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來到了重慶,目的是宣傳自家的全場景NOA智能駕駛系統(以下簡稱:長城NOA系統)。
每當提起長城,大家都覺得是良心企業,用料雜實,價格厚道,但是批評的聲音說,長城沒能趕上新能源時代,也沒有智能駕駛的技術。
很顯然,魏建軍這次來重慶,親自駕駛的是魏牌藍山,把車開上了20根匝道的盤龍立交,就是為了證明,長城在新能源時代沒有掉隊,在智駕技術上面,還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山城"重慶,因其獨特而復雜的地理環境和道路網絡而廣受贊譽,尤其是那些錯綜復雜的立交橋、陡峭的坡道和急轉彎,為NOA系統的測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此次測試路線全長約35公里,橫跨江北、南岸、渝中三大核心區域,從喧囂的旅游商業區到錯綜復雜的立交橋,再到擁擠的市中心和地下的“迷宮環道”,每一處都充滿了考驗。
在直播中,長城NOA系統展現出了與資深駕駛者相媲美的能力,成功應對了各種復雜路況。這一成就,得益于長城汽車自主研發的端到端大模型——SEE。
SEE模型通過全鏈路一體化整合,實現了感知、決策、規控等多個環節的深度整合,基于深度學習技術,模型直接學習“如何開車”,而非僅僅依賴于預設規則。
盤龍立交橋作為重慶主城最大、最復雜的立交橋,包含5層、8個方向和20個匝道。
在這座橋上,長城NOA系統成功提前識別了匝道路口,并精準規劃了行駛路徑。在變道過程中,系統實時監測來車,有效把控安全距離,并選擇最佳時機進行變道。這一連串操作,充分展示了NOA系統在復雜交通條件下的選道能力和路徑規劃能力。
當車輛駛入江面上的大橋時,面對擁堵路況,長城NOA系統憑借聰明的變道策略和博弈能力,實時分析交通流量和車輛位置,迅速完成高難度并線操作,確保車輛順暢通行。同時,系統還能實時更新路況信息,動態調整行駛策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交通環境。
進入渝中區后,面對狹窄的街道和復雜的人車混行路況,長城NOA系統展現了出色的應對能力。它不僅能夠靈活保持與前車的車距,還能在遇到突然出現的非機動車和行人時迅速做出避讓反應。
在解放碑地下環道這一極具挑戰性的路段中,長城NOA系統更是展現出了全面的感知能力和高效的決策能力。即使在光線昏暗、車道標識模糊、通信信號不佳的情況下,系統仍能準確識別路牌和紅綠燈,并“腦補”生成車道線,確保車輛順利通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