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財富會
中高產群體的集體陷落,
或將成為這一輪上海樓市回暖中的X因素。
2024-7-5
這兩天,網傳的中金公司員工跳樓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94年、浙大本碩、年薪百萬、貸款千萬買房、降薪、房價下跌……
這些關鍵詞交織在一起,就如同一枚重磅炸彈,將高杠桿、高房價、房貸壓力以及職場變動等社會問題推向了公眾視野。
致命杠桿
傳言中有人透露,上述中金公司員工所買的樓盤為上海弘久北外灘的頂樓.
單價15.6萬,每月還貸金額高達5.6萬元。
百萬年薪買千萬豪宅,而且是在北外灘這樣一個空氣里都淌著金的地段。
這看上去是順理成章的事,但很多人確實沒預料接下來發生的事。
直到郁亮口中的“超跌”行情到來。
很多人發現,曾經手中可以撬動無限可能的杠桿不僅失靈了,而且帶來了致命的后果。
當房價預期和收入預期都不再,市場超跌會引發一連串蝴蝶效應,很多人沒做好風險預案,不僅失去了還貸的能力,甚至虧掉本金,在一夜之間徹底返貧。
有人算了一筆賬,中金公司員工買房虧損高達——
520萬。
事實真假我們姑且不論,不過應該不至于虧掉如此之多的首付,畢竟周邊的二手房成交價也在14萬左右。
但房價下行對很多人產生的心理落差是真實存在的。
這種落差,給很多中高產階層狠狠上了一課。
過去光鮮亮麗的中高產階層,不可避免地有一批會被高杠桿反噬。
時代一個轉身,就能把一群人甩得無影無蹤。
消失的“打工皇帝”
近兩年,全球經濟陷入低迷衰退期,各行各業都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裁員降薪比比皆是。
在特斯拉宣布裁撤1.4萬人后,世界首富也沒有余糧了。
在我國,“打工皇帝”的就業寶地一直是——
金融、地產、互聯網。
過去數十年間,這三個行業從業者是一二線接盤新貴和主力軍,由此誕生了無數中高產造富神話。
但如今,“打工皇帝”也得過點“苦日子”了。
最近,金融業退薪、限薪運動搞得如火如荼。
大家發現,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又新增了一個科目——
應收職工薪酬。
有消息確認,已有部分央企系公募基金公司啟動退薪工作,要求自2022年起年收入超出標準的退薪,超過標準線的人群,以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經理為主。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4月4號披露年報的25家券商中,四成券商薪酬總額縮水。半數人均薪酬下降,有高管三年內降薪了90%。就算是后臺普通員工,也沒能幸免于難,降薪30%的大有人在。
“打工皇帝”趕上降薪裁員尚且如此,普通人更難以承受這樣的痛感。
現在,年輕人和中年人們都流行寫起自嘲體,他們很喜歡一句話——
地鐵里,到處是死氣沉沉的年輕人,朝氣蓬勃的老年人和生不如死的中年人。
一口氣降價1150個W
新一輪經濟特征中,可選消費崩盤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比如茅臺酒、豪車、大平層,都有不同程度的降價。
因為一輪接過一輪的降薪、退薪、裁員運動,讓很多曾經的中高產階層瞬間失去了高消費技能。
陸家嘴10多個W一平的頂級豪宅“世茂濱江花園”,業主當初購房成本價高達4000萬,現在335平一口價2850萬。
1150個達不溜說降就降?
這批降價割肉的業主正是金融退薪群體。
因為再不出手的結局很可能是——
失信、拍賣、上天臺。
隨著這批實力雄厚的“打工皇帝”逐漸褪色,上海樓市或將越來越多的失去他們賴以生存的金主。
因為上海是我國內地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僅一個浦東新區,金融從業人員就超過35萬人。
作為一座金融城市,龐大的金融中高產階層的購買力一直是支撐樓市回暖的重要基石。
過去上海樓市的每一次豪宅打新熱中,金融人士都是絕對的主角。
但現在,這個循環可能要慢慢被打破了。
冰火兩重天中的X因素
致命杠桿隨時會讓一個群體信仰崩塌。
疊加降薪、房價波動,讓很多過去在金融或是互聯網、房地產行業完成財富積累的群體面臨縮水風險。
在這樣的背景下,這類群體不僅未來接盤能力大打折扣,拋盤現象也隨時會發生。
可以說,這將是制約上海市場持續回暖的X因素之一。
事實上,“517新政”后,上海市出臺了“滬九條”優化調整房地產市場政策,助力上海樓市出現了許久未見的繁榮。
新房成交環比增加61%。
二手房成交26374套,創下近3年來的單月成交新高。
不少新房觸發積分、“日光盤”甚至“時光盤”再現,很多選房隊伍像迪士尼排隊一樣。
豪宅方面購買力同樣旺盛。
比如,6月初,備案價10萬+的上海普陀區長風社區的宸嘉100·嘉佰道開盤,422套豪宅2小時售罄。
凱德茂名公館、濱江凱旋門(三期)、融創外灘壹號院(二期)等豪宅均在開盤當天就售罄,凱德茂名公館甚至在開盤45分鐘后就將全部75套房源賣出。
甚至,連單價29.8萬元/平的天花板級別墅中海順昌玖里,開盤就售罄。
但繁榮背后,有幾點值得關注:
第一,成交量飆升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新政一個月的“情緒釋放”。
滬九條出臺后,上海政策是否還有足夠的釋放空間,將決定著樓市回暖是否能夠持續。
第二,局部繁榮不是繁榮,冷熱不均是常態。
上海新盤去化依舊面臨很大壓力,其中不乏東來壹號這類首開推出260套房源,僅有2組意向認購客戶,認購率不到1%的冷門盤。
而上海新房庫存量最大的奉賢、金山、崇明都超過20個月的去化周期。
第三,熱銷沒想象中那么容易。
新房成交環比增加61%,其中很多成交是以價換量換來的,包括二手房的成交,5月份上海二手房價格下跌了1%。
第四,當初“雙高”的那群人,遇到難題了。
過去高收入、高杠桿進場的中高產,不止是金融、互聯網、地產,公務員、國企等體制內降薪、縮編也在繼續,會對樓市后續的支撐力進一步削弱。
總之,變量很多。
未來,一看政策,二看收入。
事情一步一步來,先解決好這兩個預期問題。
再去看人口結構、長期需求的問題怎么解決。
更多地產財富會干貨,請點擊以下鏈接
深圳又開了一扇窗
推動合作成為主流,貝殼的“阿米巴”哲學
劍橋“下午茶”喝出來的北京新質板塊
“冰山之下”年報觀察⑤|首虧16億,中交地產為誤判買單?
“冰山之下”年報觀察④|減虧44億,華僑城還成不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