錄在《青銅時代》中,非常符合“青銅時代”的特征。
3,我國的武俠小說熱發生于上世紀70-90年代,終結本世紀前10年。而中國的俠義精神,發軔于春秋時期,凋謝于西漢中期。
所謂俠客,不在于鋤暴安良,不在于以武犯禁,而在于“雖萬千人吾往矣”的心氣。從這個角度看,胡友平女士稱得上是最后一位古典女俠。
江湖路遠,山高水長,胡女士安息!
覺得有趣,請關注公眾號:將軍箭
28 Jun 2024
點擊“分享”和“贊”,感謝你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